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最大的榮耀莫過於馬革裹屍,為國捐軀:這10大名將死的憋屈

2020-12-13 杯酒品歷史

泱泱華夏五千年,英雄輩出。但也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雖然也是英雄名將、建立了不世功勳,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卻英雄末路斷頭路,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嘆息

下面,我們從在歷史上的名氣、建立的功業大小、悲情程度、個人的品德、後人的同情程度等方面綜合考量,點評中國歷史上十大最悲情的英雄。

第十名:李廣——匈奴聞名喪膽,一生坎坷,終身未得封侯,被逼自刎

李廣,隴西成紀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

李廣一生皆在邊關戍敵,與匈奴七十餘戰,以驍勇善射、智謀超群著稱,常常以少勝多,致匈奴人聞名喪膽,稱之為「飛將軍」。匈奴聞其名則遠而避之,不敢與其相戰。

然而,這位戰功卓著、倍受士卒愛戴的名將,卻一生坎坷,終身未得封侯。最後因隨衛青伐匈奴時迷失道路,被逼自刎

第九名:蒙恬——中華第一勇士、長城軍團主帥、大破匈奴,無辜被賜死獄中

蒙恬,秦國名將,公元前221年,蒙恬由於出身將門做了秦國的將軍,於是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全國統一。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為帥,統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在黃河之濱,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

蒙恬率領的軍隊以銳不可當的破竹之勢,在黃河上遊擊敗匈奴各部大軍,迫使匈奴望風而逃,遠去大漠以北七百裡。

漢代賈誼就評價當時匈奴的狀態說:「不敢南下而牧馬。」蒙恬僅一戰就將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創,使其潰不成軍,四處狼奔。匈奴幾十年不敢進漢地,蒙恬功至高也,人們稱讚他是「中華第一勇士」。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第八名:韓信——打下西漢半壁江山,漢初三傑之一,被呂后設計殺死

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漢初三傑之一,韓信是西漢開國名將,打下了漢朝的半壁江山,最終設下十面埋伏,幹掉了不可戰勝的項羽,為西漢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因為韓信功高蓋主,引起劉邦猜忌。項羽自殺後,其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後由於被控謀反被呂雉及蕭何騙入宮內,處死於長樂宮鍾室,死後被誅三族,甚至其還被剁成了肉醬

第七名:袁崇煥——明末抗清名將,被凌遲處死,百姓爭食其肉

袁崇煥,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而當時的老百姓認為他是個大大的漢奸,居然還搶著花錢買他的肉吃!!!一個為國為民、忠肝義膽的大將居然被老百姓「爭而食之」,與之相比竇娥之冤簡直不值一提。直到150年後,乾隆皇帝將真相大白於天下,袁崇煥的千古奇冤才得以昭雪。

第六名:白起——戰國殺神,從無敗績,遭人進讒言被賜死

白起,又名公孫起,是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軍事家、統帥,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指揮秦軍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長平之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一人指揮的戰役就殺了一百多萬人。所以白起有一個綽號——「人屠」,也叫「殺神」。

在伐趙過程中,秦國相國範雎妒忌白起的功勞,被韓國和趙國的使者重金賄賂,在秦王面前進讒言,最終秦昭王派使者拿了寶劍,令白起自裁。可憐一代戰神,就這樣死於自己人手中!

第五名:吳起——軍事政治奇才、多次遭排擠,因改革得罪權貴被亂箭射死

吳起,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唐肅宗時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追尊吳起為廣宗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打吳起。貴族們用箭射傷吳起,吳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屍的地方,將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貴族們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國的法律規定傷害國王的屍體屬於重罪,將被誅滅三族。楚肅王繼位後,命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

第四名:李牧——戰功顯赫,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之一,被誣謀反被殺

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的趙國名領。李牧戰功顯赫,生平未嘗一敗仗。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

趙王遷七年(前229年),秦國大將王翦大舉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傾全軍抵禦,一直相持到第二年無法取勝,秦國在戰場上不能速勝,便又行反間故計,重金賄賂郭開,使其誣告李牧、司馬尚謀反。

