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應以流量論好壞|獨立音樂|原創音樂|音樂人

2020-12-19 騰訊網

三本目

俅其

廣州音樂產業調查3

近年來,國內原創音樂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隨著酷狗等各大平臺的崛起,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出現,原創音樂「出圈」的渠道可謂越來越廣。而與爆發式增長的原創音樂數量相對應的,還有越來越多的獨立原創音樂人。以網易雲發布的《2020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顯示,僅在該平臺上入駐的音樂人總數已超過20萬,相比2019年12月,人數同比增長超100%。

那獨立音樂是否真的迎來了發展期? 獨立音樂人的生存狀況如何?本期《廣州音樂產業調查》,我們採訪了兩位廣州的獨立音樂人——廣州知名填詞人三本目與唱作人俅其,他們一致認為,儘管如今做獨立音樂的門檻低了,「路子」廣了,但音樂產品的質量與聽眾的音樂素養都參差不齊,獨立音樂最終還要回歸到內容創作者身上,只有創作者擁有更多平臺,才能形成行業的良性循環。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名利與困窘:

「我們被稱為『填詞佬』」

「在廣州,憑藉填詞能夠養活自己的人不多,大部分填詞人都屬於斜槓青年;而能夠達到中等收入的人可能就只剩我一個了。」本土著名音樂人三本目在接受採訪時稱。

三本目是在廣州音樂圈摸爬滾打了十多年的填詞人,如今他所累積的作品數量相當可觀,其中包括莊心妍演唱的《生活艱難》以及關喆演唱的《更好的我們》等;除此之外,他還曾為GNZ48、青鳥飛魚、楊臣剛、東山少爺、胡芳芳、康天庥等本地知名歌手製作專輯,其中不少歌曲的傳播量在音樂平臺上累積為「億級」。

「但是這些與我們無關,製作人只是幕後的,網絡導流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沒有太大意義。」三本目說,在音樂產業創作環節中,核心工作者包括詞曲作者、唱作人、歌手、編曲製作人、錄音師、混音師、DJ 等幾大群體。「錄音師可能是在圈子裡處於最底層的,其次就是填詞人,所以別人都笑我們是『填詞佬』。」

即便是像三本目這樣的資深填詞人,在做音樂的過程中也總是遭遇各種窘境:「很多歌手來找我寫歌時,他們都會問價格,但是一聽到我的收費之後他們就會說『怎麼那麼貴,歌詞我都會寫』,即便他們一場演出的收入就有20萬元,一首歌的歌詞買斷版權可能才2000~2500元,但是他們就會覺得這個價格不值得,可文字是有價的。」三本目稱。

據記者了解,在港臺地區,填詞人的生存狀況則相對可觀,如香港著名填詞人陳少琪,其在業內承包一首歌曲創作的價格甚至可以高達上百萬元;而根據中國傳媒大學張豐豔工作小組此前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內地原創音樂人的處境卻並不樂觀:如兼職音樂人佔比高達80%,全職音樂人僅有12%,絕大多數音樂人難以只憑藉做音樂維繫生存。憑藉興趣而走進獨立音樂圈,再用其他的主業來維持音樂愛好,幾乎是許多獨立音樂人的常態。

理想與現實:

需要獨立也需要妥協

「在圈子裡,音樂人要想通過音樂達到自給自足的水平,除非達到大師級,否則就只能選擇妥協。」俅其說。

作為一名90後音樂人,俅其是廣州音樂圈中較典型的集唱、詞、曲、編,甚至平面設計為一體的獨立唱作人。談及獨立音樂創作者的生存現狀,俅其告訴記者,對於獨立音樂人來說,他們一方面需要保持自己的音樂獨立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做出適度妥協。

「我自己在兩方面的平衡度是5:5,自己創作佔一部分,幫別人編曲、製作佔一部分,收入方面好一點的話,這種模式其實也不差。但總體而言,這是一個我覺得有點難度、相對來說又苦又累的活兒。」俅其直言。

