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民跑馬拉松跑遍七大洲 曾在南極跑200裡

2020-12-12 搜狐網

  經過十多年的歷練,陳盆濱不乏專業運動員的氣質。 我不是中國體育體制下培養出來的體育明星,我沒有經過一天的專業培訓。但我證明了,即便是草根體育人士,只要夠執著,只要朝著自己的夢想,不斷進取,決不放棄,也有成功的可能。——陳盆濱

  近日,一個叫陳盆濱的人強勢跳入公眾視野,這個號稱從廣州出發連續跑100個馬拉松的人,與以往挑戰長距離的跑者不同,他把4219.54公裡這樣一長串數據簡化成「馬拉松」,這樣一個耳熟能詳的計量單位,讓跑步熱潮下的國民立馬拉近了對他的距離。

  不僅是「100」這個數據,接下來,「沿途,體育明星姚明、楊揚、鄭潔、李妮娜,商界名流毛大慶等100名嘉賓作為『陪跑者』,經紀公司、保障團隊、贊助商、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機構組成強大的團隊,陪伴並見證這段傳奇之旅……」這些眩目的榮耀和服務,讓世人為之瞠目結舌。

  在感嘆之餘,也讓人不禁疑惑;這樣的強大陣容,是再一次言說了「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個不變法則?還是盡情地闡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體育精神?又或是繼中國好聲音等娛樂造星之後,暗示了體育造星的開始?

  「陳盆濱完全是野蠻生長,從一棵野草長成了蒼天大樹。」見慣了大場面的籃球巨星姚明,用一種訝異而讚許的描述來形容這位從草根跑者成長起來的運動「大神」。

  從浙江台州的一個小島漁村起跑,陳盆濱已跑步登上了勃朗峰、徵服了亞馬遜、經歷了撒哈拉的地獄之旅、創造了南極100公裡跑的傳奇……這位37歲的漁民,用雙腳在地球的七大洲完成了屬於他的「中國夢」,也跑出了一條有別於任何傳統中國式體育明星的成名之路。

  15年前,他還是世人眼中的「瘋子」。沒受過一天專業訓練,只有小學文化的陳盆濱靠著四處參賽賺取獎金,比力氣、比耐力、甚至比吃楊梅。父親對既不好好捕魚又不找份工作「正經」過日子的他很看不上眼,怒斥兒子,「靠這些亂七八糟的比賽,就能養活自己?」

  15年後,他成為家人的驕傲和國人的偶像。4月2日,陳盆濱從廣州出發,接下來的100天,他要連續跑100個馬拉松,挑戰總長4219.54公裡的瘋狂之旅,預計7月10日到達北京。

  結緣

  央視張斌牽線搭橋傍上經紀人團隊

  2013年的秋天的一個下午,致力於體育與娛樂營銷推廣的盛力世家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CEO李勝,接到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主持人張斌打來的電話。電話裡,張斌鼎力向李勝力薦一位叫「陳盆濱」的職業極限馬拉松選手。

  「聽完電話裡5分鐘對陳盆濱的介紹,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人有病吧!」懷著內心裡激蕩的震撼,體育世家出身的李勝還是決定見一見陳盆濱本人。

  當陳盆濱坐著火車從上海趕到北京,面對面坐在李勝面前,滔滔不絕地講自己的跑步故事時。李勝知道,張斌為什麼會向自己推薦這個別人眼中的「瘋子」,「陳盆濱身上擁有那種最頂尖的優秀運動員才具備的素質,對跑步無比熱愛和固執。當你接觸他越久,就會被他的固執所感動。固執其實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美德,能創造歷史的人都是固執的。」

  李勝最終決定和陳盆濱籤訂經紀人合約。而此前,盛力世家旗下代理的運動明星有眾多奧運金牌得主、F1車手、足壇大腕、拳擊金腰帶獲得者。但沒有一個是像陳盆濱這樣的草根傳奇。

  不過,李勝願意冒這個險。外界有很多人稱呼陳盆濱為「中國阿甘」,但李勝卻不認同,「阿甘是電影裡的人物,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陳盆濱是實實在在真實存在的人,他從一個漁民起步,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固執在跑步這個領域取得了旁人難以觸及的高度。我想每個聽過他經歷的人都會為之稱讚,他就在那兒,他的故事都真實地發生了。」

