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晶片缺貨,多家車企尋找替代料或停產應對

2021-01-11 電子工程專輯

晶片供應短缺的波及面正在擴大,如今已經從消費電子蔓延到了汽車領域。剛從疫情中緩過勁,正在回暖的汽車行業,又遭受了一記悶棍,包括大眾、本田在內的部分汽車工廠出現了停產。

車企應對三連:減產,轉產,找替代

日前,廣汽集團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因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導致全球經濟情勢受到波及,我們個別企業也收到了供應商關於部分車型零部件供應將受到影響的預警信息,相關情況還在滾動確認中。」

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收到了供應短缺的預警信息,但目前只是部分車型生產受影響,工廠整體運作正常,不會停止生產。而日本國內情況則不那麼樂觀,據財聯社報導,由於汽車晶片短缺,本田汽車準備削減產量,在日本國內已經因晶片短缺暫停了部分車型生產,目前本田正通過車型替代(即生產別的車型)來保證產量

稍早前,據《日經中文網》報導稱,由於汽車晶片供應緊缺,本田汽車宣布調整生產節奏,一月份在日本國內的產量將減少4000輛,將主要影響在日本三重縣鈴木市一家工廠生產的微型汽車「飛度(Fit subcompact)」。

由於供應不足,本田汽車在本周二、周三暫停了英國工廠的生產,不過已在周四恢復生產。根據相關人士預測,本田今年晚些時候減產的力度會加大,因為從二月份開始,缺少晶片的局勢可能會越來越嚴重,在第一季度就會影響日本國內成千上萬輛汽車製造。

此外,由於2020年10月旭化成的宮崎縣半導體工廠發生火災,加強了面向車載音響設備半導體的供應短缺。不過,本田針對該產品表示,「現階段已確保庫存」,此次減產被認為與此無關。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汽車行業就已受到晶片緊缺影響,大眾汽車也正式承認了半導體晶片短缺的這一事實,有消息稱他們在中國合資廠因此幾近停產,並將調整其在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計劃。受影響的車型包括大眾自家的品牌,以及斯柯達、SEAT、奧迪。大眾負責海外採購的董事會成員穆拉特 · 阿克塞爾(Murat Aksel)表示,「我們現在明顯感受到了全球半導體供應減少的影響。」

對此,大眾汽車集團回應稱,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已與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相關車輛的交付沒有受到影響。

當時據《澎湃新聞》報導,大眾集團(中國)方面回應稱,新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同時,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增長,使得情況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

《財聯社》稱,接近上汽大眾的知情人士表示,上汽大眾暫停了部分低端車型的生產,但這也和公司今年整體產品向高端走的策略相一致。

豐田方面,在2020年11月下旬,就有高管表示「2021年4月以後的整車生產可能會停滯」,顯示出危機感。據報導他們除了已經開始討論半導體的備選採購方案外,還考慮提前配備改變部件構成的新規格系統。

不過,紅旗、廣汽、上汽通用、一汽豐田、北京奔馳等廠商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均表示影響不大,比亞迪更是表示,公司在新能源電池、晶片等方面有一整套產業鏈,不僅可以充分自給,還有餘量外供。

Tier 1廠商表示:都是上遊晶片廠不給力

除整車廠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面臨挑戰。

近年來,隨著汽車智能化速度加快,晶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汽車工業應用中,幫助汽車解決動力與傳動、自動駕駛、車身舒適性、車載信息娛樂等功能的實現。

一般來說,半導體從投入材料到形成產品需要3個月以上,難以靈活增加產量。2020年上半年疫情導致汽車需求銳減,車企暫時減少了半導體的採購,半導體廠商隨之調整了生產計劃

2020年下半年以來,由於疫情導致的「宅經濟」,讓居家辦公成為大趨勢,智慧型手機和個人電腦需求增加。半導體廠商在爭奪產能的同時,導致了用於車輛控制系統的半導體產能被吃掉,面向汽車零部件廠商的半導體供應陷入停滯。但隨著2020年夏季以後中國控制住了疫情,汽車生產快速復甦,車載半導體的供給能力還來不及調整,跟不上需求

據了解,本次汽車晶片短缺問題主要出現在上遊企業。一家汽車零件製造商的負責人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透露,本次短缺的汽車晶片主要是在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標準叫法ESC,ESP是博世專利)和ECU(電子控制單元),可能導致車載電腦模塊無法正常生產,從而影響整車製造。

