上萬瓶假酒被查獲,涉案金額近250萬元,主要嫌疑人將於近日判決
廈門警方和工商部門著力保障臺資企業,臺企維權「廈門模式」引關注
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文/圖 本報記者 吳俊鴻 黃聖達)從工商部門檢查印刷廠發現可疑商標貼紙,到追溯貼標來源找出倉儲窩點,再到跨省牽出特大假冒「金門高粱酒」案……
廈門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聯合工商部門查獲一個製造假商標、生產假冒「金門高粱酒」「一條龍」網絡團夥,繳獲上萬瓶成品,數十萬貼標,涉案金額近250萬元。昨日,記者從警方了解到,這起特大製售假冒金門高粱酒案件的主要嫌疑人將於近日判決。
結合全國公安機關打擊經濟犯罪「破案會戰」,廈門警方向記者介紹了成功破獲該起案件背後,保護臺企智慧財產權的「廈門模式」。
可疑酒貼牽出造假窩點
去年1月6日,廈門工商部門在對湖裡後坑一印製品加工廠檢查時無意間發現工廠裡面擺放著各種「金門高粱酒」的酒貼以及一份送貨單。送貨單上透露出一個信息:僅2010年9月到12月,就發貨46000多件「金門高粱」、「八八坑道」商標。
「金門高粱酒」屬臺灣企業,儘管2004年它在大陸核准註冊,但其生產包裝均在臺灣金門。執法人員懷疑這一疊疊商標貼紙的背後隱藏著一個製售假冒金門高粱酒的秘密窩點。通過公安和工商部門的聯手調查,經過一個多月布控,最終將造假窩點鎖定在翔安馬巷。
劣酒穿馬甲 變「金門高粱」
2月22日上午,民警和工商執法人員聯合對三處造假窩點和倉庫進行衝擊,當場查獲5臺灌裝設備、1189瓶假冒「金門高粱酒」,489瓶假冒「八八坑道」等其他臺灣酒,600多公斤劣質白酒,以及大量的封裝瓶蓋、手提袋、酒貼等包裝設備,涉案金額50多萬元,抓獲陳某祥等10名嫌疑人。據執法人員介紹,這些劣質酒通過灌裝,再經「穿衣戴帽貼標」,原本一瓶成本不到15元的劣質白酒,被這麼「打扮」一番後,和正常的「金門高粱酒」的市場價一樣,可以賣到150元到180元。
赴四川追查制假工廠
從貼標入手牽出了倉庫和造假窩點,但5臺灌裝機的「生產能力」根本不需要數萬張的酒貼,另外的酒貼去了哪裡?
在對犯罪嫌疑人陳某祥的審訊中,警方追查到位於四川瀘州合江一加工廠,從加工廠查獲各類金門高粱酒12000多瓶,涉案金額近200萬元。這是一個設備齊全的制假工廠,而股東之一就是陳某祥的父親陳某芳。原來,廈門是金門高粱酒的重要銷售點,陳某祥主要負責收購制假造假所需的酒瓶和各種包裝材料,然後通過物流發給父親陳某芳,在合江酒廠經過灌裝後,再通過物流運到廈門,由陳某祥負責銷售。
順藤摸瓜、跨省追捕,繳獲上萬瓶假冒「金門高粱酒」,涉案金額近250萬元。至此,這起加工、包裝、存儲、銷售「一條龍」的史上最大的製售假冒金門高粱酒的造假團夥被警方一網打盡。
經法院審理,這起案件預計將在近期判決。
【新聞延伸】
一瓶金門高粱酒的跨海保衛戰
■本報記者 吳俊鴻 黃聖達
一瓶金門高粱酒漂洋過海,來到廈門。誰將為它保駕護航?
實施臺企商標保護戰略、制定聯動查處機制、重拳打擊制假窩點、深挖假貨流通渠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在海內外廣受矚目。
2010年1月15日,金門高粱酒正式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授予的「中國馳名商標」。名正而言順,對金門高粱酒的保護,終於有了強大的法律支持。
戰鬥正式打響。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到2012年6月,廈門警方聯手工商部門共查處非法假冒、仿冒「金門高粱酒」上百起,涉案金額高達5000多萬元。期間,廈門警方、工商部門和金門高粱酒廠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三方聯動」合作機制——金門高粱酒廠發現問題,會及時聯繫廈門警方和工商部門,兩部門開展聯合行動,達到行政處罰標準的,工商部門接手;觸及刑事案件的,公安機關偵查。
端窩點、挖鏈條、查終端……一條龍的重拳打擊,成為後來警方偵辦侵犯臺企智慧財產權案件的範本,保障了臺企的合法權益。據統計,僅去年以來全市共立涉臺智慧財產權案件150起,破獲138起,涉案價值達7530萬元,189名涉假分子落入法網。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到2011年間,廈門警方聯手臺企正新輪胎,在全國範圍內打擊假冒、仿冒正新輪胎不法企業數家,涉案金額超百萬元;前不久,廈門警方又端掉了一個偽造「中國馳名商標」保聖眼鏡的不法窩點。
「你們的努力,為臺資企業在大陸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公平的市場環境,增強了臺商投資廈門的信心!」一位臺商在寫給廈門警方經偵支隊的感謝信中這樣說。而為臺企維權的「廈門模式」,也在日漸為其他城市所借鑑——如今,臺灣品牌在祖國大陸申請商標保護,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除了金門高粱酒,旺旺、名典、宏基、正新、寶島眼鏡等十餘家臺企相繼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而公安、工商、臺企的「三方聯動」,也已成為打擊涉臺智慧財產權犯罪的常態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