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旅行中吃出海南味道

2021-01-15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在感受海南熱帶風情之餘,「海南風情美食園」為與會嘉賓帶去了最純正的瓊海美食體驗。在這短短的幾天旅途中,「海南味道」把美味留在人們的舌尖,跟隨人們的記憶走得更遠。

  芒果腸粉

  時下正值芒果成熟的季節,大顆的芒果果香濃鬱,汁水甘甜。瓊海涼爽雜糧店的芒果腸粉,這一次也以驚豔和美味,走進了美食園。

  大顆的芒果被細緻地切成長方體的果肉為餡,用椰漿煮製的腸粉皮為面包裹住芒果肉,並在包裹完成的芒果腸粉上撒上濃稠的芒果汁,切成幾段,這看似簡單的製作過程,秘密在於那層白色的粉腸皮上。巧用椰漿、澄粉與牛奶混合,煮幹後結皮,匠心獨具地製成了柔軟嫩滑如凝脂般的雪白腸粉。口感似啫喱,更多的是滑嫩如絲,入口即化,配之醇厚香甜的芒果肉,又是多麼地令人慾罷不能!

  鮮椰絲益母草粿

  不起眼的素材也能變成美食,今年,美食園裡的鮮椰絲益母草粿也受到了歡迎。

  隨處可見的益母草和粘米粉混合起來,加入水和少量的鹽,上鍋蒸煮,就成了一道益母草粿。剛出鍋的益母草粿冒著熱氣,熱氣中氤氳著益母草含有的中藥香,將用花生碎屑、冰糖一起醃製好的椰絲灑在益母草粿上,入口,草粿的清香和清淡間,椰絲的濃鬱貫穿其間,可謂濃淡兩相宜,味兒從舌尖傳入胃,吃得一口養生,也吃得一口特色。

  為了讓美食的顏色更多彩,廚師還把南瓜、火龍果等水果以同樣的方式做成粿,也極受遊客喜愛。

  椰子雞湯

  不到海南,很少會見到人們將椰子和雞組合成一道叫「椰子雞湯」的美食。以椰子汁做湯,椰子肉切成條狀為輔料,雞肉為主料烹製,椰子的甜,雞肉的香,實是雞湯中的上品。

  烹製的廚師解釋,在海南,最原始的材料也就是最具價值的食材。椰子汁具有解渴去暑,生津利尿之功效,入湯選用的雞是仔雞,肉質鮮嫩,性平不燥,配以椰子汁、椰肉,肉香味美,椰味芬芳,湯清爽口。

  苙

  苙是一種外形獨特的小吃。人們用洗淨的椰葉或蔞葉編織成苙外殼,再把經過椰汁、蝦米、黃姜、蒜頭、油和香料等炒香後的米填入苙殼裡面,做成形似小枕頭的長方體,然後再把苙放到鍋裡用水煮熟。

  在海南,苙作為海南人情義的象徵,寓意著富有和美好的祝願。在過去,也是人們對外出親朋的祝福,期望他們往來一帆風順、事業有成。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以苙招待客人,也可見誠意十足。早先的苙和粽子的內餡明顯不同,苙是不放餡的,香味純樸,僅是米飯和蔞葉的芳香,後來為了味更美,苙才加進了各種肉餡等。

  雞屎藤

  雞屎藤的名字獨特,外形和口感更獨特。雞屎藤粿仔以雞屎藤葉和大米為原料精製而成,具有滋陰壯陽、補氣補血的功效,氣味香醇,也一直是海南人喜歡的食物。

  具體的製作過程也考究功夫:將採摘的新鮮雞屎藤葉和浸泡過的大米放在石臼或碾米機中搗成粉狀,用水和勻,掐成約小指大小似小蟲狀的粑仔,等到鍋中水燒開之後,下粑仔、薑絲、椰絲,再加適量紅糖,或是加入椰奶和冰塊,美味可口的雞屎藤粿仔湯就做好了。