全球ESP供應商主要有7家,分別是豐田旗下的愛信,專供日產的日立,專供本田的日信,供韓系車型的萬都。這4家基本只供應本集團的。另外三家,都是德國廠家,包括博世,大陸集團和採埃孚。

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主要來自博世和大陸集團。博世幾乎壟斷國內市場,特別自主品牌,此外在奔馳、奧迪、卡迪拉克、別克裡也比較常見。大陸集團主要供應大眾、寶馬、PSA、奔馳,採埃孚主要供應美系車。

有分析人士表示,大陸集團和博世集團通過採購晶片再組裝成相關模塊向車企供應,由於全球晶片行業面臨缺貨問題,大陸和博世的生產面臨難題。這兩大汽車零部件巨頭先後發出了供應鏈警告。

博世方面表示,「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製造越來越依賴於晶片,然而疫情大流行打擊了全球生產,汽車生產所需要的元件可能會短缺。「

大陸集團表示,儘管半導體廠商已經開始著手擴大產能來應對突然增加的供給需求,但考慮到半導體行業正常的交付時間,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將在6-9個月的時間內改善,因此預計到2021年供應形勢依然嚴峻。

全球汽車晶片供應商陸續漲價

缺貨意味著漲價,據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排名前五的汽車半導體廠商分別為英飛凌、恩智浦、瑞薩電子、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而從去年11月27日開始,全球汽車晶片供應商開始陸續漲價。

11月27日,恩智浦率先發布漲價函,信中表示,為解決供應商帶來的不可預見的成本增長,公司「很不情願地」提高所有產品的價格。

11月30日,日本半導體製造商瑞薩電子向客戶發送了一封產品提價通知,稱由於原材料和包裝基板成本增加,擬從2021年1月1日開始上調部分模擬和電源產品價格。瑞薩還解釋稱,公司近期面臨庫存、成本增加壓力和產品運輸風險,不得不上調價格來保證這些產品得到持續的投入和生產。

受疫情影響,位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封裝和測試工廠陸續宣布停工,意法半導體公司罷工,均加重了全球半導體產能損失。

「近年來,全球晶片行業產能投資相對保守,供需不平衡問題在疫情前就已有所表現。疫情加劇了產能投資的謹慎,上半年晶片行業對消費電子和汽車市場預測偏保守,對2020年下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趨好預判及準備不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方面認為。

但中國汽車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去年12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媒體集中報導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並沒有部分媒體報導的那麼嚴重。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晶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

「由於晶片供應短缺,部分企業的生產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同時,中國汽車產業的各個環節應理性看待晶片供需失衡這一矛盾,市場層面的影響因素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得到緩解。」李邵華說,「不過,就明年(2021年)全年而言,晶片短缺的影響將不會太大,目前尚難以做出定量估計。」

海外晶片供應不足,中國廠商也無力填補市場

疫情影響海外晶片供應,導致短期內部分車企產能或將受限。專家認為,此次車企遭遇的晶片短缺,也暴露出當前國內車規級的自主研發晶片不足,難以抓住時機實現替代。

圖自:前瞻經濟學人

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汽車行業中車用晶片自研率僅佔10%,90%的汽車晶片都必須依賴從國外進口

諮詢公司羅蘭貝格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白皮書2020》顯示,在全球汽車半導體行業前20強中,中國本土企業僅佔一席。

《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白皮書2020》顯示,在中國每年2800萬輛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半導體產值佔全球不到5%,部分關鍵零部件進口量在80%-90%。另有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約為3100億元,國內車規級晶片產業規模不足150億元,而同期我國汽車產業規模佔全球市場達30%以上。

據《環球時報》報導,一位從事汽車發動機ECU研發的企業高管表示,目前在我國僅摩託車和一些麵包車發動機ECU可以使用國產晶片,其他發動機ECU基本是國外產品,通過國外軟體作業系統運行。國外汽車晶片製造商英飛凌、恩智浦等正在主導國內汽車晶片市場,一旦這些公司暫停供應,中國汽車工業可能會面臨危機。

地平線市場拓展與戰略規劃副總裁李星宇表示:「當前,車載晶片行業處於『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狀態。不過,我國車載晶片企業起步晚,整體發展較慢。特別是車載晶片所需要的開發周期較長、創業門檻更高、回報周期更長等因素,導致市場玩家較少。」

