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西北師範大學甘山藝術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禮縣雷壩鎮甘山村原小學舉行,傳媒學院大學生影視創作基地和美術學院藝術實踐基地同時揭牌。西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俊宗,禮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瑞為甘山藝術實踐基地揭牌。張俊宗書記、劉玉泉副書記分別代表學校為藝術實踐基地捐贈10萬元現金及物資,西北師大老教育工作者協會理事長朱東生為藝術實踐基地捐贈書畫作品42幅。中信建投證券蘭州營業部總經理瞿建萍,雷壩鎮黨委書記楊宇琛,鎮長馬繼軍,西北師大辦公室主任肖福贇、黨委組織部部長呂文英、幫扶辦主任李景祿、離退休職工服務中心主任柴繁隆、師大附中黨委書記劉國財、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張勝利等有關單位負責人,西北師大老教育工作者協會理事會負責人朱東生、抗文生、馬正學、王漢勳、張恆、文化等,幫扶甘山村工作組組長單位負責人傳媒學院黨委書記王德祥、離退休黨委書記劉美萍,學校駐村隊幹部及村民60餘人參加儀式。
6月6日,在甘山村村委會舉行「雨露」香港黃鐘賢女士愛心助學金資助暨西北師大關工委捐贈儀式。離退休黨委書記劉美萍代表黃鐘賢女士發放了「雨露」香港黃鐘賢女士愛心助學金,助學金資助甘山村全部大中小在讀學生52人5.27萬元。西北師大關工委向甘山村小學生捐贈了學習生活用品。幫扶甘山村工作組組長單位負責人傳媒學院黨委書記王德祥,離退休職工服務中心主任柴繁隆,西北師大老教育工作者協會理事會負責人朱東生、抗文生、馬正學、王漢勳、張恆、文化等,學校駐村隊幹部以及甘山村大中小學生、村民50餘人參加儀式。
揭牌儀式上,西北師範大學駐甘山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王仁介紹了藝術實踐地基幫建情況以及幫扶工作情況,來自西北師大的師生還為村民演唱了《陽光路上》《甘肅老家》等歌曲,與村民一起舉行了其樂融融的筆會。學校離退休教師和美術學院師生的50餘幅作品在新改建的展館亮相展出,部分教師還在現場揮毫潑墨,為甘山村民開展了書畫作品創作和捐贈活動。
同時,西北師大傳媒學院師生在援建「甘山之聲」廣播站的基礎上,為雷壩鎮援建廣播站。
西北師大、中信建投與禮縣雷壩鎮就甘山村古樹保護、鄉村旅遊等事宜進行了洽談,達成了初步合作建設意見。
甘山藝術實踐基地,將文化藝術與鄉村旅遊有機結合,以「文化傳播學習、藝術寫生實踐、鄉村旅遊示範帶動」為定位,將甘山小學舊址改造為西北師範大學甘山藝術教育實踐基地,集書畫展覽、藝術寫生、影視拍攝、學術研討、教育實踐、扶貧夜校、文化學習、文體活動等功能為一體,吸引更多的書畫、影視、文學等愛好者和文藝人士前來採風、寫生,進而帶動鄉村體驗式旅遊發展。
活動期間,與會領導參觀了甘山村村史室。走進村史室,走近一件件文物,張俊宗與當地幹部、文化企業負責人共話甘山生態與文化比肩綻放的優勢,探討甘山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徑,暢想新時代幸福美好新甘山的畫卷。
西北師範大學藝術實踐基地的揭牌和捐贈儀式的舉行,是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精神扶貧的又一項有力幫扶舉措,必將開啟甘山發展新的序幕。
傳媒學院作為學校幫扶甘山村工作組組長單位,與各成員單位、幫扶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甘山村黨支部、村委會及村民密切配合,積極謀劃甘山扶智扶志幫扶思路,打造文化甘山建設,並積極協調落實。在黨支部共建、藝術實踐基地建設、廣播站建設、學生資助、圖書室建設、村莊亮化、積分超市、「五小」產業發展、村史室建設、垃圾清理等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甘山,過去因乾旱缺水而得名。從前,甘山村民祖祖輩輩缺糧、缺水、缺柴,苦甲一方。解放後,甘山群眾翻身當家做主人,從五十年代中期開始,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舉辦夜校、識字班、學習班,利用生產勞動間隙、茶餘飯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人人學文化,家家比學習,率先掃除了文盲,並在抓生產勞動的同時,積極開展文藝創作和文化宣傳,由此誕生了遠近聞名的「甘山歌謠」。「農民揮筆寫詩文」,「遠學大寨、近學何家莊、就地學甘山」,一度讓甘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村」。經過西北師大五年的幫扶,甘山村,已經成為禮縣狠抓精神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典型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