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4月28日訊(記者陳希 通訊員劉愛 趙琴 攝影記者蕭顥)「外婆的花園」、「馨園」、「楓高林」、「庭之韻」、「椛椛花園」……這些園名,充滿靈動的生活氣息,就是武漢首屆家庭園藝展各展園的招牌。是不是勾起了你對「竹屋茶香滿澗煙,綠杉深處響流泉」的嚮往?
此展覽就是一場迷你型的家庭園博會,今日在解放公園大草坪上開展,持續至5月5日,共25座展園。陽臺、露臺等空間提供者是市民,設計師們也多是民間高手,有園藝發燒友、花園家庭獲獎者和高校教師,雙方交流碰撞,最終這一可移動的生態花園回歸空間提供者的家中。
主辦方武漢市綠化委員會、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的初衷就是,以此為磁石,讓市民們熱愛生活並與之分享,讓更多的人愛上園藝愛上自然,蒔草弄花之間,感受心與自然的融合,優雅地生活著。
外婆的花園溫暖溫馨
每座展園有熱愛生活的故事
紫色月季自由綻放木欄上,神氣的桌球菊站在抽屜裡迎賓,繡球茉莉薄荷相擁成一片綠意,一張大桌上擺著多個瓶瓶罐罐,大多是多肉植物,有藤椅有吉他有玩偶,這就是「外婆的花園」。
設計師名叫朱姝,養花9年,湖工大工程技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名老師。「我的設計對象是65歲英子婆婆,很念舊,她家小院裡有很多捨不得扔的瓶瓶罐罐,圍牆上綻放著多彩月季,她有3個外孫女,操持家務很辛苦,但熱愛生活的她喜歡養花種草。我設計的是田園風格,希望有一溫馨的空間讓她停下來,坐在小院裡摘菜,和外孫女們歡笑聊天。」
正如其小院招牌上書寫的:「無論外面的世界怎麼樣,外婆的花園依然花團錦簇溫暖人心。」
看著圍觀的市民拍照又點讚,英子婆婆笑著對記者說:「都是我喜歡的,太溫馨溫暖了。」
移步「馨園」,有鞦韆、茶臺和小書桌,紅紫的牽牛花瀑布特別搶眼,出自設計師張高峰之手,他經營園藝店,經驗豐富的他這樣闡釋著設計理念:「男主人有喝茶聊天的空間,女主人坐在書桌上寫書法,小朋友可以蕩鞦韆,15平方米烘託的是家庭的溫馨,因此取名馨園。」
「庭之韻」則出自花園家庭獲得者李欣芳之手,茶臺、屏風和草簾,營造古色古香的中式風格,人文氣息撲面而來,只需站幾秒鐘,你的心會靜下來。
椛椛花園是武漢科技大學侯濤老師設計團隊之作,白色窗簾,淺綠桌椅,薰衣草等綠植,現代感十足,打造的是「五感之味」,通過花園傳遞更多的社交可能,更熱愛生活。
圍觀市民邊品賞邊詢問
每座展園是交流學習的平臺
「這個罐子是在哪買的?」「這裡放一塊石頭是不是更好一點?」曹敏家住江漢區,是「庭之韻」的空間提供者,施工中,她不時與設計者李欣芳交流,收穫了不少。
武漢市綠委辦特邀園林專家餘昌明現場指導,李欣芳說:「綠植之前堆得太密,專家建議疏鬆透氣一點,移走幾棵後,確實好很多。」
設計師朱姝告訴記者:「以前都是畫圖,這是第一次實參展,布展這一周,自己瘦了5斤,但得到同行幫助,很溫暖,比如怎麼訂籬笆牆,都是同行指點的。」
不僅是參與者,圍觀的市民也大開眼界。「我們家的庭院像這樣撒上一片白砂石,就更美了。」欣賞「楓高林」時,市民李女士與朋友作了一番交流。
「馨園」展區,市民王先生看到一輛舊自行車的簍子裡放一盆鮮花,盆子四周用花布圍著,說:「我們家的破自行車還準備賣了的,自行車、鮮花和花布如此搭配,完美!回家就照這樣做!」
看到銅線草、排骨草和吃蚊子的豬籠草,形如其名,稀奇獨特,「感覺在逛一個個小植物園呢。」市民吳爹爹邊賞邊學。
引領市民享受生活藝術
每座展園是傳播綠色的磁石
「生活有詩和遠方,遠方就在近處,詩意就在你的走廊間、陽臺上、庭院中,只要你動手用心去做。」設計師李欣芳是營銷人員,但愛看書,自家庭院就是試驗田。
「展區的素材是大多家庭所有的,非常接地氣,比如在庭院裡栽蔥花,疲累下班後下碗面,撒下自己種的蔥花,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小確幸?」設計師朱姝向圍觀市民分享著生活的藝術。
看到市民們圍觀拍照發朋友圈,邊賞邊問,武漢市綠委辦主任方義非常欣慰:「2009年起每年為市民免費送數萬盆花,至今整整10個年頭,花園家庭評比已有6年,552個花園家庭分布三鎮,此次家庭園藝展是從花園家庭中派生而出的,大多數設計者是花園家庭獲得者,讓這些對園林花藝有情懷的人,打造接地氣的園藝樣板間,觸動更多市民動起手來扮靚自己的生活,同時在展園中充分分享生活理念,所以市民看到的表象是園藝,其蘊藏的豐厚內涵需要各自細品、讀懂。」
每個家庭變美了,城市自然也變美了。家裡人都呵護花草,城市綠化也有更多人珍惜愛護了。每個家庭生活詩意,城市幸福指數自然大大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