基於此,2020年11月正式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將著力推動車控作業系統及計算平臺、車規級晶片等自動駕駛技術和裝備研製。

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等趨勢的不斷加強,全球汽車晶片市場不斷增長,加速補齊關鍵汽車晶片自主供給體系或成為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課題。而國產車如果加強應用國產晶片,能倒逼國產汽車晶片技術完善並推動生產,從而解決汽車晶片短缺難題,自主汽車晶片發展將迎來良機。

責編:Luffy Liu

本文綜合自澎湃新聞、財聯社、日經中文網、每日經濟新聞、環球時報、路透社、汽車咖啡館報導

相關焦點

  • 缺貨、漲價、搶貨引發停產風波?車規晶片市場到底怎麼了!
    市場行情多則報導稱,據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全球晶片供應本身就緊張,加上最近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由於疫情停產,直接影響到半導體晶片的供應緊張。尤其是中高端領域晶片,全球都在搶資源,目前很難才能拿貨。
  • 車企陷入停產危機,MCU缺貨難道只是ST的鍋?
    甚至有媒體報導,為了趕著出貨,多家企業在春節期間都需要加班,群創總經理表示,往年春節放7~10天假,今年只調休除夕和大年初一兩天。國巨董事長也表示,今年春節將維持工廠不停機。 還沒等眾人從漲價、不放假的消息中緩過神來。最近MCU企業相繼漲價,給原本躁動的市場加了一把柴火,讓價格暴漲之火再次熊熊燃燒。
  • 晶片斷供、車企停產,真相是什麼?
    近期,關於汽車晶片斷供、車企停產的傳聞四起。其實並非所有車用晶片都緊張,只是電子控制單元(ECU)或者 說微控制單元(MCU)短期供應緊張了。
  • 晶片或成未來汽車「命門」
    對此大眾中國回應稱,晶片供應確實受到影響,但情況還沒有傳聞中那麼嚴重,目前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比亞迪則表示公司本身具有晶片製造能力,不存在晶片短缺,全部車型正常生產。目前我國汽車製造商所用晶片基本都由國外壟斷,自主品牌車企尤其是高端車型對進口晶片的依賴程度較高。提升國內汽車晶片自主能力,建立安全可控的晶片供應鏈,將成為本土車企下一步的頭等大事。
  • 晶片短缺持續蔓延 或成未來汽車「命門」
    晶片短缺持續蔓延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緊張為何蔓延至汽車行業?記者了解到,此次汽車晶片短缺主要是由上遊晶片企業受疫情影響陸續停產,意法半導體公司罷工,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停工等多重因素導致,造成全球市場半導體缺貨嚴重。
  • 德國大陸集團: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明年
    12 月 7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由於受到海外疫情的影響,晶片生產受阻、供應短缺。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表示,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 2021 年。
  • 汽車晶片概念股有哪些?汽車晶片龍頭股有哪些?
    汽車晶片短缺,以國內15%的汽車產能受影響和中國去年近2700萬輛的汽車產能來估算,一旦晶片斷供,將會有400萬輛左右的汽車產能受影響,國際汽車晶片巨頭已率先抬價。  大眾回應停產風波  周末,有媒體報導稱「南北大眾」均因晶片供應不足而暫時停止了旗下新車生產。對此消息,一汽大眾回應稱,公司目前正與相關供應商進行溝通,實際情況應該沒有寫的那麼誇張。
  • 【芯視野】車用半導體成長趨勢不可逆,汽車晶片供應鏈如何重塑...
    不過可能受晶片供應緊缺的影響,12月上中旬,11家重點汽車企業中乘用車產量完成131.7萬輛,同比下降2.5%,商用車產量完成了22.5萬輛,同比下降5.5%。以本次汽車缺貨嚴重的MCU和ESP為例,全球和國內汽車市場均被英飛凌、恩智浦、瑞薩、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所把持,這五家廠商佔據了全球50%的份額。
  • 汽車也被晶片「卡脖子」?剛剛,中汽協回應:供應短缺真實存在!
    多家整車製造商表示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南北大眾是本輪汽車缺「芯」導致停產輿論的風口浪尖。消息稱,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只能停產了」,「一汽大眾從12月初起也將進入停產狀態」。兩個大眾12月份的產量合起來超過20萬輛,至於何時會恢復生產,目前還不知道。
  • 汽車行業「芯」問題或持續至明年 上下遊產業鏈齊漲價
    據央視報導,上汽大眾已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12月初進入停產狀態,導致這兩家合資車企停產的主要原因就是造車所需的汽車晶片供應不足,一時間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一位接近一汽-大眾的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斷供情況的確存在,也短暫地出現了一些品牌的停產,但這種情況很快就會解決。