趙王遷不作分析,馬上派趙蔥及齊將顏聚取代李牧。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王、郭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將李牧抓獲並殺害。三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殺死趙蔥,俘虜了趙王遷及顏聚,攻取邯鄲,滅掉了趙國。

李牧以一人之力,保趙國不亡,驚世的擎天一柱。但趙王的自毀長城,使一代名將星落長空。

第三名:嶽飛——精忠報國,以「莫須有」罪名被處死

嶽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

嶽飛精通韜略,並長於詩詞、書法,其高尚品格和愛國主義精神為歷代的人民群眾所敬仰、愛戴,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不畏艱難困苦,自強不息的精忠報國情懷。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被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臨安大理寺內,年僅三十九歲。嶽飛部將張憲、兒子嶽雲亦被腰斬於市門

第二名:伍子胥——輔助吳王成就霸業,被誣謀反賜死,遺言挖自己眼睛懸於城門之上看吳國滅亡

伍子胥,姓伍名員,吳國名將,春秋時楚國人。父伍奢為楚國大夫,平王在位時為太傅,輔太子建。平王聽信費無忌讒言殺伍奢,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時被害。伍子胥被迫兩次出逃。伍子胥過今安徽昭關時,急得一夜之間滿頭青絲變成銀髮的傳說流傳甚廣。

打敗越國後,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託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

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於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後九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掉了吳國。國破時,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第一名: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頂天立地、烏江自刎

項羽,名籍,字羽,秦下相人。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韓信等人齊名。項羽的勇武古今無雙,他是中華數千年歷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項羽只活了31歲,可他短暫的一生卻卻充滿了英雄氣息,無比的轟轟烈烈和哀婉悱惻。在巨鹿,他讓數十萬秦軍頃刻瓦解,讓天下諸侯都拜服在他的腳下。在彭城,他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但是垓下一戰,項羽的10萬兵力被韓信、英布等人的60萬大軍團團圍困,四面楚歌。雖然他有渡江逃脫的機會,但項羽自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飲劍自刎

項羽的一生,充滿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氣,光明磊落、敢作敢當。他從二十四歲登上歷史舞臺到三十一歲烏江自刎,都充滿了王者之氣。