  緣起

  對錢的渴望讓一個漁民不斷發揮潛能

  1978年,陳盆濱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環縣雞山鄉北山村,祖祖輩輩都是漁民。13歲小學剛畢業的他,因為家貧沒有再繼續讀書,成為了一名靠海吃飯的漁民。

  2000年1月,當漁民的第八個年頭,20歲的陳盆濱一次偶然機會,參加了鄉裡舉辦的伏地挺身比賽。最終他贏得了第一名,獲得了600元獎金。至今,陳盆濱仍清楚地記得,當年自己的成績是——438個。也是從這次比賽,陳盆濱發現,自己身上那使不完的勁兒除了打漁,原來還可以用來賺錢。於是,他一發不可收,頻繁參加各種比賽。那一年正巧溫州電視臺舉辦吉尼斯紀錄的各種比賽,於是陳盆濱就成了比賽的常客,扛150斤包爬220級樓梯、穿皮鞋跑馬拉松……只要能參加的比賽,他都會報名。甚至連「吃楊梅」比賽,他都不錯過,最終還拿到了名次。

  在家庭需要補貼的時候,這些如今看起來少得可憐的獎金,成了敦促陳盆濱不斷前進的動力。「當時我參加這些比賽的目的很簡單,一個就是想賺點錢,改善家人的生活;還有就是虛榮心。」即便是如今說起自己當年投身運動的初衷,陳盆濱也毫不掩飾對錢的渴望。

  那幾年,「吉尼斯挑戰狂人」的名號不脛而走,當地的報紙、電視臺對他都進行了大篇幅報導,連央視體育頻道也曾兩次在比賽現場採訪過他。鑑於陳盆濱的拼搏挑戰精神及取得的成績和社會影響力,2008年,經過台州體育局嚴格篩選後,他更光榮地成為北京奧運火炬手。

  但是,榮耀背後的辛苦,卻只有陳盆濱自己知道,「肩上扛著40斤重的桶裝水,按規定不能換肩膀,要走完75公裡。最後的時候,水桶就像是一座山那樣沉重。」但是,當他暴走14小時21分,擊敗所有挑戰者,拿到了中國電視吉尼斯證書和「耐力王」的綽號,並贏得2000多元獎金時,比賽中所有的艱難與辛酸,都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無盡的喜悅和對下一次比賽的渴望。

  發展

  參加戶外賽要資金 有幸找到了第一個贊助商

  靠著自己天生神力,從電視吉尼斯大賽到全國戶外賽,陳盆濱似乎找到了人生新方向,他更渴望通過這股神力來改變命運。

  但是,參加各類戶外賽除了要具備良好的體能、耐力及靈活性之外,還需要專業的戶外裝備、比賽經費等,這對原本就不寬裕的陳家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而與比賽費用相比,有時陳盆濱獲得的獎金杯水車薪,甚至有時沒有名次還要倒貼錢。那時,父親認為他是不務正業,生氣地訓斥:「我活了一大把年歲,這種事聽都沒有聽說過。靠這些亂七八糟的比賽就能養活自己?捕魚賺不來錢,就去找份正經的工作!」

  但是,固執的陳盆濱卻堅持要走自己的路。他徹底結束了漁民的生活,開始一邊打工,一邊尋找各種比賽機會。因為耐力好,他開始角逐各種國際、國內山地戶外挑戰賽、鐵人賽、耐力賽、全程馬拉松、登山賽、定向越野賽等。在眾多比賽中,陳盆濱的超強耐力一次次得到完美展現。2003年開始,他專注於鐵人三項賽和馬拉松,最多的時候一年要參加20多場比賽,最高紀錄是一周比3場。父親陳寶水記得,最多的一次陳盆濱「拿回家5萬元。」

