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天的日程,
青舍在烏鎮認識了不少好友,
比如,砂鍋魚頭、蔥爆河蝦、
茭白肉絲,還有紅燒羊肉麵、
白水魚、柴扎肉、油燜筍……
從前我們對於烏鎮的印象或許僅止於水鄉美景,止於木心美術館,這些美得不太有煙火氣的景象,常常令人難以近身。
而11月底與烏鎮的這次親密接觸,除了傳說中的美食美景,還有接地氣兒的芒果獎和十間坊實踐賽終評相伴,在青舍心中,烏鎮瞬間立體了起來。
提前一天踏進烏鎮的土地,逛吃逛吃了半天,那一刻的這片水鄉,既是玩家遊記中曝光量最高的風景區之一,也是當地人操著鍋碗瓢盆真正生活的地方。
但當第二天隨著芒果獎和十間坊,隨著數百位設計師,一同經歷了兩大獎項的全程終評後,我們對烏鎮的記憶已然完全不同了。
籌備作品時的辛苦與糾結,參評路上的惴惴不安,現場講演時的緊張忐忑,獲獎時刻的興奮歡愉。2017年11月的烏鎮,對於許多設計人來說,甚至成了那個重新起航,遇見更好自己的紀念地。
當然,青舍也沒忘記「預告」時答應大家的,好好寫下了這一行的所感所想。
「血淋淋」的實戰賽
老實說,已經持續做了4年的芒果獎和十間坊實踐賽,並不能算是全民普及度很高的的設計比賽。但在青舍看來,這兩個針對80後設計新生力量,從最初建立時的單打獨鬥,一步步堅持到現在越做越有模有樣的賽事,卻是目前國內最「血淋淋」,也最可圈可點的實戰賽。
混跡設計圈的人大多都知道,在國內找出個名頭夠響、氣氛祥和的設計比賽容易,但想見到個「血腥殘忍」又真槍實彈的,難上加難。
放開條條框框尋找有價值的80後設計師,乾脆地淘汰跟不上節奏的設計人,對進入決賽的選手和作品啟動長達一年的跟蹤指導,大膽地把比賽終評做成現場直播.
我們想,這應該就是芒果獎和十間坊實踐賽雖然普及率不高,卻能快速脫穎而出,獲得一部分年輕設計師尊重的原因吧。
這兩個獎項雖然常常同框,但其實許多人並不清楚他們之間的區別。如果你渴望直面一個敢作敢為的年輕設計獎項,就千萬不要錯過他們。
芒果獎和十間坊實戰賽,都是由北京十間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這兩個比賽其實存在本質區別——
先說過程最繁複的十間坊實踐賽,其中涉及方案設計、中期驗收、擺場交付、全程記錄、實景展覽、終評演說等環節,是一個需要全程記錄的實戰賽事,倘若項目不能如期完工,抑或是最終實景效果與設計方案偏差太大,選手都將被淘汰。
而相對簡單的芒果獎,則是無需記錄全程的設計比賽,它以參賽作品的實景照片和選手終評演說作為評選參考,相對於十間坊實踐賽,看起來容易一些。不過也正因如此,芒果獎的參賽者數量眾多,能入圍決賽,便已經意味著從茫茫人海中「露頭」了。
跳出「溫水」去拼殺
終評現場,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殘忍」一點。
芒果獎和十間坊終評當天,青舍在現場經歷了一場鐵面無私的賽事直播。數百人的場子,評委和各地設計同行的目光都聚集於一點,參賽設計師要一個個上臺,並在規定時間內竭盡全力抓住和吸引每個人的內心,最終獲得評委的評分與點評。
這樣的設置不僅能讓大家看到比賽的公正性,還讓設計師們的綜合能力接受著最直接的審視。帶著自己作品ppt演講的所有選手們,這一日擺上舞臺的不僅有他們的設計水平,還有他們自己。
其實,這兩個比賽最開始吸引我們的,除了「血淋淋」的賽制外,還有他們對80後設計師的陪伴與扶持。這個正在為國內消費中堅力量服務的群體,確實正碰到了人生的又一個重大抉擇——是選擇安穩度日,還是冒著失去現有一切的風險大幹一場?