雖然他最終兵敗身亡,但千百年來,人們依然把他當成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稱頌項羽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堅持每日原創更新的小編需要您的關注與分享,精闢觀點請大聲說出來,您寶貴的意見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不老名將自誇遠超廉頗,願馬革裹屍,大戰神犬部落
    永遠追求精彩的人生——伏波神將漢馬援(11)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年十二月數九寒冬之際,志在馬革裹屍的伏波將軍馬援奉命出屯襄國(今河北邢臺),阻擊胡虜。然而當大軍趕到襄國,匈奴人和烏桓人早撤走了。馬援沒找著仗打,只好悻悻而歸。
  • 王者榮耀:最憋屈的5種死法,被關羽當球踢遠不如第一種憋屈!
    王者榮耀:最憋屈的5種死法,被關羽當球踢遠不如第一種憋屈! 玩王者榮耀期間,相信各位玩家也是碰到過諸多的莫名其妙死法,有些死法可以說讓人啼笑皆非的,畢竟這麼多的英雄和這麼多的裝備配合,只有一些大家想不到的死法,接下來老斯基就帶大家看一看王者榮耀最憋屈的5種死法是什麼樣的。
  • 【成語故事 ·漢】馬革裹屍
    成語出處:《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統一之後,東徵西討,西破隴羌,南徵交趾,北擊烏桓,累遷伏波將軍,世稱「馬伏波」,冊封新息縣侯。建武二十五年(49年),討伐五溪蠻時,因病逝世,時年六十四歲。受人構陷,被光武帝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漢章帝時,得以平反,追諡「忠成」。唐德宗時,成為武廟六十四將之一。宋徽宗時,追封「忠顯佑順王」,位列武廟七十二將。清聖祖時,從祀歷代帝王廟。
  • 三國時,這三位名將堪比五虎將,為何最後都被偷襲而死了?
    整個三國時代,「傳說」中的名將不少,但真正能熬出頭的人卻不多,比如西蜀五虎將、魏五子良將、吳十二虎臣等人才最終修成正果。可以這麼說,在羅老的《三國演義》裡,能夠與五虎將相提並論的人幾乎不超過10個。然而在那些沒能熬出來的人裡面有3位非常憋屈:本來實力堪比五虎將,但還沒混出個名堂就被人給暗算而死,十分可惜。東吳的那些名將似乎最沒存在感,而且經常被人忽略,但他們中還是有那麼幾個實力不俗的猛人,孫策就是其中的1位。孫權老闆能最後開創吳國霸業,離不開父親孫堅與哥哥孫策的奠定基礎。孫策外號小霸王,被人認為有項羽那麼勇猛。
  • 宇文成都戎馬生涯,十大關鍵戰:5勝1平3負,還有一仗打得最憋屈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宇文成都戎馬生涯,十大關鍵戰:5勝1平3負,還有一仗打得最憋屈」這樣一個標題,不知道熟悉隋唐系列小說的朋友,能否清晰地想起來,宇文成都經歷的這些陣仗。當然,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單純看《說唐》或者《興唐傳》的話,宇文成都參與的戰事不到10次,《隋唐演義》原著小說中,又沒有宇文成都這個角色,所以想要整理出天寶無敵將的10大關鍵戰,就離不開後世的各種衍生作品。然而,由於不同的版本,背景又不太一樣,甚至可以理解成不同的「宇宙」,像是《陳隋演義》中說宇文成都用鳳翅鎦金钂挑落薛世衡,勇鬥獅虎獸的故事,跟《興隋傳》中講述的完全不同,就屬於這種情況。
  • 嶽飛莫須有,韓信兔死狗烹,這六個歷史名將都含冤而死你知道嗎
    嶽飛莫須有,韓信兔死狗烹,這六個歷史名將都含冤而死你知道嗎俗話說,亂世出英豪。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83個王朝,朝代的更替總免不了戰爭,所以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也是層出不群,例如程咬金、秦瓊等人。秦瓊以及程咬金侍奉的唐太宗是一位明主,他們在江山安定之後,成為大唐重臣,得以善終。但是歷史上更多的皇帝卻是「卸磨殺驢」,在江山安定之後反而誅殺有功之臣。今天小編就來盤點歷史上6位含冤而死的名將。
  • 抗日犧牲的軍銜最高將領,蔣介石為他扶棺,10萬軍民恭送靈柩
    細雨無聲地飄落在橫七豎八的屍體上,存活的日軍開始打掃戰場,兩個日本兵從一位軍官遺體的胸兜中,掏出一支派克金筆,仔細看過之後,他們大為震驚,不禁倒退幾步,然後集體列隊恭恭敬敬地向遺體行了軍禮,因為這隻鋼筆上赫然刻著三個字;張自忠。
  • 三國裡死的太憋屈的10個人,有一曠世奇才竟然是被活生生氣死的
    三國裡,不缺猛將,也不缺謀臣,更不缺梟雄;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年代,令無數人心生嚮往;現在這裡要盤點的不是那些猛將,也不是謀士和梟雄,而是來評說下在三國裡死的憋屈的十個人。喜好寡人妻啊,哎,不多說了,憋屈憋屈。
  • 牛皋嘆恨未能馬革裹屍 更令人嘆恨的是謀殺牛皋的兇手全都是善終
    小說《說嶽全傳》中,牛皋是一員副將,手使鐵鐧且只會那麼幾招,卻打趴了很多名將,就連金兀朮後來也被他騎在身下,結果金兀朮被活活氣死,牛皋哈哈大笑著仙逝。大丈夫不能以馬革裹屍報君父,是為嘆耳!」也有史料記載牛皋臨終遺言:「皋年六十一,官至侍從,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馬革裹屍,顧死牖下耳。」牛皋嘆恨未能馬革裹屍,而更令人嘆恨的是那幫謀殺牛皋的兇手,居然全都是善終——位高權重享盡榮華富貴。