  那些年,陳盆濱在戶外圈子裡小有名氣,他開始琢磨能不能自己找個贊助商。於是,他拿著無數的獎盃獎狀,到台州、溫州找了十幾家企業,但都無功而返。直到2004年,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了蘇泊爾公司總裁蘇顯澤。沒想到,蘇顯澤不僅答應給他出資參賽,還將他招入了集團。此後,平時不訓練、不比賽時,陳盆濱就到公司上班;要外出參賽,公司包吃包住不說,還給他報銷參加比賽的往返機票、住宿、報名費等,而掙到的獎金則全歸陳盆濱。這樣的模式,使得陳盆濱再無後顧之憂。在嘗試十幾個運動項目後,他發現自己最喜歡是奔跑,不停地奔跑。

  沒有教練,全憑自己。和其他人跑步是為了健康,為了減肥不同,陳盆濱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須靠運動來養活自己。每天5點半起床,跑步2小時後上班,下班騎20多公裡自行車,再推著車跑回來,一天訓練5小時。風雨無阻,全年無休。時間長了,當地人都認識了陳盆濱,不過大家都無法理解他的瘋狂之舉,客氣的人戲稱他是「瘋子」,不客氣的人就罵他是「神經病」。那些當初嘲笑他的人,恐怕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瘦瘦黑黑、其貌不揚的年輕人,後來竟然能跑遍全球七大洲,成為連姚明都稱讚的運動明星。

  磨礪

  語言不通帶卡片問路 運動傷病自學放血療法

  2009年,他報名參加了法國環勃朗峰106公裡耐力賽。因為不懂外語,出發前陳盆濱請會英語的同事將比賽的名稱、地點等翻譯成法語,記在一張小紙條上。但是,一下飛機,他就迷路了,上了一輛火車,卻直接開去了義大利。就是憑著手裡的小紙條,他四處問人,最後居然又神奇般地回到了法國,並找到了比賽地點,最終完成了比賽,成為第一個出現在「環勃朗峰」的中國人。

  此後,非洲摩洛哥撒哈拉沙漠、北美洲美國西部……世界各大洲的極限馬拉松中都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而陳盆濱的裝備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他精心準備的一疊中英文小卡片——「請問廁所在哪兒?」、「請問餐廳在哪兒?」

  回憶起自己這些年的遺憾,陳盆濱總表示,「沒有好好學學英語。」但除此之外,他都屬於自學成才的「正面教材」。雖然沒有進過專業隊,但他對跑步的認知很深,他會一遍遍研究肯亞馬拉松選手的跑步視頻,且花近一年時間去模仿、學習。

  而他還學會了自己應對傷病。因為在「環勃朗峰」落下了傷病,使他的膝關節一走就疼。多處看病無果後,在一個跑友的指點下,他乾脆自學「自我失血療法」,用針管自己給自己放血療傷,過程頗像「刮骨療毒」的關公。聽他描述整個過程,你可能要皺眉。但其實,和那些地獄般的魔鬼賽程比起來,這又算得了什麼?

  困難

  女友無理由的分手 參賽南極洲馬拉松缺資金

  但是,在跑向全世界贏得更多關注和敬意的時候,陳盆濱卻也是孤獨的。在他養傷的日子裡,女友突然打來電話與他分手,沒有任何解釋和理由。這事發生後,陳盆濱對感情的態度更為謹慎,他渴求一個能夠理解他的人作為伴侶。同時,已將6大洲極限馬拉松都徵服的他,更渴望能獲得外界的鼎力支持,以幫助他完成七大洲極限馬拉松的最後一塊版圖——南極洲。

  南極極限馬拉松賽之艱苦與難度巨大,絕不僅僅是南極惡劣的氣候條件,不利於選手完成比賽,更在於其參賽的難度巨大、費用昂貴。

  南極洲遠離其他大陸,孤立在地球的最南端,要到達,必須有專機或破冰船。而防凍藥品、反光鏡、護目鏡、冰鉤冰斧、特製保溫衣、特製防凍鞋等昂貴的裝備,在南極則都成了必備物品。更為重要的是,「南極100公裡極限馬拉松」的報名費高達10萬人民幣,但比賽卻沒有獎金,獲獎選手最終將獲得的只是一塊獎牌。單靠陳盆濱一個人,肯定是做不到的。