據俅其介紹,獨立歌手的收入分為幾個板塊:除了在音樂作品上所獲得的版權收入、分成之外,還有一部分則來源於商業化收入。「其中商業收入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比如一年給100多萬元,要求製作100多首歌,這些都屬於批量生產的歌曲,是比較公式化的創作。」而對於這種類型的歌曲,俅其往往抱有一種「警惕性」:「因為如果曝光率增加,工作量增多之餘還會形成一種負擔,把你自己創作的那一部分思維慢慢消解。因此我不建議音樂愛好者將自己的職業變成音樂人,當你在職業上做一份無關音樂的工作,可能你才能擁有最享受音樂的狀態。」

創作與機遇:

常為他人作嫁衣

對於一位獨立音樂人而言,最好的「歸宿」可能就是自己的歌曲得到了主流的認可,但是往往也有「造化弄人」的時候,即為他人作了嫁衣。

以俅其為例,如今已經發行了四張專輯,擁有上百首作品的他,從專輯中所獲得的收入並不高。「前兩張專輯都不是實體,第三張專輯基本上半賣半送,到現在第四張專輯,銷售也就只有三成,300張左右。」儘管做音樂專輯的成本也並不低,從邀請樂手、編曲師到錄音棚錄製,成本最低也需要一兩萬元。但這上百首歌曲所帶來的流量,累加起來或許還不及他花半小時所編的《廣東愛情故事》。

這首由廣東雨神所演唱的歌曲,在網絡平臺上便擁有上億級播放量,他也憑藉這首歌曲紅遍大江南北。但是這首歌曲的創作者並非只有廣東雨神一人,其編曲創作者為俅其,詞曲創作者還有歌手談風,歌曲的全部版權支出加起來不過幾千元。

「誰也沒留意過這首歌,直到這首歌火了,朋友告訴我才知道情況。但是我並沒有因為他火了而眼紅,因為我只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其中一個點而已;我只是很感嘆,自己用心製作的歌沒火,只花了半個多小時製作的歌反而火了。」俅其說:「所以做音樂是需要機遇。」

而作為幕後的填詞人,三本目則更是常常「為他人作嫁衣」。「在如今的音樂氛圍裡,歌詞是容易被大眾忽視的,它屬於小眾的範疇,目前大部分聽眾也無法分辨歌詞質量的好壞。」三本目稱:「比如歌曲《學貓叫》,在我看來,可能就是一首兒歌,但是它也照樣能火。」

渠道與流量:

不應以大數據論好壞

三本目分析,內容創作被忽視,其實追根究底,與目前市場的風向標相關:「因為現在做原創的很少,翻唱都可能會紅過原創。所以很多人都會想要去迎合市場。」在三本目看來,這樣的音樂氛圍是「危險的」。三本目表示,儘管他不排斥流量,但是要看流量掌握在誰的手裡,就像在一條高速公路上,車的前進方向不應該由不開車的人去決定,而應該由司機去決定。「過去的音樂創作是控制在精英手裡的,所以當時的音樂都是精巧製作的;如今的音樂創作更多是掌握在大眾手裡。流量決定不了好壞,但流量會決定方向。」

因此,三本目覺得,如今自己需要「幕前化」,站出來帶動風向,就像《皇帝的新衣》中的小孩,來告訴觀眾什麼叫好的音樂,「不要被流量所吞沒」。如今在B站上,三本目已經擁有數十萬粉絲,「只要能影響一部分人,這對我而言就是有意義的。」

相比之下,俅其的態度則更為「佛系」。「我自己覺得推廣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為這是由音樂本身的特點來決定的,如果你有足夠驚豔的東西,會1變成2,2變成4,他不是累加,而會以裂變的方式來擴大影響力。」

