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水果佔一半,包裝盒由大變小;高檔海產品不僅不貴,還配送烹飪說明……記者近日走訪農貿市場發現,這個春節,我市農貿商品不僅品種眾多、供應充足,商家服務也更加貼心。
水果批發市場,「洋貨」佔一半
走進眾彩市場水果銷售區,記者發現,越南芒果、澳大利亞橘子、紐西蘭牛油果等各種進口水果有幾十種,而且都擺在顯眼位置。「過年了,老百姓都捨得吃好的了。在我們這個市場,去年春節,進口水果僅有三分之一,今年佔一半,而且價格也比去年便宜多了。比如車釐子,去年春節每斤要賣30多元到45元,今年才20多元。」在此經營水果生意的陳師傅說。
眾彩物流批發市場辦公室主任沈家安介紹說,今年節前進口水果供應不僅比例高,而且價格普遍要比去年同期低許多。一方面,是由於今年節前氣溫高,商家怕水果放不住,才降價銷售;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今年的公款消費少了。過去公款消費,只求東西好,不在乎價錢,無形中抬高了商品的價格。今年,商家主要做老百姓的生意,自然不敢「漫天要價」。
大包裝盒少了,小包裝盒多了
記者發現,今年水果市場的包裝盒,大盒裝的少了,小盒裝的多了。
「你看紐西蘭獼猴桃,以前一盒是33個裝,今年則出現了8—10個裝的小禮盒,香梨、橘子也都有了小包裝。」市民周先生說。
三永公司相關人士介紹說,他們今年定製的「二合一」包裝最受歡迎。比如車釐子,一大箱要三四百元,市民覺得自己家吃有點多,送人有點貴。他們就把過去的一大箱,拆分成兩個獨立小包裝禮盒,外面再套一個大禮盒。市民可以根據需求靈活安排,自己家留一份,親戚家送一份。
沈家安分析,小包裝禮盒的出現,順應了老百姓的需求,也體現了南京人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前年輕人和老人住一起,可能兩代同堂、三代同堂,現在更多的是兩口之家、三口之家。
銷售高檔海產品,商家配送烹飪說明
近兩年,高檔海產品很難再賣出「好價錢」了。在海產品銷售區,一度被炒到2000—3000元一斤的海參,如今已經跌破千元。為在老百姓市場打開銷路,不少銷售商們不僅降價,還強化了服務,為購買者配送烹飪說明書。「有了說明書,不會泡發、不會烹飪的消費者就方便多了,買的人也就多了。」一商販說。
記者發現,黃魚、帶魚、鯧鯿魚等傳統海產品,其銷售量仍然最大,且價格在100—150元一盒的最受歡迎。
蔬菜儲備充足,品種多了10多個
記者昨從市商務局獲悉,在春節蔬菜儲備上,我市已與23家商戶、41個蔬菜基地籤約;目前已完成庫儲3000噸、田儲1萬噸,確保節日需求。
走訪市場發現,和去年相比,蔬菜市場最大的不同是,今年我市越冬蔬菜儲備不僅數量充足,而且品種增多。在大白菜、土豆、洋蔥、包菜等「老四樣」的基礎上,新增了西蘭花、蘆蒿、茼蒿、大椒、馬蘭頭、西紅柿、韭菜等10多種精品菜。
「我們每天都會檢查蔬菜的新鮮度,去掉不好的,換上新鮮的。」我市一家蔬菜儲備基地的負責人介紹說。 本報記者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