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
濱江景觀帶留白區的「生態花海」
驚豔亮相
色彩多樣的植被結合地形起伏
蜿蜒塑造出美不勝收的花境
形成了金秋時節
長江岸線一道靚麗風景線
日報君從濱江片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獲悉
花海將長期免費對市民開放
雙節期間市民遊客可一睹為快
還江於民,添一處踏綠尋彩空間
作為長江生態大保護的「先行試驗段」,我市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統籌推進濱江片區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全面實施濱江片區生態修復和城市更新,在長江幹堤迎水側及背水側100米範圍規劃建設連續的濱江景觀帶,修復江岸綠色脈絡和江灘生態環境,打造濱江生活與生態保護的示範標杆,真正實現了「還江於民」。
濱江景觀帶北至中遠川崎,南至濱江公園,岸線長度約 3.8 公裡,利用片區優質生態資源,進一步放大綠水青山生態優勢,與狼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空間、慢行系統貫通。
約18.66 公頃的花瓣留白區位於長江路高架、崇川路、濱江路圍合區域。以「浪漫花灘」為設計主旨,以壯闊長江為背景的浪漫取景地,是濱江項目中首個施工建造的區域。
效果圖
效果圖
今年六月以來,濱江片區建設指揮部緊扣國慶對外開放時間節點,搶抓留白地塊、濱江路、濱江公園入口及花月路提升改造,緊鑼密鼓推進工程建設,重塑了開發共享的濱江生態環境,在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之際,為市民遊客提供了一處親近自然、踏綠尋彩、享受寧靜的絕佳打卡點。
曲徑通幽,拉近人與花海的距離
「花海區由五朵大花瓣,中花瓣,小花瓣構成,面積約9公頃,呈現出一個大地藝術作品。」濱江片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朱峭嶸介紹說,
大花瓣區大面積種植一串紅,其花序修長,色紅鮮豔,花期長,適應性強。秋高氣爽之際,花朵繁密,色彩豔麗,再以波斯菊作為點綴,體現出濃鬱的特色。
中花瓣區統一種植孔雀草,耐移栽,易栽培,又生長迅速。它的花朵有日出開花、日落緊閉的習性,而且以向旋光性方式生長。
條狀小花瓣區種植粉黛亂子草,靠近核心區域的花瓣由中心向外為帶狀布置,種植觀賞草,頂生雲霧狀粉色花絮,花期 9-11月,成片種植呈現出粉色雲霧海洋的壯觀景色,景觀可由9月份一直持續至11月中旬,觀賞效果極佳。
花蕊中心區域統一種植櫸樹,猶如大花朵中心冒出的花蕊,林下種植耐陰植被,給遊客於觀賞之餘的休憩綠蔭。
遊客停車場區以常綠香樟喬木搭配常綠灌木為主,四季常綠,樹冠開展,為遊客提供遮蔭避暑。
效果圖
效果圖
整個留白區域給遊客提供更多的空間尺度,豐富了遊覽、休閒體驗。
往遠處看,花海連著長江和狼山,相互映襯,形成了另一幅絕佳景致。面向濱江路的主出入口,以拱形藝術雕塑形成具有序列感的「藝術長廊」。讓遊客無論是進入還是離開花海,都能感受到逐漸進入另一個空間的層次感。
資料圖 許叢軍 攝
除了白天可賞花,為給花海增光添彩,花瓣留白區同時設置了精緻的草坪燈、蘆葦燈、庭院燈,傍晚時分華燈初上,遊客可以充分感受夜晚的花海浪漫。
生態優先,形成開放共享格局
2016年以來,南通市委、市政府落實習關於「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以實際行動積極回應南通百姓期待,全力守住長江生態本底,找準片區定位,以生態為基底,全力推進濱江片區生態修復,推進城市生活與長江岸線的深度融合。
為確保國慶前完成留白區佔領性綠化,在做好揚塵管控及克服不利天氣的情況下,參建各方聯合辦公,強化時間意識,充分發揚「馬上就辦、事不過夜」的精神,確保項目現場市政道路、土方地形、給排水、鋪裝園路、綠化種植、景觀小品等專業工程協同開展,做實做細各項工作。生態花海如期驚豔亮相濱江,浪漫唯美景致深情祝福祖國。
來源:南通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