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茶必看:讀懂茶圈中的這些 「黑話」,買茶才不會容易被坑

2020-12-17 漫仔說茶

Hello大家好!我是漫仔!

第一句:"不苦不澀不是茶"

相信對茶葉有些了解的朋友都聽過這句話,其實這句話本身沒有什麼毛病,我們要知道,茶葉的"苦澀"只是茶本身都會帶有的一種味道,但是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就太絕對了,因為茶葉有沒有苦澀味,苦澀味濃還是淡,其實和茶葉的品質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

茶都會有苦澀味,可好的茶苦澀能化,並回甘回甜,越好的茶化得越快,回得越快。如果茶葉苦澀後不會回甘,長時間停留在口腔,即"不能化",就是劣質茶。

第二句:"茶無上品,適口為珍"

其實這原本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但是也要分兩面性去看待。如果從品飲的角度出發的話,每個人的口味、體質、經濟能力不一樣,適合的茶也就有不同,因而對於個人品飲而言,沒有哪一種茶就一定是最好,適合自己的口感才是最好的。

但是如果是從品鑑角度來講的話,茶葉當然有好壞之分,不然茶葉為什麼要分等級,分價格,分產區分山頭呢?特別是對於一些新手小白,想要學習茶葉知識,想要分辨茶葉好壞,那麼這句話其實就有些不靠譜,因為這樣會搞混他對茶葉的基本認知。所以大家要分場合、分角度去看待這句話。

第三句:"這茶越放越好喝""喝習慣就好了"

雖然說茶葉越放越好喝這句話本身沒什麼毛病,但是這個要看茶類的,適合長期存放的茶,的確時間越久越好喝,不過有個前提就是這茶得是好茶,如果茶本身就是劣質茶,只會越存越劣質,當然也沒有存放的必要。不適合長期儲存的茶葉,如果長期放,反而會喪失了它的鮮爽以及內含物質。