但對於大數據下的音樂創作氛圍,俅其則認為是「弊端大於好處」:「大數據會讓人們變得懶惰,像我就比較反感『每日推薦』功能,因為這是平臺試圖用同類型的音樂來把用戶留住,它會讓人們丟失一些聽其他聲音的機會。所以儘管如今音樂的渠道廣了,但其實音樂的『壽命』變短了,我認為大數據要更具有隨機性,從而讓更多音樂作品得到平均分配的機會。」

市場與傳承:

粵語歌需要被保護

在三本目所填詞的歌曲作品中,三分之二的作品為國語歌,三分之一的歌曲則為粵語歌。

而在廣東,粵語歌的專職填詞人並不多,「大概也就十幾個,不僅基數變少了,而且拔尖的創作者也變少了。」三本目分析,這種現狀是由市場決定的:「首先香港的歌手很少找廣東的詞作者;其次,當更多聽眾選擇了國語歌,自然創作者也會趨向於創作國語歌。但是我很愛這個語言,我認為粵語歌需要像粵曲一樣,變成一種被保護和傳承的文化。」

三本目稱,粵語存在「倖存者定律」,從普通話填詞到粵語填詞本身就是一個由易入難的過程。「在不同的語言體系中,粵語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是很適合用來填詞的。」三本目介紹:「因為粵語存在協音,它的語言就像齒輪和螺絲一樣嚴絲合縫,你唱出來的音調和說出來的音調是一致的,所以粵語填詞本身就具備一定門檻,對填詞人的要求因此也比較苛刻。」

而作為集唱作人和製作人於一身的俅其,則對於粵語創作環境感受更加深刻:「我的國語歌和粵語歌編曲製作數量大概只有8:2。如果你不加入這個行業,你沒辦法感受到這一點。」

出生於廣東雲浮的俅其,對於粵語同樣有著深厚的情結,因此他也同樣對此擁有一份使命感:「粵語本身是伴隨了我們這一輩人很久的,當現在主流的粵語音樂人開始減少輸出時,我們作為後輩是需要去傳承它。我覺得只要你所創作的粵語歌足以感染更多人,這就會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當音樂人努力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就可以達到很多目的。」

