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蒙古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首先想到的就是成吉思汗,曾經草原上的一代天驕,是唯一一個把中國版圖拓展到歐洲的男人,功績名傳千古,就連毛主席的「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也蘊含著對草原大帝的讚美,但是現在的蒙古國早已今時不同往日。
現在的蒙古沒有了當時成吉思汗統治時期的輝煌,由於歷史遺留因素原本是隸屬於我國,後面就被獨立成為了一個被俄羅斯和中國家在其中的主權國家,因為曾經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還是與我國存在著頗多淵源,跟蒙古接壤的內蒙古省在名字省相差無幾,還在文化元素上有著許多草原相同的特徵,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個蒙古即將失傳的職業,擁有著6000多年的歷史,現在卻成為杜拜富豪炫富的資本。
說是職業,其實也能算是一項傳統手藝技能,這個職業也是蒙古最古老、最受人尊敬的職業,就是馴鷹人,從古至今大概有6000多年的歷史,在電視劇裡我們也能看到獵鷹、訓鷹等元素,特別是在一些遊牧民族,我當時在電視上覺得這鷹看起來神採奕奕,好生俊俏,想著以後有機會自己一定要親身試一試,但訓鷹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難度是超乎我們想像的,這一想法在我去到蒙古遊玩時也更加認識到了。
目前保留著訓鷹習俗的民族,主要散布在中國、蒙古、哈薩克三國邊境地帶,訓鷹這一傳送習俗在阿勒泰地區尤為著名,其實過去的阿勒泰地區是亞洲最偏僻的地帶,隨著經濟發達交通基礎建設的完善,加上旅遊業的興起,由來已久的訓鷹文化也慢慢被大眾所知曉,但這一古老的職業也在時代的演變中發生了變化。
鷹是站在鳥類食物鏈頂端的強者,可以說是鳥中之王,是天空之最桀驁不馴的飛行動物,訓鷹人所要面對的培訓對象是金鷹,更是鷹類中的王中王,屬於最難被馴服的鷹,所以每馴一隻鷹都需要漫長的時間,這個過程也是非常煎熬的,非常考驗訓鷹人的心智。
為了保證成功率,訓鷹人或遊牧家庭往往就會從幼鷹來開始馴服,另外訓鷹人的培養也是從下抓起,最小從12歲就開始嘗試各種培養,有老一代的人傳授培養,通過一種共生關係一起成長,讓金鷹和孩童從小就培養信任關係,進而加強訓鷹成效。
最難馴服的還是真正的雄鷹,成年的野外母鷹是最完美的馴服對象,一是這種鷹體型足夠大,二是適應過真正的野外生存,保留了最原始的動物野性,也有豐富的捕獵經驗,所以能馴服野外成年母鷹的人才是草原上最厲害的馴鷹人,並且訓鷹不代表把它變成忠誠的寵物,而是像一種夥伴關係,鷹與訓鷹人以平等、互相尊重的方式共處,獵人為鷹的生活提供保障,金鷹為獵人獲取獵物。
我在這一趟蒙古之旅中還從導遊的口中得知,這樣的契約精神並不是到死為止的,而是具有時間限制,每一個訓鷹人都遵守著約定俗成的古老規矩,在金鷹10歲以後,獵人就還它們自由,把鷹放回天空,讓它們重新自由地翱翔在天際。
隨著時代的進步,訓鷹人這一古老的職業也變得越來越少,國內的馴鷹人估計也是碩果僅存,即便是蒙古也是僅剩下三百位左右,還得去到最偏遠的草原,之所以會逐漸消失的原因主要是生態環境遭破壞、金鷹的數量減少、訓鷹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僅存的訓鷹成果也被杜拜的土豪們當成了炫富工具,喪失了訓鷹文化本質的東西,還是讓人為之惋惜。
我自己是建議想看到訓鷹這一傳統習俗的可以到蒙古,找一個當地的導遊,讓他幫忙策劃蒙古之旅,但是也未必能真正看到訓鷹人,畢竟數量真的太稀少了,並且我認為沒有家財萬貫的人,還是不要玩訓鷹這一玩法,因為所燒的錢不是我們普通人承受得起的,畢竟還被杜拜土豪等成炫富資本。你們訓鷹這一古老職業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