正如芒果獎與十間坊實踐賽發起人廖瑋,後來在與青舍的私聊中說到的一樣,要讓在溫水裡泡得舒舒服服的青蛙,跳出來重新適應新世界,看似有些殘忍,但卻是在幫他們尋找一條能走得更長遠的路。
是啊,那些原本在小圈子裡已然小有名氣的設計師們,邁出家門參加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比賽,一方面在檢驗多年努力成果,另一方面更意味著倒逼自己進步。
一場精彩的成功,又或是一場精彩的失敗,其實,所有有勇氣站上舞臺的設計師,都應該贏得掌聲。
殘酷的愛
導師評委們的終極點評,嚴苛、真摯,表達愛的方式甚至有點殘酷。
2017芒果獎&十間坊評委組
賴亞楠 施路遠 陳志斌 曾傳傑
胡豔力 何武賢 李紅 符靜茹
評委DOMO nature創始人賴亞楠,就耿直地拒絕對一名在限定的時間內沒有講出「乾貨」的設計師進行點評。她認為,在沒有聽到有效的信息的情況下胡亂點評,也是對設計作品的一種不尊重。
評委德堅設計創辦人陳德堅也在現場指出一名入圍選手的作品照片存在瑕疵。他告訴年輕設計師,別不重視設計作品的拍攝,如果沒有專業的照片做支撐,評委沒辦法看出設計作品的真諦,更會給整體設計拉低分數……
2017芒果獎&十間坊評委組
陳相炯 葛麗麗 陳德堅 David Chang
邱春瑞 曾麒麟 王思菲
沒有太多形式感,在芒果獎與十間坊實戰賽這個舞臺上,評委就是會指出你最薄弱的短板,無遮無掩。在青舍看來,相比虛偽且盲目的認同,這種殘酷的愛,更有價值。
芒果獎與十間坊實踐賽發起人廖瑋也告訴我們,就是這樣「殘酷」的比賽,伴隨著許多年輕設計師一年年地進步。有的設計師連續三年參加比賽,愣是從相對初級的芒果獎,進入到了更考功夫的十間坊實戰賽決賽。
勇敢嘗試過,才不會遺憾,蛻變的滋味,只有努力過的人才能體會。
不妥協的初心
雖然被稱為「全國十強」,但我們發現,芒果獎的最終入圍作品只有九組。沒有過多的掩飾,記得那天廖瑋特別直接地告訴我們,因為只有九組作品夠格,不夠資格的絕對不湊數,比賽是件嚴肅的事兒,初心不妥協。
眼前這個瘦小的湖北女孩,一手撐起這兩大賽事,外表柔弱內心卻無比強大。
一路陪伴年輕設計師成長的廖瑋
雖然評選與頒獎的回音已然留在了烏鎮,但回到北京的我們,卻久久不能忘懷廖瑋在烏鎮水邊的小咖啡館裡,與我們說的那些真心話。
她說,撐起一個過程如此複雜,賽制又夠刺激的設計比賽,真的不容易。一邊要權衡賽事的運營,一邊又要肩負年輕設計師的成長重任,一路走來充滿荊棘,但好在整個團隊和贊助夥伴願意和自己一同分擔、一同進步。
要知道,做一個讓80後設計師認同,並願意耗時耗力參與其中的設計比賽,真的是個力氣活兒,而廖瑋幾乎將自己所有的時間與心力,都花在了這上面。
忙碌且辛苦,但樂此不疲。
而身處另一個「世界」的參賽選手們,也有著自己各種不妥協的初心。
完成設計只是第一步,整個設計落地過程被記錄下來,最終效果對設計的還原度有多高,才是最大的坎兒。因為,業主預算的改變、施工時的硬傷、定製產品無法按時交付等不可控的問題,都是導致影響作品完成度的要素。
今年獲得十間坊實踐賽冠軍的姚曉冰就表示,參加這樣的實戰賽真的不容易,但自己邊學習邊進步,勇往直前做個好設計師的初心永遠不會妥協。
而獲得十間坊全國季軍的田艾靈也提及,不希望自己的設計變得孤獨,與業主充分溝通,並思考消費需求與個性設計之間的平衡點,永遠是自己不會妥協的初衷。
小水滴激起大浪花
一邊誇讚設計師的基本功,一邊批評作品沒有人味兒。
讓青舍印象最深刻的是,評委美國格林蔓-施路遠設計和諮詢(北京)有限公司主要合伙人兼首席設計師、城外誠DXD北京設計互聯中心總顧問首席設計師施路遠。
他在點評2017芒果獎全國季軍黃毅的作品《韻·心宿》時直言不諱,在認可設計師風格、色調和攝影水平的同時,也批評了作品的「失溫」。施路遠希望,年輕設計師的作品要更有溫度,而不是一味追求風格的純粹,而把「家」變成「樣板間」。
2017十間坊實戰賽十強
姚曉冰(冠軍) 金煜&廖浩(亞軍) 田艾靈(季軍) 潘林忠 丁偉
當一撥兒生活優渥設計師,鼓起勇氣站在舞臺上突破自己原本的「安逸」時,藏在臺下的設計師同行們也會開始思考,自己現在身處的「頂端」是因為實力,還是源於環境的狹小與閉塞。
我們猜想,芒果獎與十間坊之所以把來自天南海北的設計新生力量們聚集在一起,多數是希望每個人都能直視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這樣的殘酷,是為了未來小水滴們,能激起大浪花。
青
舍
心
聲
/
終評結束後的那一日,我們和廖瑋悠閒地在烏鎮晃蕩,後來更是坐著船,臨著水,聊了許久。看到她心心念念想要將一個獎項做好,有時候開心地笑,有時候擔憂地愁,作為朋友的我們揪心也心疼。
我們相信,4歲的芒果獎和十間坊,曾經影響、正在影響,也將會影響更多的年輕設計師,在設計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
最後,青舍還想寫幾句「殘忍」的話,送給所有設計師朋友們。與芒果獎和十間坊的初衷一樣,有些話雖然「殘酷」,卻藏著愛與期許。
1.「好資源找上門」的時代已然過去,主動拓展、整合高質量的供應鏈,是體現設計師綜合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環;
2.設計圈不缺「腕兒」,坐擁眼前的資源而安逸不前,不是被超越就是被不斷進步的市場拋棄;
3.雖然每個行業都有「被隱藏」的賺錢方式,可千萬別扎進去無法自拔,掙自己該掙的錢,做最專業的那個,用設計作品證明自己;
4.你可以注重「籤單」的能力,但決不能小看設計的力量。
/
.END.
文字 / 王哥 劉亞言 主編 / 王哥 設計 / 路老
以上稿件均為青舍QingHouse專屬寫手原創採寫製作
拒 絕 轉 載 , 歡 迎 轉 發
微信ID:QingHouse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