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餐館,我一向提倡要有一道或幾道特色菜抵腰,這樣才有不懼同業競爭的底氣。因為從古至今,餐飲行業都有一個把餐飲生意做得紅火的公開秘籍:一招鮮,吃遍天!畢竟,老祖宗留詒的法寶,經得起漫長時間的檢驗,是中國人生存和發展的智慧結晶,肯定不會像現在抖音視頻裡那些「達人」用來鬧眼子的忽悠濫招。
漢口臺北路靠近建設大道的路段,新近開了爿喚作「小甲川家常小館」的餐館。2020年歲尾與一行作家朋友在此雅集,10人一桌上了12道菜,沒想到不經意間所點的12道菜,卻讓我眼睛一亮:價位不高的12道家常菜,竟由川菜、楚菜、浙菜三個地方菜系組成。
客觀地說,端上桌的每道菜都很不錯,無論是冷碟涼菜,還是熱菜、湯品,皆出品工整 ,裝盤講究,其色、其香、其味、其形、其器,皆顛覆了我以往形成的「家常菜約等於粗製濫造」的既有印象。
這桌菜中,兩碟涼菜為涼拌佛手瓜和涼拌娃娃菜芯。佛手瓜和娃娃菜芯食材皆選自浙江溫州,烹調方法倒也簡單:涼拌。這兩款菜在武漢比較少見。佛手瓜口感脆爽,醬汁醃就,汁液滲進佛首瓜肉,味道微酸微甜。娃娃菜芯長相與四川榨菜近似,但沒四川榨菜鹹,口感要比四川榨菜柔嫩。娃娃菜芯用菜籽油拌就,香韻含蓄,色澤明黃,品相誘人。
蓮藕排骨湯煨得藕粉湯釅,肉香氤氳。金口生炸魚丸炸得泡酥黃澄,咬上一口,魚、豬肉的鮮香味從口腔漫向鼻翼。三鮮豆撈用豬腰花、豬幹、豬瘦肉和蠶豆米、平菇等食材汆成,黑、白胡椒調味,胡椒的微辣味像炸彈爆炸後的煙塵,成翻滾狀向口腔四周瀰漫。上桌後一直用酒精爐以小火保溫,使勾了芡的三鮮湯始終保持著鮮潤本色。蓮藕排骨湯、金口生炸魚丸、豆撈三鮮是湖北有代表性的菜色,素為楚地民眾喜愛,這家店子難得將其做得風味純正。
川菜乾煸牛肉絲值得說道,牛肉煸得外酥裡嫩,可以當作休閒零食吃零嘴,韌面有嚼勁,回味悠長,正是下酒尤物。水爆回鍋肉在傳統川菜油爆回鍋肉的基礎上有所改良,改油爆為水爆,膘肥土豬肉片爆成「窩兒盞」狀微微捲起,剛好炒至斷生的大蒜和醃製蘿蔔乾丁的香味沁進肉裡,使得豬肉香潤而不膩口。有如此兩片饞人的回鍋肉墊底,平日裡只有二兩酒量的酒客,即便多喝兩把也會不醉不暈。
尤值一提的是,一鍋品相漂亮的酸菜魚做得不同凡響:魚片食材用才魚充當,薄漿掛就,湯汆得嫩度正好。酸菜由四川採購,酸味很純正。魚片入口嫩滑彈牙。魚湯顏色為泡了兩道的鐵觀音茶的湯色,澄黃透亮,白片的魚,漂在澄黃的魚湯上,色澤頗能勾人食慾。服務員介紹說:這鍋酸菜魚湯能喝,這讓我有點小驚奇,我在別家餐館吃酸菜魚,主要是吃魚片,酸菜魚湯很難入口。在米飯上桌時,我舀了幾勺魚湯淘飯,微酸的魚湯打開了味蕾,正好下飯,讓我連吃兩小碗米飯還想再添。
今天這桌家常菜有讓人入眼走心之慨,起身離桌時,真真感覺得酒足飯飽了。
據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甲編一中所載:「范文正公雲『常調官好做,家常飯好吃。』餘謂人能甘於吃家常飯,然後甘於做常調官。」
我沒有做過」常調官」,所以「常調官」怎麼個好做法,不能置喙,但對「家常菜」,我的體驗多多,對家常菜的好在哪,有點小小的發言權,起碼在小甲川吃過的這一席家常菜,讓我對蘇軾的「家常菜好吃」之論,有一個是與非的清晰判斷吧。
《武漢味道》
曾慶偉 著
(由武漢出版社出版)
武漢各新華書店有售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定價:58.00元
《味蕾上的鄉情》
曾慶偉 著
(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
當當網、京東有售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定價:24.6元
《荊楚味道》
曾慶偉 著
(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當當網有售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當當網有售(長按下面識別二維碼,進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旗艦店可直接購買)
「長按識別二維碼」
曾慶偉,作家、美食評論家,武漢炎黃文化研究會美食文化委員會主任、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特聘教授、湖北經濟學院楚菜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專家、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評審專家。已出版《荊楚味道》《味蕾上的鄉情》《楚天談吃》《武漢味道》等書籍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