  那粒粒翠綠的小疙瘩,甜絲絲,粘滋滋,帶點咬勁,有美食家評價它「色形香味都很迷人,真是一種絕妙的點心」。

  在海南,美食的種類還有許多,在旅行中,邊走邊嘗,體驗海南人對這片土地的巧妙利用和深沉熱愛吧!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扶持力度持續加大,科研機構不斷發力,企業探索市場步履堅定,海南咖啡產業探索精深化的發展道路。「尋找和鍛造海南咖啡真正的味道」這一觀念在業內人士中廣為流傳並被認可。  產業探索仍曲折  海南是我國最早種植咖啡,也是最早推出咖啡加工的地區之一。自20世紀50年代,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下定決心,吃遍海南名菜名吃
    怎麼才能吃遍海南名菜名吃?聽著坊間的各種攻略各種說法,其實還是一頭霧水,甚至就連本地人聽起來都會很吃力。現在好了,上個周末,省烹飪協會聯合省瓊菜研究中心,在五指山發布了瓊菜名宴、名菜、名小吃,現在只需要跟著這個菜單吃上一遍,就可以晉級成為海南島「吃貨」,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再由著自己的性子發揮創造一下,就可以成為一個資深「吃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海南遇見最美圖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實習生 黃雅慧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如果把書籍比作時間的雕塑、信息棲息的建築和詩意閱讀的時空劇場,那麼書籍設計就是造就信息完美傳達的氣場,是一個引導讀者進入詩意閱讀的構建過程。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舌尖上的躁動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程範淦 通訊員 陳冰 黃豔豔  「滿頭冒汗暢淋漓,面如傅粉唇若朱。」初次在海南嚼檳榔的人,可能都會被檳榔刺激得微醉暢酣,「烈焰紅唇」。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吳乾亮:玩出綠泥陶土海南風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三亞臨春河路,有一間不太起眼的三層小樓——61號海南土陶館,走進館內,你才感覺到進入了真正的藝術空間,造型獨樹一幟的茶壺,形狀新穎獨特的茶杯,大大小小的陶罐,還有造型各異的陶製藝術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盛夏「表情」
    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紛紛利用相機、手機等記錄這些美景,並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手段發布,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們的陣陣讚美與豔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黑山羊:肉香味美 「羊」名天下
    東山羊就是在萬寧東山嶺放養的海南黑山羊。據傳,早在宋代東山羊就被列為皇室貢品,而今早已名聞四海。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位於萬寧東山嶺腳下的源生態東山羊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的羊舍裡,上百隻毛色黑亮的東山羊圍繞著工人來回打轉。  「我們一般早上投餵料,下午野外放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消極現象,海南日報人總是堅持真理,秉筆諍言,弘揚正氣,關注民生、為百姓立言。  早在1952年,《新海南報》就發表《和抗拒批評、積壓讀者來信的現象作堅決鬥爭》,展露出一張新生報紙輿論監督的鋒芒。《公共海灘豈能設卡收費》、《陵水怪事:學童竟領教師工資》……一篇篇輿論監督報導痛快淋漓,發人深省。  昨天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早餐海南 人間至味是清歡
    與東部和中部不同,海南西部的早餐少了些小家碧玉,多了些粗獷,穿越渾厚歷史時空的東坡遺風,挾裹著豪邁,糅合著海的味道,造就了西部獨特的早餐文化。本期《旅遊周刊》沿著G98西段,走進沿線市縣,探尋海南的西部風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個人的單車旅行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1930年代,一位湖南籍中學教師田曙嵐,騎著自行車週遊海南島後,寫出了一本遊記《海南島旅行記》曾風行一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
    ↑三毛與作者(眭澔平)一九九O年一月留影。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崖副刊:流動的閒情盛宴
    《京報》副刊編輯徐志摩概括報業現象時曾指出,副刊帶動了報紙的發行量,它就像是水果糖,在搭售一些滯銷貨。  從1897年《字林滬報》增出附張《消閒錄》開始,中國報業的副刊史翻開了第一頁。從格調不高的「消閒文學」,到辛亥革命後社會的焦灼以文字的面貌出現,將政治宣傳與新聞副刊「並肩作戰」。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青山綠水出好酒
    熱島海南,因為地理、氣候、物產與內地多有不同,酒的種類也有所不同,就地取材的特點最是突出,酒文化中的民族特色非常鮮明。本期海南周刊,既梳理海南釀酒的歷史和文化,也關注現代人對新酒類的探索和嘗試。  水在河裡流,酒在風中香。醇香的酒氣,陶醉了海南人,也陶醉了遠道而來的外鄉人。  海南物產豐富,青山綠水的自然條件,更利於出好酒。
  • 海南日報數字報-空靈婉轉「歐歐調」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實習生 王蔡雨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美麗湖畔,椰風吹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清明時節海南味
    飯糰做起來比較簡便:用雞肉或鴨肉上湯煮出的米飯香味四溢,乘熱搓捏出來的飯糰猶如拳頭大小,格外的結實,吃起來特別有口感,是機器製作出來的飯糰所不能披比的。香噴噴的飯糰,加上少許雞肉或鴨肉,別具匠心的搭配總是讓人垂涎欲滴、百食不膩。  與飯糰相比,海南椰子飯更類甜品:看上去像切開的一瓣瓣柚子,「肉」是糯米,飯粒晶瑩半透明泛著光澤如珍珠;「皮」是椰子,椰肉潔白如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味蕾上的定安
    文\海南日報記者 洪寶光  通訊員 王奼  定安是一個讓人生活得很安寧、很休閒的地方。它的歷史人文,它的美食美景,特色佳餚,展露出一處古邑的沉澱與浪漫。定安美味是海南四大美食群之一,不同花色品種的美食,街邊飄香。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告
    王 全,男,1963年10月出生,海南海口人,漢族,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副秘書長,白沙縣委副書記(掛職鍛鍊),省人大常委會華僑外事工委主任。現任五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正廳級)、機關黨組成員,擬任海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提名為省總工會副主席(負責常務工作,正廳級)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