  儘管此前他在跑圈裡小有名氣,但是非奧項目的特點決定了他依然不為多數人所熟知。2011年,陳盆濱入選央視「體壇風雲人物」未名人士獎提名,最終落選;2012年,他在半個月之內連續參加3個百公裡的極限賽——澳大利亞昆士蘭100公裡賽、希臘斯巴達246公裡極限馬拉松、亞馬遜256公裡叢林挑戰賽——並最終順利完賽,加冕2012~2013年度「中國戶外年度人物」,但在同年的「體壇風雲人物」非奧項目運動員評選中,卻再次落敗。當時,作為現場主持人的張斌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不是陳盆濱的成就不牛,而是他從事的這個項目了解的人太少了。」有網友為他扼腕,「在中國,極限跑離普通人的距離,比陳盆濱在長途跋涉中面臨的漫漫徵程還要遙遠。」

  當陳盆濱在一次採訪中講述自己南極夢想遇阻時,央視主持人的張斌聽在耳中,也記在心裡。他很快撥通了李勝的電話,因此才有了文中開頭的那段故事。

  逆轉

  張斌介紹、李勝贊助 譜寫七大洲極限馬拉松大滿貫神話

  李勝被陳盆濱的經歷和固執所打動。2014年3月,盛力世家正式與陳盆濱籤約,並宣布當年年底將組織一支團隊協助陳盆濱完成「南極100」挑戰之旅。這一次,陳盆濱終於不再是一個人拿著紙條去了,甚至有專機將他送到南極。

  深諳體育規律的李勝,出生在體育世家。他的母親是中國奧委會前任副主席何慧嫻女士,因此上世紀80年代被國人奉為英雄的中國女排隊員們,是李勝少年時經常見到的大姐姐。上世紀80年代李勝在美國俄勒岡大學攻讀了首期Warsaw體育營銷中心MBA課程,成為全球最早一批體育營銷MBA,並曾擔任前VISA中國區總裁。如今人們熟悉的「冰上雅姿」、鄒市明「金沙決戰」等賽事,都是由他一手創辦的盛力世家在運作,而通用電氣公司、寶潔、寶馬、安利紐崔萊、安踏和三星等知名公司則是公司的固定客戶。但是,在李勝看來,自己和陳盆濱是合作關係,「經紀人的工作就是幫助運動員實現他們的夢想和價值。」

  2014年11月2日,全球僅有6名跑手有勇氣挑戰「南極100」這一魔鬼賽事。雖然準備了很多套服裝,但卻依然無法阻擋南極的寒冷,貼身的衣服沾上汗甚至都能變成冰。在零下30℃的極寒條件下,陳盆濱以13小時57分46秒的成績奪魁,贏得南極100公裡極限馬拉松冠軍,成為首位極限馬拉松中國籍優勝者的同時,也譜寫了七大洲極限馬拉松完賽大滿貫的神話!

  幕後

  挑戰100個馬拉松,團隊僅探路都要探3次

  南極載譽而歸,一次陳盆濱和李勝聊天,兩個雄心勃勃的人又找到了新的靈感。李勝提出,陳盆濱可以嘗試100天時間連續跑100個馬拉松。此前有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紀錄是52天連續跑52個馬拉松,李勝的提議卻幾乎是翻番的,無疑更為大膽而驚人。

  沒想到,這個普通人聽起來完全不可能的想法,在陳盆濱那裡只遇到了一點小小的「抵抗」,「為什麼不是一年365天一天一個馬拉松?」陳盆濱顯然不是嚇大的,他是真心覺得自己能行。「跑步15年,我完成了15000公裡的挑戰,相當於繞地球三圈半。但我的目標是跑到60歲,如果這100天我都挑戰不了,後面的23年我怎麼辦?」陳盆濱自信地說,「我已經跑過這麼多的極限跑,相信這次的公路跑不會比那些更難了吧!」

  李勝也堅信陳盆濱能行,「陳盆濱跑了15年,這15年的經驗和實力是我們敢於和他一起去執行這個計劃的根本。」不過李勝也深知這個計劃的難度,因此盛力世家在前期準備、衣食住行醫等方面進行了周密的準備。

