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山東臺兒莊古城一派繁忙。古城街道上的遊人熙熙攘攘,臺兒莊大戰遺址公園滿目瘡痍,舊牆壁上密密麻麻槍眼、陳列著的破損鋼盔、破損的手槍,無不訴說著當年臺兒莊戰役的激烈、烈士的英勇,前來參觀的學生正在拿筆記錄著。
在古城的另一邊,街道上坐了好多前來寫生的學生,一位初中生說,臺兒莊古城裡建築風格多元,非常適合寫生,每周來寫生的時候,臺兒莊古城裡的遊人都很多。伴隨著智慧旅遊和全域旅遊的發展,臺兒莊逐漸發展成為運河文化新載體、智慧旅遊體驗地、文旅融合示範區,同時也成為當地遊人研學的主要場所。
這只是山東文旅融合的縮影。近年來,作為文化大省,山東不斷推陳出新,探索文化旅遊融合新角度、新路徑,今年7月底,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發布會並表示,未來5年,山東將按照文旅融合的發展規劃,著力發展鄉村旅遊、康養旅遊、智慧旅遊等,打造「好客山東」升級版,2025年基本實現文化旅遊強省建設目標。
研學成為文旅融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樣的體驗讓遊人不僅眼鏡看到了風景、遺蹟,更讓遊人從感官上記住了山東的美麗。
作為孔子的家鄉,曲阜三孔成為國家旅遊局公布的首批20個中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之一,曲阜也由此開啟了全域研學目的地的建設。
周六的孔子博物館異常熱鬧。除了前來參觀文物的遊客,還有來研學體驗的小朋友。他們分成幾組,分別學做孔府糕點、拔蘿蔔、做拓片,體驗記裡鼓車。孔子博物館館長郭思克介紹,每周末都有許多孩子前來參與研學活動。
去年開業的尼山聖境,也將研學旅行、夜間旅遊、《金聲玉振》演出列為三大拳頭產品。尼山聖境的導遊介紹,自開業以來,景區開發了不少研學體驗,也接待了很多以研學為目的的遊客。
開業頭一年,尼山勝景的遊客量就突破100萬。
孔子研究院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也以研學為主要內容之一,讓遊客了解儒家文化的同時,更能體會儒家文化。每年,選拔100多名漢語橋國際學生,體驗古禮、篆刻、茶道等十多個項目。
在山東,研學似乎成為家長培養孩子的方式之一。在泰安,泰山皮影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範正安最拿手的「十不閒」《泰山石敢當大戰惡狼精》已經成為泰山皮影戲的代表劇目之一。泰安皮影戲,講究皮影製作、編排、演唱全部一個人完成。這項非遺,曾一度瀕臨失傳,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與旅遊結合,重新獲得了蓬勃生機。範正安說,自己是老藝人遇上了新時代。
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在泰安老街開了新館,設置了文創空間、研學課堂、小劇場等,供孩子們前來體驗學習。皮影戲藝術館為孩子們提供製作皮影的原料,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孩子完成裁剪、上色等一系列步驟。製作完皮影后,小朋友們還可以自由發揮編排節目,並在小劇場進行表演。範正安說:「好多孩子的非常有創造力,編排出的節目特別精彩。我越來越老了,需要年輕人把這個傳下去。」目前,範正安已經有30多名學生,還在北京前門大街開了分館。
目前,濟南、青島、煙臺等旅遊熱門城市也已經圍繞當地特色開展了一系列研學旅遊。據了解,為了做好研學旅遊,山東還舉辦了山東省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等活動,從研學線路、內容、旅行方式、研學營銷管理、品牌貢獻力和影響力等方面,匯聚智慧,進一步促進研學旅遊的發展,做亮山東文化品牌。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