  • 部編人教版五下語文作業本第四單元《10青山處處埋忠骨》答案參考
    馬革裹屍東漢名將馬援,英勇善戰,為東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被賜予「伏波將軍」的稱號。有一年,馬援得勝回到京城洛陽,親友們都高興地向他表示祝賀。有個叫孟翼的謀臣,也向馬援說了幾句恭維話。不料,馬援聽了,皺著眉頭對他說:「我盼望先生說些指教我的話。
  • 張郃終成曹魏一代名將:除了武力值不弱,熬到其他名將都死了
    袁紹,官至東漢大將軍,曾經是東漢末年最強諸侯,麾下有四員赫赫有名的猛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江湖稱為「河北四庭柱」。顏良,在白馬之戰中,曾在一至三合內,斬殺投誠曹操的原呂布手下「八健將」中的宋憲和魏續,僅用二十合,就擊敗了曹營猛將徐晃。
  • 【探秘】蕉城歷史名人榜 —— 戍臺名將:振威將軍黃禮鉁
    現有人口2300多人,是蕉城區虎貝鄉最大的行政村,這裡山川秀美,是閩東十大最美鄉村之一。這裡不僅是宋末元初著名理學名儒陳普的出生地,也是清代愛國守臺的著名將領黃禮鉁故裡。黃禮鉁在臺時間長達11年,官至一品,是這一時期(清治時期)臺灣的海防軍事層級最高武將。卒後被同治帝誥授光祿大夫(正一品)、振威將軍(從一品)。
  • 《魁拔》淺析下大倉的死,大倉死的是很憋屈
    大倉太小瞧對手了,前面埋有此伏筆,只是你們沒認真看,現在對照一下,這一幕的發生真的有那麼突兀麼?然後談談大倉為什麼要變身,有人說大倉不變身憑脈術就能幹掉他們全部了,這純屬沒看明白前面,前面大倉和他們是交鋒過的,以被破脈術的結局告終。
  • 清明公祭秦國名將白起將軍
    「 戰無不勝  留名青史」——從白家村走出去的千古名將白起(宣傳片)(本視頻由眉縣盛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錄製)
  • 漢末第一名將·驃騎將軍皇甫嵩
    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還是在正史《三國志》中,我們都知道,這段歷史,都是因為黃巾起義而引出的,然而,或許更多人所忽視的就是,這段歷史唯獨於他,卻也是始終都是繞不開的,甚至可以說,是他,一手締造了那個時代。他,便是漢末第一名將,第一功臣,第一重臣,驃騎將軍皇甫嵩。
  • 名將藍玉為什麼最後落得被剝皮的下場?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也因此,很多人會畏懼皇帝的命令,就害怕皇帝下旨讓自己死。古語有云「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不過大部分的皇帝也還是仁慈的,不會下旨賜死。不過明太祖朱元璋,在上位之後,就下令殺了很多與他一起建立大明王朝的有功臣子。也有人稱明太祖太過於殘暴,沒有一點共患難共享福的情誼。從藍玉一案就可以看出,朱元璋是真的很殘暴,一代名將藍玉最後落得被剝皮的下場。
  • 仰慕伏波將軍,效仿終軍:15歲的王陽明,足以令整個朝代汗顏
    他14歲時就能想到,儒生的最大缺點是不懂兵法,不能在戰爭時帶兵打仗,上陣殺敵。 王陽明還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想到了就去做,想盡一切辦法,一定要把想法變成現實。 到了他15歲時,內心就充滿了熊熊報國之志。 他不但仰慕伏波將軍馬援,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精忠報國,不惜馬革裹屍還。
  • 從抗戰家書看川軍: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劉湘死前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川軍將士也沒辜負劉湘將軍的期望,艱苦卓絕抗戰到底。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川軍出川之際北川縣農民王者成給他的兒子送了一面旗幟,這面旗幟正中間寫著一個大大的死字,兩邊寫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懷,也表現了一個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傷時拭血,死後裹身」沒有一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子,但在國難當頭應舍小家為大家。一面死字旗不僅激勵著王建堂一人,也激勵著戰場上千千萬萬的抗戰將士。
  • 清朝唯一的漢人大將軍:花錢買的官職,後卻成為第一名將
    在古代,大將軍是個官職,多是高級軍事長官甚至最高軍事長官,西漢時的衛青、霍光,都曾經擔任過這一官職。年羹堯雖然得到雍正的寵幸,但至死也是個太子太保,沒有爬上大將軍這個官職。清朝唯一的漢人大將軍是另一個名將——嶽鍾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