  100天,全長4219.5公裡的路途無疑是個浩大工程。單單是路線,起跑前就已進行了2次探路,起跑後的每一天,支援團隊還有一支小分隊會對下一段路線進行第3次勘探。「這個挑戰不光是對陳盆濱的挑戰,也是對我們整個團隊的挑戰。」雖然相信陳盆濱的能力,但李勝也做好了心理準備,「我們不在乎他能不能改寫金氏世界紀錄,我們在乎的是一起去『挑戰100』的過程,他最後能安全、平安地跑到終點。」

  因此,一支龐大的團隊將在陳盆濱身後一路跟隨他北上。其中,贊助商雷克薩斯派出9輛車為活動保駕護航,這些車主要是服務於後勤團隊和直播團隊。

  團隊裡有理療師、營養師、醫療師可以隨時提供服務;考慮到安全因素,主辦方特別聘請了一名私人安保人員貼身跟隨陳盆濱;並且還申請了金氏世界紀錄的現場公證。「直播團隊有5名工作人員負責跟蹤拍攝;安踏派出技師、紐崔萊派出營養師、達克寧有皮膚顧問。而盛力世家還有工作人員。」李勝並不避諱談到贊助商,相反他認為眾多贊助商的介入恰恰說明陳盆濱人格魅力的巨大和影響力的提升。

  「國內過去的體育公司很多做的都是『中介』的工作,所以大家錯誤地理解體育經紀的工作就是『找』贊助。其實真正的體育經紀是協助運動員創造價值,有的時候也需要我們經紀公司的投入來幫助運動員實現他們的夢想和價值。」

  李勝坦言,「挑戰100」是陳盆濱實現個人夢想的過程,同時也是經紀人公司幫助他創造價值的過程,「他的夢想很大,他希望能夠比賽到60歲,他更想帶動更多的人跑起來。要實現他的這些夢想,需要各個方面的支持,我們就需要一步一步地和他一起往前走。」

  目標

  為申辦冬奧會助威,帶動和號召全民運動

  熟悉體育,金融,娛樂多領域的李勝,對這次「挑戰100」進行了全方位的整合。

  首先,這次陳盆濱不再是孤單上路。按照計劃,在100天的徵程中,沿途將邀請體育圈、娛樂界、財經圈的知名人士陪跑,此外還將在網上徵集跑友故事,選出有故事的跑友參與其中。因此沿途的每一個42.195公裡,都將有一位陪跑者陪伴陳盆濱。如果一切順利,7月10日,陳盆濱將如願站在背景五棵松體育館門口,以打破連跑52天馬拉松的吉尼斯紀錄的方式,為北京、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助威。

  在李勝的計劃中,陪跑者絕不只是陪跑完成5公裡、10公裡,「他們是一顆顆火種,幫助陳盆濱將健康跑的理念傳播出去。如果能將每一位陪跑者在各自領域的影響力、人脈都發動起來,就能讓更多人跑起來。這也是陳盆濱想要達到的目標之一,也是我們作為一個專業的體育公司實現自身價值的方式。」

  此外,陳盆濱此前參加的比賽地點多是在山區、叢林等人跡罕至的路段,但這一次,賽事方更多地選擇離城市很近的公路。在100天的長途跋涉中,陳盆濱和他的團隊將途經6省、3個直轄市,這無疑會吸引沿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關注。

  這一切,都使得陳盆濱不再只是電視裡、網絡上那個孤獨的奔跑者。而在宣傳海報、贊助商廣告中,他更被塑造成引領眾人奔跑的領跑者。但李勝卻不認為這些是在包裝陳盆濱,「陳盆濱就是陳盆濱,他最吸引你的就是他自身的特質,人為的包裝長久不了。每一個成功的運動員,特別是偉大的運動員都不是靠簡單的包裝做到的。除了他在跑步上面的天賦以外,陳盆濱作為一個人有著他特有的魅力。所謂的『打造』其實就是把他的天賦,他的努力和他的個人魅力展現傳播給大眾。」

  思考

  體育明星並非天然是國字號也可能是身邊有體育特質的人

  「一個人的理想有很多種,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理想。我現在的理想就是要完成這100個馬拉松。 」陳盆濱說,「跑步改變了我的生活。如果不是跑步,我就是一個井底之蛙,可能至今仍守在某個海島上,眼前只有這麼一片天地,就此老死一生。」因此陳盆濱表示,「感謝跑步,它讓我像天上的鳥一樣,飛出了海島,看到了這世界有多大,人是多麼的渺小。感謝跑步,改變了我的人生。」

