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8月萬達宣布成立大健康集團,擬斥資1440億元用輕資產模式布局醫療;9月,華潤置地與同屬華潤集團旗下的鳳凰醫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大規模布局醫療、養老和大健康產業。上周,動脈網(微信號:vcbeat)也報導泰禾集團宣布5年投資500億做醫療的戰略思路。
地產進軍醫療的決心似乎愈演愈烈。昨日(13日),地產界又迎來大動作。10月13日,綠地控股正式發布康養產業戰略規劃,同時,綠地康養產業集團(以下簡稱綠地康養)揭牌。
推進「醫康養」核心產業平臺建設,整合醫療、健康、養老等產業資源
根據綠地康養產業戰略規劃,綠地康養將依託綠地房地產主業優勢,致力於醫療產業、養老產業、健康管理產業發展,通過商業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以大數據驅動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為紐帶,打通醫療體檢、旅居養老、健康保險、智能設備等健康產業上下遊,建設一流的大健康產業生態平臺,打造中國一流的健康品牌,樹立健康行業服務標杆,成為國內健康產業領軍企業。
綠地康養副總經理胡迎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綠地康養將全面負責綠地「醫康養」大健康核心產業平臺建設,參與大健康領域的「醫康養」(醫療、健康、養老)產業項目的開發與運營。
集團將重點發展區域的健康養生示範區建設,為綠地的特色小鎮、重點區域項目等提供富有競爭力的健康產業運作,至此,大健康產業成為綠地主業升級的重要引擎之一。
此外,綠地康養的主打產品「康養居」將依託綠地遍布世界的地產主業優勢,以社群為紐帶,以「醫康養遊娛學」六大主題內容為特色,藉助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和行業領先的高品質服務標準,構建「全託型」一站式旅居養老服務平臺。
胡迎春認為,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期已經到來。「在十二五期間已經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地產企業進入了養老產業領域,但因為養老產業往往有重資產、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加上政策方面並不明朗、發展條件不成熟,因此資本並不青睞。但現在,國家層面的戰略也好,地方的政策也好,都非常鼓勵養老產業的發展。」
計劃投資200億建成100家康養酒店,5年內形成500家連鎖
在綠地的康養產業戰略規劃中,最先布局的將是養老闆塊,綠地康養計劃兩年內在全國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及周邊、旅遊度假區等區域開工100家,五年內在國內外形成500家連鎖,總投資額達200億元,同時對優質康養資產推進資產證券化。
綠地康養谷酒店首期選擇了上海、武漢兩地,三亞、成都、濟南、鄭州等地酒店也將於2018年內投入運營。酒店主要服務於年齡在55歲至75歲的中老年人,這部分人群仍然身體健康、精力充沛,並不需要「圈養」式的養老護理。與其他專注長期養老、穩定客源的養老機構或地產不同,綠地康養居酒店希望實現入住的老人是流動性,以此來達到客源的流動性,某種程度上,這一理念與餐館期望較高的翻桌率的想法不謀而合。
胡迎春透露,除了國內的城市之外,綠地旗下的養老酒店有可能會延伸至海外,這一戰略布局也是倚靠著綠地深耕多年的地產項目,在海外,綠地的地產項目已布局多年,因此為建養老酒店提供天然的優勢。
此外,綠地還計劃在國際醫院、專科醫院等醫療領域取得突破,並已與專業機構合作,試圖對百歲老人的基因展開研究,破解人類長壽的秘密。
切入康養產業,綠地早已布局
然而這一大動作此前早有動向,就在兩天前,聯投集團與綠地集團籤約共推梓山湖康養產業發展。
而較早之前的8月9日,由綠地集團西南事業部與四川德仁堂(控股)集團合資打造的綠地·德仁堂468康養中心正式開門迎客。
綠地·德仁堂468康養中心定位於區域型康養服務中心,位於成都東三環外綠地468·熙街,今日開業後將為區域3-5公裡範圍內的家庭提供從兒童到老人的全齡化、一站式、定製化大健康服務,還將為綠地業主提供專屬服務功能。
此外,今年8月4日,都江堰市與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綠地國際康養小鎮項目正式落戶都江堰。綠地集團擬在都江堰市中興鎮和青城山鎮,打造總投資為200億元,規劃建設總面積約7700畝的「休閒度假+養生養心+健康醫療+生態街區」康體養生特色小鎮。
就在今年7月30日,綠地集團又在山東省投建雪野湖健康旅遊小鎮項目,該項目唄山東省萊蕪市政府確定為健康頤養示範省重點項目。
從這一系列的動作看來,綠地集團想在康養領域做出一番成績的決心可見一斑。從為社區提供全齡化一站式康養服務到康養酒店、健康小鎮的打造,綠地正著手從「醫」、「康」、「養」三個方面全方位整合優質資源。
誠然,發展大健康產業成為綠地集團重要戰略業務之一,這一動作符合國家戰略導向和社會實際需求。但在商言商,從中,我們還是可以發現不少的規律。
與恆大、萬達布局高端醫院不同,康養產業屬於醫院後市場這一概念之中,在老年人群體面前的所有服務似乎都有著同樣的特性——見效慢、投入高,就這一特性而言,康養酒店、康養社區等機構的建設都要朝著「養老」的「養」字靠近,方便生活的設施、與一般酒店相比,配備具有護理技能的專業護理師自然必不可少,這一點就註定了康養產業的高投入和高專注。
而地產似乎與康養有著天然的聯結性,首先是場地的滿足,地產項目的優勢往往可以為養老、康復等場地需求較高的服務提供便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綠地的戰略布局中,會優先考慮在有其地產項目的地方建立康養酒店。這之中的秘訣,一是聚人,二是用地便利,相當於自給自足。因此,相比起租用其他場地、或自建場地,依靠地產項目的優勢,在前期的成本降低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近來,房地產界的一系列大動作攪動著本就紛繁變化的醫療界,類似恆大、萬達、萬科、綠地等一系列地產資本的注入是否會為仍處在不斷變革之中的醫療、健康產業帶來正向的發展,還需時間考驗。畢竟,服務是醫療的關鍵,不管是醫院抑或我們所關注的醫院後市場,醫療服務的專業性或許將成為對地產商們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