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小學四年級下學期第一單元,觀賞美景,學會表達
生動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觀。《桂林山水》介紹的是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介紹那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七月的天山》介紹的是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風光,猶如一幅幅畫卷,帶我們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
一、《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
灕江的水。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娓娓道來,後用一個「卻」字轉折,顯示出灕江之水是多麼的迷人!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灕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
桂林的山。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託桂林的山是那麼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
通過閱讀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品味詞句,反覆誦讀積累語言,學習表達方法。
二、《記金華的雙龍洞》
本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遊記。按遊覽的先後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洞;最後寫出洞。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遊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豔」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
在記敘中,語言樸素,真實可感。通過閱讀,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遊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
三、《七月的天山》
天山是我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丰韻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個不同的方面:從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裡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讚美之情。通過對美文的誦讀,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同時積累文中優美語句,增加文化積澱。
四、語文園地一
口語交際的內容是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啟發學生走向大自然去領略美麗的自然風光。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與夥伴之間共同合作的精神,並能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建議,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最後形成一致的意見。
習作的要求是觀察一處景物再把觀察到的景物寫下來。要按一定順序,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我的發現」是對課文表達方式繼續深入思考,並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達特點。體會這種句式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日積月累是5句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通過誦讀懂得大概的意思,反覆誦讀,直至背誦,通過抄寫,幫助記憶。
學習這個單元需要在觀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積累語言,提升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