  十幾年前,他的理想是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幾年前,他花100萬在老家蓋起了一座漂亮的四層半小樓,讓父母、大哥一家搬進去住。如今的他早已不需要再為生計而奔跑,而他也將自己奔跑的內涵擴展得更為長遠。

  現在的他,不再是面對媒體鏡頭拘束的漁民,而是侃侃而談的大眾明星,「中國現在只是體育強國,但還不是體育大國。體育大國,首先運動的人要多。」「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帶動更多人參與運動。如果我跑100天,能讓你跑1公裡,那就很棒了!」

  跑步帶給陳盆濱精神層面的改變遠多過於物質,他甚至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訴求,「雖然我現在還沒有達到姚明、李娜那樣的高度,但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像他們一樣,能藉助體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正因如此,姚明對陳盆濱讚賞有加,「我們兩個是同齡人,但出身和成長路徑都不一樣。我是舉國體制培養出來的運動員,我從來不否認這一點。但他是『高手在民間』的體育人,現在越來越多這樣的體育人在社會上被大家所推崇,創造出價值,這讓我們對體育的理解有更大的突破,我們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人。」

  這位體制外的草根選手,贏得所有人尊敬的同時,也用他的奮鬥傳奇改變著所有人對於偶像的認知,對於成功的定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陳盆濱所代表的「草根明星」的光環與現象,與他不斷挑戰極限的傳奇一樣,是這個時代對主流價值觀的不斷進取和熱情擁抱。

  在陳盆濱的身上,世人看到了體育的力量。而他也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著體育。「陳盆濱不能歸為中國體育此前的任何成名人物中的哪一類,他既沒有任何專業訓練背景,也不屬於丁俊暉那樣家庭式投入的模式。他完全是一匹不帶嚼子的野馬,全靠渾然天成的蠻勁和海風磨礪出來的骨子裡的堅韌,用信念和意志在打拼。」《錢江晚報》的這段評論,代表著輿論、公眾對這樣一位草根傳奇的認可與歡迎。

  因此,我們很難說,是奧運金牌還是陳盆濱,更接近體育的實質。但我們卻相信,陳盆濱用自己的努力,讓今天的世人明白,體育明星並不是天然穿著省隊或國字號隊服,他有可能就是來自你的身邊某個有體育特質的普通人。

