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歐盟頒布了一項近20年來從未在數字領域出現過的《數字服務法案》與《數字市場法案》。據路透社有關消息,這兩部法案的目的是為了限制美國科技巨頭在歐盟所存在反競爭行為,是對歐盟數字市場的再一次規整。
與此同時,伴隨著近年來數字科技不斷發展,對出現反競爭與壟斷的企業已經到了無法監管程度,由此還產生了許多社會問題,而《數字服務法案》與《數字市場法案》出臺,將會再一次加大對這些問題的審查力度。
這兩項法案所側重的內容各有不同,《數字服務法案》與普通消費者聯繫更為緊密,其重點在社會責任,目的是為了加強網絡平臺在處理虛假信息、恐怖主義言論等非法內容,以及假冒偽劣產品責任,假如某些平臺對法案所要求的內容不能即使處理。
另一部《數字市場法案》,其重點在經濟領域,旨在保護企業在歐盟能夠與「看門人」擁有同樣的公平競爭環境,並且該法案還重新設定了「看門人」機構。
根據德國之聲的相關消息,「看門人」是包括谷歌、臉書、亞馬遜,蘋果等在內的十家機構。這也反映出這些公司在歐盟市場將會受到更加嚴格管控,這些公司的有些業務必須事先向歐盟報備,並且也需與監管機構共享獲得的信息。
此外,假如這些公司嚴重違反法案相關條款,那麼將會永遠被排除在歐盟市場之外。
推進這兩項法案的歐盟競爭委員會委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爾向媒體表示,出臺這兩項法案目的,是為了防止某些行業巨頭與政治利益體左右將來歐盟市場發展發向。而這更是得到了歐洲各國與歐盟成員國支持。
近日,德國《世界報》有關消息指出「這是一個巨大轉折點」。歐盟不願意看到美國網絡巨頭在本土「胡作非為」,更不願意接受這些行業巨頭帶來的反壟斷與反競爭,而他們已經失去了與這些行業巨頭相抗衡力量,不得不選擇用法律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雖然這兩項法案對於歐盟成員國以及歐洲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否能夠推行,還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必須要得到27個歐盟成員國的支持和歐洲議會批准,但是在此期間,這些「看門人」很可能會遊說個別歐盟成員國對法案推行投反對票。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