相關焦點

  • 買茶必看:讀懂茶圈中的這些 「黑話」,買茶才不會容易被坑
    第一句:"不苦不澀不是茶"相信對茶葉有些了解的朋友都聽過這句話,其實這句話本身沒有什麼毛病,我們要知道,茶葉的"苦澀"只是茶本身都會帶有的一種味道,但是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就太絕對了,因為茶葉有沒有苦澀味,苦澀味濃還是淡,其實和茶葉的品質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
  • 買茶的時候,品牌茶比較好還是茶農的茶比較好?
    可能是因為茶區旅遊業的發展及網際網路的發展,讓「茶農」能夠更容易地接觸到消費者。消費者一開始的篤信茶農,慢慢慢慢有了質疑之聲,甚至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茶圈中便開始流傳,買茶農的茶,就是學費茶,誰入手誰被坑,只有品牌茶才是放心選購的好茶。
  • 茶圈「老司機」速成教程:來一波江湖黑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黑話。黑話,又稱行話或切口,特製江湖中某一幫派或行業之間相互交流,外人難以理解的語言。最經典的黑話莫過於《林海雪原》中楊子榮初進威虎山的片段。一張口:蘑菇溜哪路?什麼價?天王蓋地虎對上寶塔鎮河妖,大家都在心底掂量掂量對方才放心。喝茶的人在江湖中也自成一圈:茶圈。茶圈中人相互交流也有某些特定的詞或暗語,稱之為「茶圈黑話」。判斷你是不是一個茶圈「老司機」,端看這些暗語、黑話聽不聽得懂,用不用得溜。
  • 白茶買產區,紅茶買芽頭,巖茶買肉桂,那怎麼買茶,才不會出錯?
    而牛欄坑,慧苑坑就直接是產區名字。 來自這些產區的茶葉,才可以冠以地區之名,可見產區對於茶葉的重要性。 牛欄坑肉桂大家定然都不陌生,頂好的茶葉。 它之所以可以聞名天下,就是因為它的稀少性,它的產區特性,它的品質出眾。
  • 買茶時,是品牌茶好還是茶農茶好?
    可能是因為茶區旅遊業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茶農」到達消費者更容易。一開始,消費者對茶農的信任逐漸引起質疑,即使他們開始的時候,茶圈也開始蔓延,從茶農那裡買茶就是學費,誰先動手,誰就受到懲罰,只有品牌茶才是買得放心的好茶。
  • 買茶的時候,品牌茶比較好還是茶農的茶比較好?
    可能是因為茶區旅遊業的發展及網際網路的發展,讓「茶農」能夠更容易地接觸到消費者。消費者一開始的篤信茶農,慢慢慢慢有了質疑之聲,甚至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茶圈中便開始流傳,買茶農的茶,就是學費茶,誰入手誰被坑,只有品牌茶才是放心選購的好茶。
  • 白茶買產區,紅茶買芽頭,巖茶買肉桂,那怎麼買茶,才不會出錯?
    很多人買紅茶,就是認準了桐木關,非正山小種不買。因為大家都知道,來自好產區的茶葉,原料好,內含物質豐富。而牛欄坑,慧苑坑就直接是產區名字。來自這些產區的茶葉,才可以冠以地區之名,可見產區對於茶葉的重要性。牛欄坑肉桂大家定然都不陌生,頂好的茶葉。
  • 買茶時,是品牌茶好還是茶農茶好?
    可能是因為茶區旅遊業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茶農」到達消費者更容易。一開始,消費者對茶農的信任逐漸引起質疑,即使他們開始的時候,茶圈也開始蔓延,從茶農那裡買茶就是學費,誰先動手,誰就受到懲罰,只有品牌茶才是買得放心的好茶。
  • 99%的人買茶時都踩過的坑,你是那個幸運兒嗎?
    古有賣羊頭掛狗頭,今有翡翠充膠、黃金摻銅、白酒做舊,生意場上從來不缺「盈利」手段,賣茶圈亦如此。恰逢春茶上市旺季,今天小南就和大家聊聊三種「茶坑」,希望能幫你買到真正稱得上是「一兩春茶一兩金」的春日好茶。 茶坑之濫竽充數
  • 春茶季,買茶精打細算,卻還逃不過茶掌柜的「陷阱」,套路真多!
    除了著急上市的茶,其實在茶圈裡,還有不少的賣茶套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些拙劣的套路,其實很好識破。且來看看,平時我們在買茶時,都能聽到什麼樣的謊言。低溫,不會破壞白毫銀針的結構,也不容易影響它的味道。低溫,會讓物質釋放速度變慢。這些物質,就包括茶多酚和咖啡鹼。咖啡鹼,苦味物質。茶多酚,澀味物質。當這兩種物質變多了,茶湯就表現地苦澀。
  • 買茶哪有什麼「深似海」,你要做的,不過是遠離3大購茶誤區