相關焦點

  • 七大洲馬拉松跑者俱樂部開啟!
    山高人為峰,水長用足量,用一場又一場的馬拉松將我們的足跡踏遍七大洲的每個角落,也成為每一個中國跑者的夢想。 在介紹我們的「 WE RUN 7 CONTINENTS CLUB」 七大洲跑者俱樂部入會規則之前,請先允許知行君採訪幾位已經完成過七大洲馬拉松的中國跑友,讓我們聽聽他們的 「馬拉松世界觀」。
  • 他們連續七天去七大洲跑七場馬拉松!
    七天去七大洲,每天跑一個馬拉松,也許聽起來有點誇張,但真的有人完成了。這個挑戰的名字叫做「世界馬拉松挑戰」(WorldMarathonChallenge,縮寫為WMC)這一挑戰的內容就是:只用七天時間,跨越全球七大洲,完成七個馬拉松。
  • 逐夢七大洲 爭鋒極限跑——記浙江「鐵人」陳盆濱
    浙江在線11月23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嵇哲 通訊員 張鑫 詹曉霞)北京時間11月21日,極限運動員陳盆濱用時13小時57分46秒,在南極100公裡極限馬拉松賽上勇奪冠軍,成為史上首位贏得國際性極限馬拉松冠軍的中國人,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完成七大洲極限馬拉松大滿貫成就的跑者。
  • 80後小夥南極跑馬拉松 見證泰國隊友感人婚禮
    本次南極馬拉松的跑團營地。兩年來,我以要完成七大洲馬拉松「壯舉」為藉口,跑了很多地方旅行,吃喝玩樂。但是撒丫子跑完,就覺得自己仿佛成就了些什麼,就能把自己做的事兒自圓其說了。仿佛就不是玩物喪志了。我在夢裡看到自己回了家,跟朋友們聊天炫耀,把經歷改成段子,加油添醋,滔滔不絕,手舞足蹈,如孔雀開屏。
  • 陳盆濱:小漁民成極限達人 南極賽前用冰櫃抗寒
    ,成為史上首位贏得國際性極限馬拉松冠軍的中國人,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完成七大洲極限馬拉松大滿貫成就的跑者。14年間,這位浙江漁民家的孩子跑遍了7大洲的極限馬拉松……賽後陳盆濱表示,接下來不會停下腳步,他會一直跑到自己跑不動為止。
  • 5天7大洲跑7場馬拉松 愛爾蘭1男子創世界紀錄
    愛爾蘭42歲男子多諾萬在三周前想出了在一周內在世界7個大洲中跑完7次馬拉松的宏偉計劃。4日,這名神奇男子多諾萬已在炎熱的澳大利亞完成了這一宏偉目標。據悉,於1月31日從零下20度的南極開始第一場馬拉松比賽的多諾萬,共用了5天9小時8分鐘的時間完成了這項挑戰。而在這7場馬拉松賽中,多諾萬總共跑了約183英裡,而他乘飛機在7大洲間頻繁飛行的距離則達到了43000公裡以上。
  • 將七大洲踩在腳下的浙江漁民
    原標題:將七大洲踩在腳下的浙江漁民   首次贏得國際性極限馬拉松比賽冠軍  將七大洲踩在腳下的浙江漁民  特派記者 王剛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跑步?有多少人能跑馬拉松?敢參加極限馬拉松的又有多少人?這些數字應該都很龐大。但在這個地球上,能完成七大洲極限馬拉松的,只有一個人。
  • 國社@體育|在榮耀的渴望中,一個漁民的跑神蛻變
    用16年的時間,他把自己鍛造成了中國「跑神」,在那些常人聞所未聞又極端艱苦的比賽中樹立了名聲。踩過七大洲的土地,跑過近萬公裡之後,他從一個瘋跑的獨行俠,成為被追隨、被追捧的明星。    當他的名字漸漸需要被提起的時候,人們喜歡冠以「中國阿甘」的前綴。事實上,他們並沒有太多相似之處,只是「跑」對他們有著一樣的最初的意義:發足狂奔,就是掙脫過去的綁縛。
  • 南極馬拉松 成都大叔的極限之旅
    2018年12月14日(南極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3日),56位來自全世界17個地區的選手在這裡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馬拉松比賽,在冰雪肆虐的環境下,挑戰自我極限。其中,有15名中國選手。來自成都的朱俊松的身影赫然在列,他最終以6:16:54的成績,完成了42.195公裡的全部賽程。
  • 24小時19分9秒跑完7大洲7場馬拉松!34歲女跑友刷新世界紀錄
    當地時間2月7日上午,34歲的英國女跑者Susannah Gill在邁阿密完成了2019年世界馬拉松挑戰賽最後一站比賽,7場馬拉松累計用時24小時19分9秒,她不僅拿下了本年度賽事的女子組冠軍,還創造了新的女子世界紀錄。
  • 2020跑遍中國廣東分賽區啟動儀式舉行!陽江海陵島馬拉松賽開跑
    北京時間12月20日上午8:00,「跑遍中國,幸福廣東」2020跑遍中國廣東分賽區啟動儀式暨保利發展控股2020陽江海陵島馬拉松在中國十大美麗海島——陽江海陵島舉行!來自全國24個省市的 4300餘名跑步愛好者齊聚南海之濱,在最美賽道上跑起來,迎著清爽的海風,品鑑最美海島的精彩!
  • 中國田徑協會打造「跑遍中國」線上馬拉松系列賽,鼓勵路跑行業共同...