作者:程依倫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廣州音樂產業觀察(三)丨聚焦獨立音樂人:在理想與現實間交鋒
    而與爆發式增長的原創音樂數量相對應的,還有越來越多的獨立原創音樂人。以網易雲發布的《2020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顯示,僅在該平臺上入駐的音樂人總數已超過 20 萬,相比2019年12月,人數同比增長超 100%。
  • 推出硬地原創音樂榜 網易雲音樂能給原創音樂人帶來什麼?
    又一個重量級音樂榜來了,這一次,獨立原創音樂和音樂人成為關注的焦點。8月15日,網易雲音樂聯合南方都市報華語音樂傳媒盛典,共同推出面向原創音樂人的硬地原創音樂榜。雖然是面向所有華語原創音樂,但是可以看出其關注的重點顯然是獨立原創音樂和音樂人。這對所有原創音樂人來說,算是一大利好。
  • BoYa最強音原創音樂人計劃開啟《聽見好音樂》你的音樂無處不在
    2021《聽見好音樂》「你的音樂,無處不在」BoYa最強音原創音樂人計劃開啟,你的夢想從這裡開始用「音樂」說話,2021《聽見好音樂》「你的音樂,無處不在」由上海晨鳶互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博雅演藝網, 珍賦文化,上海水晶翎女子樂團,可喜可賀傳媒等多家國內娛樂傳媒公司聯手打造
  • 網易雲音樂推出「雲梯計劃」 扶持音樂人及原創視頻作者
    獨立音樂人可在網易雲音樂平臺開通歌曲評論區廣告分成功能,其後,音樂人可從相關歌曲的評論區廣告中獲得最高80%的收益分成。二、短視頻現金激勵:升級短視頻現金激勵計劃。今年3月,網易雲音樂推出短視頻現金激勵計劃。此次升級,網易雲音樂將在原有基礎上,再從新上線的視頻頁面信息流廣告中拿出30%收益,共同構成激勵基金,為更多音樂相關原創優質視頻作者提供更豐富激勵。
  • 騰訊音樂財報發布:入駐音樂人、原創音樂均增長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還顯示2020年Q1騰訊音樂人平臺入駐音樂人規模與發布原創作品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均增長了一倍。解讀財報可以發現,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依然繼續投資並支持獨立音樂人發展,為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財務與運營資源。
  • 從原創音樂人登陸人民日報年代音樂秀,看音樂平臺的音樂傳播生態
    同時,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通過黨媒的活動,增加原創音樂人曝光機會,既展現了平臺上原創音樂人的實力,也能進一步穩固與音樂人的合作關係。為什麼都在發力原創音樂?目前,國內的音樂人大多數處於個體經營的狀態,這也決定了他們在作品傳播和音樂變現上存在著先天的劣勢。儘管現在音樂發布的門檻大大降低了,但要憑藉一己之力去推廣歌曲,哪怕是專業的唱片公司也未必能夠保證效果。而要說通過音樂掙錢,除了不成規模的播放分成,靠演出生存也只有一小部分音樂人能真正做到。
  • 音樂創作之外,獨立音樂人如何學會版權保護?
    音樂人太難了你可能想不到 ,從無到有創作出一首歌,詞曲創作過程是其中事兒最少的一環。歌手、音樂製作人簡弘亦在分享中講解了製作歌曲的流程,詞曲創作基本上幾個小時就能寫出來,跟歌手定調後將進入最為複雜的編曲環節。
  • 打破流量困境讓更多音樂和音樂人被看見,「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
    8月29日,抖音音樂「不打烊派對」音樂會成功舉辦,這也意味著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活動的圓滿收官。本次音樂會共分為「不打烊KTV」、「不打烊街區」、「不打烊轟趴」三個環節,邀請了永夜極光樂團、Steve Rocks、劉思涵、林啟得、董唧唧等多位抖音音樂人出席。其中乃萬、毛不易、二手玫瑰、法老、太一也分別作為星光發現官、星光築夢師等參加,為抖音音樂人助陣打call。
  • 原創音樂人給成都一封「音樂情書」
    從2017年來到成都,殷敏朱丞的音樂之夢在這裡開花結果,而像他這樣的獨立音樂人,有的正在成都孵化夢想,有的已經通過成都的音樂平臺,走向更廣闊的未來。隨著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高遠目標,更多人的音樂夢想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 原創音樂人加速入駐網易雲音樂,丁磊是在「養豬」嗎?
