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所有的人在被《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愛情故事感動的時候,其實寫下這首歌的主創王琪日前在接受新疆人民廣播電臺音樂廣播時就告訴主持人,他並沒有去過可可託海,只是看過可可託海的相片。而關於牧羊人與養蜂女的故事也並不是真的。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覺得故事很美時,不一定非要去追究這個故事是否是真的。對於創作的東西,雖然是來源於生活,但也可能會脫離生活。
正如我在上篇一文章裡寫這個故事之所以感動了很多人,就在於它是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如果輕易得到了,便不會被人們所記住。就如同我們自己,記住的事情總是你自己覺得有遺憾的事情,對於太過完美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會漸漸模糊了。
那拉提除了成吉思汗有關,還有一個動人傳說
拋開故事的真實性不去說,在這首歌裡,養蜂女離開牧羊人去了伊犁的那拉提。
那拉提大草原屬於伊犁草原的一部分,位於伊犁地區新源縣。
提起那拉提就不得不提那個在新疆留下了很多足跡的成吉思汗,相傳他在西徵時,在一個春日裡,他帶領的蒙古軍隊,頂著雨雪在天山裡穿行,飢餓讓軍隊的士兵步履維艱,但當他們翻越過一座山脈之後,一片草原出現在眼前,原來雨雪的天空也烏雲散盡,夕陽給這片草原披上一層金紗,士兵們禁不住大叫起來:那拉提!那拉提!意思是有太陽的地方。
在清代大學士傅恆寫的《西域同文志》裡,那拉提多寫為納喇特,因為「日色照臨之謂,雪崇山深邃,得見日色,故名。」納喇特即為有太陽之意。
那拉提的四面環山,唯有這一處為平坦的草原。每年的春天,當伊犁山區的冰雪還未融化時,那拉提的頂冰花就已頂著冰雪開花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頂冰花開如同一支支吹響春天的號角,花開之時,也預示著新疆春天的到來。而此時,在新疆的大多數地方,冰雪還未消融,小草還在沉睡。
那拉提被評為中國四大最美草原之一,不是沒有道理的。它最先感知春的消息,並且將春的信息帶給伊犁的每個地方,頂冰花開之後,離它不遠的新源縣吐爾根杏花溝的杏花也開始爭相開放。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也是從這裡開始,春風吹綠的草原,吹開了山花,吹的伊犁地區春色滿園,百花爭豔。
那拉提最有名的是空中草原,也就是在高海拔地區生長的牧草。儘管在伊犁的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空中草原,但是這裡的相對比較集中,當草原綠了時候,不遠處的雪山頂上的雪帽在陽光下熠熠閃光。
隨著海拔的升高,每個高度生長的植物也就各不相同,從雪山到草原,層次分明。
夏天,當雪山上的雪水融化,草原上流淌著潺潺的小溪,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隨風搖曳。
關於草原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寸草不生,別說鳥兒不停留,就連蒼蠅也不敢從這裡飛過。每當風兒從這裡吹過,它都會因為這裡的荒涼而哭泣。在一個寒冷的冬季,從西面吹來的風帶來了大雪。等到第二年春天冰雪融化時,這裡便有了水。於是從天上飛過的鷹便帶來的草的種子,年復一復,終於成了這一片美麗的草原。
或許是這個原因,在那拉提景區的山頂上,有一個觀鷹臺,站在臺下,可以看到遠處天空中翱翔的飛鷹。