    新華網北京9月7日電(吉戎昊)新華網從中國田徑協會知悉,為促進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路跑行業的復甦發展,中國田徑協會將於2020年 10月起在全國範圍內正式開展「跑遍中國」線上馬拉松系列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來,國內外各類線下體育賽事面臨著嚴峻考驗。
  • 國內新年第一跑!中國東極(黑瞎子島)冰上馬拉松在撫遠市開賽
    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的清晨七點,中國東極(黑瞎子島)冰上馬拉松在華夏東極撫遠市鳴槍開跑。本次比賽的舉辦地撫遠市地處中國大陸最東端,被譽為「華夏東極」,也稱太陽的故鄉,是最早把太陽迎進祖國大陸的地方。該市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擁有美麗的溼地資源、界江風光,黑瞎子島、東方第一哨、赫哲文化、三江溼地等旅遊名片享譽海內外,2019年被評為中國最美縣域城市;又是大馬哈魚和鱘鰉魚的故鄉,素有「淡水魚都」之稱。
  • 2019南充嘉陵江國際馬拉松 暨「跑遍四川」南充站鳴槍開跑
    (原標題:2019南充嘉陵江國際馬拉松 暨「跑遍四川」南充站鳴槍開跑)
  • 2019烏魯木齊冰雪馬拉松燃情開跑,4452名選手跑遍冰天雪地
    12月22日,2019烏魯木齊冰雪馬拉松在新疆冰上運動中心鳴槍開跑。本次賽事由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主辦,烏魯木齊市體育局和烏魯木齊縣人民政府聯合承辦,烏魯木齊交通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悅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運營,烏魯木齊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健國盛體育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管理。4452名選手相約烏魯木齊,跑遍冰天雪地。
  • 2020首屆廣漢三星堆半程馬拉松暨「跑遍四川」德陽站激情開跑
    比賽現場 攝影 沈序明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2月6日9時,2020首屆廣漢三星堆半程馬拉松暨「跑遍四川」德陽站鳴槍開跑,50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跑者在古蜀名城廣漢上演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路跑盛宴。本次賽事設置半程馬拉松(21.0975公裡)、迷你馬拉松(7公裡)兩個比賽項目。賽事路線方面,半程馬拉松由德陽高新區航展會展中心至錦弘廣場,迷你馬拉松由德陽高新區航展會展中心至雒城遺址。賽事路線途經雒城門、三星堆博物館、金雁溼地公園等廣漢城市地標,從燦爛的古蜀文明跑步「穿越」到現代化城市,左右皆風景,步步見歷史,在奔跑中盡情領略冬季廣漢的宜人風光。
  • 跑遍四川·南充嘉陵江國際馬拉松激情開跑 15000人角逐
    12月29日上午,2019南充嘉陵江國際馬拉松暨「跑遍四川」南充站開跑,來自23個國家的15000名參賽選手齊聚,體驗這一極具南充人文特色的馬拉松賽事,在奔跑中盡展激情與活力,一同共享跑步帶來的快樂。本屆賽事由中國田徑協會、四川省體育局、南充市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田徑協會、南充市教育和體育局和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人民政府承辦,按照中國田協A類賽事標準籌備。
  • 集訓拉練 南充本地跑友備戰嘉陵江國際馬拉松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 2019南充嘉陵江國際馬拉松暨「跑遍四川」南充站12月29日就將開跑。這場在中國最美的嘉陵江畔賽道競相角逐的馬拉松,不僅吸引海內外諸多選手,更成為南充本地跑步愛好者的狂歡盛宴。
  • 2020跑遍中國:江蘇分賽區啟動儀式舉行!南京牛首山四分馬開跑!
    北京時間11月22日上午9:30,隨著發令聲響,跑遍中國線上馬拉松系列賽江蘇分賽區啟動儀式暨「奔跑江蘇」金陵金箔2020南京牛首山山地四分馬順利舉辦,上千名跑者飛馳在江蘇省最美跑步線路之一的南京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內。
  • 中國跑神美國頂級越野賽奪冠打破歐美壟斷 他漁夫出身還當過工人
    美國西部100英裡(約合161公裡)極限馬拉松,他僅僅在200名開外。亞馬遜危機四伏的叢林裡,灌木叢中的蟒蛇,沼澤灘涂裡的短吻鱷,河流裡的食人魚,以及無處不在的昆蟲與溼熱,讓陳盆濱體會到了什麼是戰慄與瘋狂。巴西亞馬遜254公裡叢林馬拉松,他第二個衝過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