  • 汽車晶片供應緊張問題中我們明白了什麼
    眼下,缺芯問題正蔓延至我國汽車領域。由於年初疫情等因素影響,全球晶片供應緊張,不少晶片廠商減產、停產。在此情況下,我國汽車市場的逐漸復甦,以及後續快速增長,加劇汽車晶片供需雙方的矛盾,導致不少國產汽車廠商陷入缺芯尷尬境地之中,企業發展也遭受嚴重影響。
  • 汽車行業缺「芯」問題或持續至明年,上下遊產業鏈齊漲價
    當前,晶片短缺正成為汽車行業的普遍難題。 近日,據央視報導,上汽大眾已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12月初進入停產狀態,導致這兩家合資車企停產的主要原因就是造車所需的汽車晶片供應不足,一時間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 晶片短缺背後:汽車業「八仙過海」搶資源 自主研發是場長戰役
    「從根本上來講,打造出中國品牌的晶片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一位車企資深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廠商各展所長搶佔資源晶片短缺或將延續至2021年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暴發,晶片短缺持續蔓延。身處晶片斷供風波「漩渦」中心,大眾汽車數度表示,目前相關車輛的客戶交付沒有受到影響,同時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已經和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積極採取應對措施。新京報記者從多家國內汽車廠商了解到,晶片短缺長時間內都是企業關注的問題,因此,各個企業都有著一定的儲備或應對之法。
  • 突發:25家新能源車企被約談 最慘汽車股遭遇7個跌停板
    來源:數據寶突發,25家新能源車企被約談!最熱行業隱藏「缺芯」之痛,估值逼近十年高點,最慘股7天腰斬原創 梁謙剛 汽車板塊龍頭普遍回撤10%以上。益家聚美3號成立以來最高盈利超2倍,但近期淨值突現斷崖式下滑,截至12月4日的數據顯示,淨值距離最高點已經接近腰斬。除朗博科技外,近期不少中小市值的車企股價回調顯著。據統計,與一個月內高點相比,39隻汽車股回調幅度超過20%,這些公司市值大多在百億元以下。回調幅度最高的前五位是朗博科技、今飛凱達、雲內動力、雙林股份、小康股份等。
  • 晶片短缺背後:汽車業「八仙過海」搶資源 自主研發是場「長戰役」
    「從根本上來講,打造出中國品牌的晶片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一位車企資深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身處晶片斷供風波「漩渦」中心,大眾汽車數度表示,目前相關車輛的客戶交付沒有受到影響,同時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已經和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積極採取應對措施。新京報記者從多家國內汽車廠商了解到,晶片短缺長時間內都是企業關注的問題,因此,各個企業都有著一定的儲備或應對之法。
  • 晶片供應不足,大眾汽車要停產?官方回應來了
    晶片供應不足,大眾汽車要停產?12月5日,一條關於大眾汽車停產的消息迅速引發了多方關注。有消息稱,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本月初進入停產狀態。該消息究竟是否屬實呢?記者在第一時間向大眾汽車進行了核實。
  • 大眾汽車缺「芯」停產?沒車可賣?回應來了
    大眾汽車缺「芯」停產?沒車可賣?回應來了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6日電(張旭)5日,一條關於大眾汽車停產的消息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有消息稱,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本月初進入停產狀態。
  • 電動車最怕缺什麼晶片,TA也會被老外「卡脖子」嗎?
    消息稱,由於受到晶片供應不足的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本月初進入停產狀態。這次晶片短缺的原因並不像華為那樣摻雜了複雜的因素,更多的是供需關係和車企對市場的判斷出現了偏差的問題。
  • 汽車行業的「冰凍時分」:連續兩年負增長,多家車企基地停工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續,至今已有多家車企宣布工廠延後開工。除包括豐田、本田、日野、特斯拉、福特、東風汽車等也確認延遲復工計劃,集體進入停產期。據豐田汽車發言人Maki Niimi表示,「考慮到各種因素,包括地方和地區政府的指導方針,以及零部件供應情況,截至1月29日,我們決定暫停在華工廠的運營,直到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