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J作為最古老的指標之一,它在各個交易軟體的指標列表中都佔據著一席之地。
但很多交易者對它的感情卻是——又愛又恨!
「愛」是因為,它的靈敏度非常高,總是能夠及時的指出行情的拐點。
「恨」則是因為,它對拐點的判斷有的時候很不可靠,總讓人在熊市裡「抄底」在下跌的「半山腰」;而在牛市中,又總是「賣飛」在上漲的「半山腰」。
為什麼KDJ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本文就來嘗試給大家進行一下分析。
一、KDJ的原理剖析
我們先從KDJ的公式入手,研究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KDJ的公式如下:
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K:SMA(RSV,M1,1);
D:SMA(K,M2,1);
J:3*K-2*D;
參數N默認為9;參數M1和參數M2默認均為3。
這是交易軟體的公式,我們一條一條把它拆開來分析。
我們先看最後一行:「J:3*K-2*D;」
這一行的意思,就是在描述「K線」和D線之間的距離。只不過,為了更加明顯,「K」線值放大了3倍,D線值放大了2倍。如果有興趣,把3換成2,把2換成1,效果也是一樣的。不過,沒有默認的這個明顯。同樣換更大的倍數也行,但這會導致J線的幅度變得更加誇張。在顯示上不是那麼成比例,也就是說,不那麼好看了。
所以,從簡化的角度講,描述「K線」和D線之間距離的J線就可以被忽略掉了。那麼KDJ指標就變成了KD指標。
我們再來看「K線」和D線。
在公式中,不難看出。D線就是「K線」值的加權移動平均。「K線」是基礎。
而「K線」則是RSV的加權移動平均。
可以看出,要想理解透KDJ指標,最根本的是要明白RSV在算什麼。只要明白了它,就能夠洞悉KDJ指標的一切秘密了。
我們來看看,RSV到底是個什麼鬼。
別被RSV那一條長式子嚇到。它要表達的意思就是N根k線從最低點(區間最低價)到最後一根k線的收盤價(最終收盤價)的價差佔這N根k線最低點(區間最低價)到區間最高點價差的比例,然後放大100倍。
看不明白沒關係,我們看張圖:
從這個圖中,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RSV就是在算「三角」代表的價差佔「方塊」代表的價差的比值。也就是佔百分之多少。
如果最後一根k線的收盤價就是這幾根k線的最高價的話,那麼這個比例就是1。也就是說,RSV這個數據本身是在0到1之間的。公式後面乘以100,是將其擴大了100倍。這樣就可以把百分比轉變成一個指數的形式。讓數據在0到100之間變化。
我們來對比一下RSV和K、D兩線的位置關係。
圖中白色的線是RSV,黃線是K,紫線是D。
不難看出,K和D兩條線比RSV線要平滑很多,而且,這兩條線也是始終與RSV線步調一致的。
這主要就是得益於平均算法了。我們通常用的移動平均線也是比價格的波動要平滑很多的,而且是始終跟隨價格的步調。
好,KDJ的原理我們清楚了。
下面我們來研究一下,KDJ指標為什麼會對拐點反應靈敏,但卻在牛熊市中總是鈍化。
二、KDJ的利弊
我們上面了解了,KDJ本身是在描述一個比例。
這個比例中的分子部分是,一段行情的最低價,到最後一根k線收盤價的價格差。
而分母部分,則是這段行情最低價格,到這段行情最高價格的價格差。
如果,這段行情的最高價就是最後一根k線的收盤價的話,這個比例就會是1(也就是RSV值是100)。
我們來看個例子:
從這兩個圖我們不難看出,KDJ之所以鈍化,主要就是因為價格持續的上漲(下跌也一樣),造成RSV的值維持在高位不變。
當分母變化不大,而分子變小的時候,RSV就會出現迅速的衰竭。
如下圖:
這個現象就是KDJ對拐點敏感的原因了。
在強勢的單邊行情中,收盤價通常距離最高價都比較近。這導致了,分子部分總是很大(甚至接近分母)。而當行情出現些許的調整。也就是,收盤價偏離最高點稍微遠點,就會讓分子部分迅速減小,造成指標值的調整。
換句話說,就是此時價格的漲跌對指標的影響是不對稱的!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市場處於牛市或熊市的時候,KDJ指標總是出現「鈍化」的現象。
如圖:
可以說,KDJ在追求快速鎖定拐點的時候,反而無法客觀去描述行情的力度了。而這種所謂的「鈍化」就是我們在熊市抄底抄在「半山腰」;牛市「賣飛」在「半山腰」的原因。
而且,這種「鈍化」是不能被利用的。
有種觀點是,當KDJ指標出現鈍化的時候,就意味著單邊市來了。但問題是,你怎麼就知道後面它什麼時候不鈍化了呢?比如這樣:
KDJ指標的特性就是快速鎖定拐點。如果堅定的跟隨這一特性,那麼在單邊市場中,就會出現極大的不適應。而如果跟隨它的鈍化去操作,那麼它「快速鎖定拐點」的意義不就不存在了嗎?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使用KDJ呢?
三、區分市場的特徵
通過我們上面的分析,我們完全可以將KDJ指標分類到「震蕩類指標」中去。它在震蕩行情中,能夠快速的捕捉到震蕩箱體的拐點時機。在震蕩過程中的正確率是很高的。
但由於它對拐點的過分敏感,使得他在趨勢行情中極其不穩定。
我們知道,交易大幅盈利的秘密在於捕捉大幅度的價格差。也就是,在牛市中堅定的持倉才能夠獲取大的利潤。
當牛市出現的時候,市場的整體波動幅度增大、波動率上升。此時行情的動能極強。在這種市場背景下,類似KDJ這種震蕩類指標都不應該繼續使用了。而是,應該轉用均線、MACD等趨勢類指標。
只有適應市場的節奏,才能跟隨市場獲利。
這一點在快速下跌的熊市中是同樣適用的。我們這裡就不贅述了。
需要指出的是,界定市場狀態雖然是難度比較大的工作。但從市場的成交量、市場參與者的熱情等等方面都能夠對其有個定性的判斷。
當股市的情緒極其高漲(比如從來不關心股市的人都來問股市信息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敏銳的意識到,震蕩類指標要停用了!
如果實在區分不了市場的狀態。那麼,我們最好還是選擇避開個股。去選擇券商等機構發行的投資產品。讓專業的人去處理市場的判斷問題。我們只需要考慮到產品的特性和最大風險就可以了。
這樣,我們既不需要操心費力地去判斷行情,也不會錯過市場所給出的收益。同時在考慮好產品風險的情況下,投資風險也在可控範圍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不推薦股票,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