那拉提也是哈薩克牧民們的夏牧場,每到盛夏時分,牧民們帶著的他們牛羊轉場到這裡,雪山之下,草地上散落著牛羊,這是大自然為我們繪製的最美的塞外牧羊圖,只有看過的人才知道它到底有多美。
草原部落,將遠古的烏孫故國與漢文化緊密相連
那拉提是哈薩克民族人口最多的地方,據悉他們在這裡的人口都要比在哈薩克斯坦的人多,早在2005年的5月這一記錄便被記入了世界吉尼斯之最當中。
提到哈薩克,便不能不提烏孫,烏孫就是哈薩克的先祖。早在漢朝時期,為了聯合抗擊匈奴,漢朝就將細君與解憂兩位宗室的公主嫁到了這裡,前者因為不習慣這裡的生活,三年之後便因病身亡。接替她的解憂卻在這裡紮下了根,並且在這裡生活的風生水起,在解憂公主在烏孫的國的五十多年裡,烏孫一直都是漢朝在西域最有力的幫手。
由於解憂對烏孫付出的心血,也使得她被烏孫人民稱為國母。用她的名字命名的薰衣草至今被人們所喜愛。
在一個太陽即將落山的下午,有一大隊迎親從遠處走來,美麗的漢朝姑娘,健碩的烏孫國王,他們在烏孫人民的包圍中,在薩滿法師的祝福中,他們牽起了手,跳起了哈薩克的舞蹈。不遠處的天鍋裡肉香四溢,這樣的天鍋一次可以煮下四十隻羊,天色將晚,熊熊的篝火點燃了。由國王親手烤制的全羊由薩滿法師來主持分羊頭的儀式,他會將羊臉上的不同部位分給身份不同的貴客:羊臉給最有臉面也是最有面子的客人,羊耳朵則給最聽話也是年齡最小的客人,而羊舌頭則給最能說會道且又會唱歌的人。
看到這裡,你以為走入了時間的隧道,回到了2000多年的漢朝,那美麗的漢朝姑娘便是解憂公主,而國王則是軍須靡。
你以為的穿越,實際上只是草原部落在這裡上演的一部情景劇。
只是這部劇卻真實地反映了早在兩千多年之前,烏孫就與漢人團結親如一家。
看過這劇,吃過這裡的國王宴或王子宴、公主宴,便能將哈薩克的習俗了解個大概,也能重溫兩千多年前的那段歷史。
草原部落便是這樣讓人們在篝火晚會當中了解了哈薩克民族的文化。
草原部落實際上是那拉提草原上的一個景區,小木屋、散落在草原當中的哈薩克氈房,金碧輝煌的國王帳、王子帳和公主帳,讓這裡與別處不盡相同。一進景區就可以看到了石人與圖騰,還有法臺和拜火臺。所有的這一切,都還原了烏孫國當時的情形,據說法臺的關著狼,如果有人犯了錯就會關進法臺中,「與狼共舞」。
一條小溪從草原中流過,溪邊散著吃草的便是伊犁馬吧?在中間的許願池裡,我看到了刻著圖案的石頭,只是不知它們的含義是什麼。
離這裡不遠的地方,有一處天鵝泉,對於哈薩克民族來說天鵝是他們眼中最珍貴的動物,因為據傳說,哈薩克民族的起源就是來自天鵝。
由於停留的時間過短,並不能看盡這裡的美
那拉提早在2001就成為了國家3A級的景區,它可以說是伊犁景區裡的老大。
早在2011年,我們就是聽說了它的名氣才不遠千裡地去了那裡。
那一年的獨庫公路還未修好。儘管提前一天到達了那裡,可是只聽說了有篝火晚會,並沒有聽說是烏孫的文化表演,那個夜晚我們錯失了最好的觀賞機會。
而在第二天去那拉提景區時,因為通往空中草原的路並未開通,我們也只進了森林公園。從那裡登上百米的臺階之後,便可以看到觀鷹臺。而景區裡原本描述的很多景點:望天洞、克孜拉霞瀑布、沃爾塔交塔,阿依達爾勒等基本就沒有看到,套用現在的人話,是去看了個寂寞。
我曾在網上看過很多關於此地的遊記,大多數的行程與我們的差不多,因為進入景區之後一個方向是森林公園,一個方向是空中草原,兩個條線,兩筆費用,大多數人只會選擇其中之一,而我們那次卻只有一條路可選。
從進入景區之後,大多數人都是跟著別人在走,如果沒有計劃在這裡待一天,那麼一天的時間也是有限的。
我們僅去了森林公園一條線,就用了一天的時間,去草原部落也是在第二天才完成。
這樣的時間對於那拉提這樣的景區來說真的是匆匆,太匆匆!
然而現在想來,或許正是那個時候只是瞎遊,才會有這樣的遺憾吧。
只是不知在我明白了旅遊的真正的含義之後,會在什麼時候再去看它一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