    喝茶,當喝好茶。若是在煩悶之際,喝上一杯不香不醇,沒滋沒味的茶湯,難以解憂。又或者喝上一杯又苦又澀,滋味濃烈刺激的茶,恐怕更無法舒緩心情。喝茶嘛,喝的就是滋味,喝的就是情懷。喝好茶,才是尋得一片寧靜之地的好方法。但若是,總保持著一些思維誤區,容易與好茶失之交臂,錯失品好茶的機會。
  • 避開這3個陷阱,看「內行」怎麼買茶?第1個可坑了不少茶友呢
    摸著石頭過河,一路走來,被坑無數,卻也樂在其中。偶然的一次機會,進了一家茶葉店,那裡主營紅茶,茶掌柜很隨和,什麼茶都拿來交流,買不買沒關係。一來二去,志同道合,就成為了朋友。從這個現象中就可以看出,許多人認為古樹茶就一定是好茶,那麼踩坑的往往就是這部分人。古樹的年齡可以是掌柜隨意評說,並且「古樹」只是代表了這棵茶樹的樹齡,卻無法代表這棵茶樹的品質。好工藝才能彰顯古樹的品質,粗製濫造也只能讓古樹茶內質受損,浪得虛名罷了。
  • 茶圈黑話揭秘:舊社會茶館曾當作公堂審案,進出茶館也危機重重
    黑話,又稱行話或春口,最初特指江湖中人互相交流的密語。它是主流之外另一套話語體系,繁雜而精深。著名評書藝術家連闊如曾專門寫了一本叫《江湖叢談》的書,詳細全面地介紹了江湖行當中各種行話的意思和具體來源。茶圈也有黑話。茶圈黑話的一大特點是大多靠肢體語言或茶杯本身表達,是一種含蓄、靜默的藝術。懂得這些茶言茶語,對進階為一名深藏不露的茶界老司機(也是黑話)大有裨益。
  • 買茶哪有什麼「深似海」,你要做的,不過是遠離3大購茶誤區
    又或者喝上一杯又苦又澀,滋味濃烈刺激的茶,恐怕更無法舒緩心情。喝茶嘛,喝的就是滋味,喝的就是情懷。喝好茶,才是尋得一片寧靜之地的好方法。但若是,總保持著一些思維誤區,容易與好茶失之交臂,錯失品好茶的機會。
  • 各行業有黑話,快來看你懂不懂!
    都說當代年輕人愛講「網絡黑話」,比如「xswl」、「真香警告」、「你可真skr人才」......魔幻般的詞彙成功與「中老年網友」劃開界線。但茶圈、玉圈、文玩圈的朋友表示不服:「不就是黑話嗎?我們的黑話簡直黑到爹媽不認識!」不信,請看以下場景,如有雷同,歡迎對號入座。
  • 找茶商買茶還是找茶農買茶,這是個問題
    但現實往往與理想存在距離,借用朋友jacky的話來說就是:其根源在於每個個體對信息的篩選能力的差異,當內容對每個人都是無限多的時候,選擇能力才是體現個體差異的決定性因素。用這段話來解釋前面開頭的事情就不覺得奇怪,同樣的套用在買茶這件事上也是能說得通的。
  • 買得貴,還要附送草青味?買茶避坑注意幾點
    同一品種,還分不同區域產地,加上工藝做法,茫茫然不知凡幾,讓人一入茶圈就仿佛走進了茶山,雲遮霧繞,難辨東西。就像大家耳熟能詳的龍井,網上一搜各種價格牌子的都有,從幾十塊到好幾十萬塊,光看數字讓人上頭。不好的體驗,就是花錢買損失,「賠了夫人又折兵。」買茶不是按價位,而是看損失。200塊錢一斤的茶喝不下去,買一斤就是虧200塊,咬牙喝下去,損失更大。2000塊錢一斤的茶非常好,只花200塊買50克,可能帶來價值遠超200元的滿足與驚喜。
  • 找茶商買茶和找茶農買茶,到底有什麼區別?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越發喜歡找原產地或者說茶農們來買茶,原因是溯源至茶產地或者找茶農買茶的話,更容易買到物美價廉的好茶。果真如此嗎?其實很多人不敢找茶商買茶的原因是怕被帶入坑中。這個人情味中,可能會捎帶著一些不好的意願,所以說也並非他們制的手工茶就一定是好茶。小約有幾位朋友很是喜歡找茶農買茶,問他們原因要麼是同等品質下更願意選擇「扶農」,要麼就是茶農與茶商相對比的話,茶農更容易被人信任,可信度會更高,買茶這件事所以在這兩者身上,自然找茶農買茶更靠譜一些。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如何買茶,如何賣茶,是一種人生態度
    在這個好面子的時代,在物質極大富足的時代,在這個急功近利的年月,兜裡有錢,還能夠有強大的內心,堅持豐儉由人,不為了面子去喝茶的人,那是才是真的雅士。 這些年的經濟大發展,讓很多人都富起來了。 所以,有一部分人,在衣食富足之後,把喝茶,當成了一件「錦上添花」的事。
  • 學會四大買茶技巧,購買茶葉再也不被坑!
    茶雖易得,好茶卻不易得。要買好茶就得懂得茶葉的價格及行情,懂得茶葉的檢驗方法。作為一個茶界新人,如何快速掌握鑑別好茶的方法呢?小編教你四個買茶技巧,以後就不怕購買茶葉再被坑了。一、提防茶名響亮的茶到了茶葉批發市場,你會發現名茶遍地都是,不是西湖龍井,就是臺灣凍頂烏龍。這些茶名聲雖響,但不一定就是好茶。極可能是商家借名茶名聲響亮之便給自己茶葉打廣告。好茶不怕巷子深,看到那些叫賣得越響亮的茶都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