    而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去年12月時,網易雲音樂宣布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超10萬,短短的4個多月時間內就又增長了6萬,這不僅說明我國的原創音樂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更說明了網易雲音樂重視對於原創音樂人的流量扶持。
  • 蝦米音樂再尋光,推獨立音樂人專輯
    與此同時,阿里音樂旗下的在線音樂平臺蝦米音樂宣布,第二季「尋光計劃」音樂人首張個人專輯系列,也將於本月底前後正式推出。在這些音樂人身上,不僅能夠讓樂迷看到2018年中國獨立音樂引領者的潮流趨勢,也蘊藏著原創音樂領域不可忽視、溫暖強大的耀眼力量。那麼,從海納國內外曲庫版權,到持續發掘與扶植獨立音樂人,阿里音樂正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 音樂分眾化大勢所趨 5sing加速原創音樂人突圍
    在酷狗,不僅頭部原創音樂人李榮浩的代表作《李白》,以近300萬銷量排名單曲暢銷榜總榜單TOP10,不少新晉音樂人也嘗到了甜頭,比如酷狗旗下5sing原創音樂基地,一年就圈粉40萬的音樂新人VK,平均作品播放量達幾千萬,更在酷狗的流量支持下,頻繁登陸各音樂榜單。
  • 音樂合伙人原創音樂創作營·成都站圓滿收官!
    為期3天的原創音樂沙龍、封閉指導極限創作,24名來自北京、上海的原創音樂人與來自全國的金牌製作人相聚一堂,度過了一段靈感碰撞精彩動人的難忘旅程。同時活動通過接收投稿的方式評選出並邀請10多名優秀原創音樂人共同參加,更有草臺回聲CEO戈非、金牌說唱製作人卡斯驚喜空降現場點評,與音樂人們共同鑑賞本次創作營最新完成的音樂作品,分享創作心得與音樂體悟。
  • 全產業鏈服務助力原創音樂繁榮 騰訊音樂人獲「2020年中國版權年會...
    12月10日,中國版權協會在珠海召開「2020年中國版權年會」,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廣東省宣傳部副部長杜新山蒞臨出席,同時在大會舉辦的「2020年度中國版權最佳版權實踐獎」頒獎儀式中,憑藉中國領先的原創音樂線上平臺「騰訊音樂人」對原創音樂人權益和版權保護做出的突出貢獻
  • 用閩南味音樂與您「話仙」 廈門原創音樂打破創作瓶頸
    創作閩南語說唱 本土音樂人找回自信如果沒有遇見「閩南YOUNG」音樂現場,或許現在的陳洋還在原創音樂的創作瓶頸裡找不到出口。陳洋生於漳州,今年21歲,「Fiji boy」成員之一,現在廈門生活。「夢想很現實,現實很骨感。」這句話真實反映了廈門原創音樂人的現狀。
  • 2020年音樂扶持計劃那麼多,為什麼音樂人還是那麼窮,音樂質量越來...
    但是為什麼音樂扶植計劃那麼多,為什麼音樂人還是那麼窮?音樂的質量越來越差?01扶持計劃那麼多,為什麼音樂人還是那麼窮?各大數位音樂平臺發起原創音樂人扶持計劃,以幫助更多原創音樂人推出更多好音樂,以及在數位化時代生存。
  • 5sing十五年:原創音樂人的精神家園與年輕人喜愛的音樂社區
    文 | 林不二子近兩日,一些熱愛音樂的人都在忙著準備自己的音樂作品上傳至5sing,既有專業的音樂製作人、歌手通過平臺發表自己的作品,也有普通網友藉此一展歌喉,有些業餘歌者甚至積累了不遜色於知名音樂人的影響力 ,而這些人的共性則是都有用音樂表達自我的熱情,這就是5sing這個中國原創音樂基地神奇的一點。
  • ...彭爾|薇婭|廖大想|qq音樂|音樂人|獨立音樂|巴士樂隊
    病毒不見面音樂會」前。這次雲音樂會,除了有薇婭獻聲,還有阿杜、品冠、面孔樂隊等音樂人加盟。只是這次演出,效果似乎不盡如人意。直播時,部分歌手的聲音並不清晰,而綠巴士原定晚上10點的直播時間也被推遲到凌晨12點之後。「工作人員告訴我,當時直播的安排出了差錯。」彭爾說。
  • 獨家分析:入駐原創音樂人超16萬,網易雲音樂靠什麼成功加速?
    作者|周末 編輯 | 範志輝最近,網易雲音樂披露的一個新數據,在業內引起不小關注。4月23日,是網易雲音樂7周年生日,網易雲音樂通過內部信全新發布了企業使命"傳遞音樂美好力量"。同時,內部信還披露了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的最新數據:超過16萬。
  • 網易雲音樂雲梯計劃加碼扶持視頻內容,原創音樂或再迎新紅利
    首先,面向更廣泛的音樂人群體。以具備一定門檻的自助數字專輯售賣為例,之前原創音樂人裡只有少數有機會進行數字專輯售賣;而「雲梯計劃」使得指數達450分的獨立音樂人都可以獲得這一權益,無疑將讓受益面大大擴展。 其次,變現模式多元,分成比例高,助力提升音樂人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