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妙趣橫生的對聯。
湖北潛江縣在清代時有一個竹仙寺茶樓,康熙年間胡簡志為茶樓撰寫了這副拆字聯,上聯「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聯「竹」拆成兩「個」,「仙」拆成「山」「人」。清末著名文人王闓運長得很醜,當時報紙上用這副對聯來諷刺他,下聯是說王闓運長得醜,上聯好像是褒揚,實際上貶抑,因為「文中子」指隋朝思想家王通,王通固然有才華,但是王通覺得原有的「六經」有不足,於是自己再續「六經」,當時多數人仍然把他看成是妄人,所以「才似文中子」實際上是說王闓運是妄人。清代紀曉嵐所撰集句聯,以諷刺庸醫。上聯出自杜甫的《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下聯出自李商隱《馬嵬》:「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清末端方做湖北巡撫時,在黃鶴樓所題集句聯,聯語都是唐人詩句。「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筆,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傳說此聯是明代解縉所撰。上聯的蒲屬草本植物,桃與葡萄屬木本植物;下聯的梅在冬末春初開花,桂和玫瑰在夏秋時節開花,可謂對得奇巧,又充滿美感。這是四川內江三元塔的一副諧音聯,包含三國六個人名:孔明、姜維(江圍)、呂布(旅步)、曹操(槽巢)、關羽、張飛。其字面意思可解為:鳥兒被圍在寶塔之內,眼望塔孔中的亮光,只怨江堤圍困,難以出去旅行;被囚籠中,心中思念舊巢,只恨雙翅被關,不能夠展翅飛翔。此聯反過來為:天連碧樹春滋雨,地滿紅香花送風。此聯為迴文聯,用回文形式寫成的對聯,既可順讀,也可倒讀。不僅它的意思不變,而且頗具趣味。此對聯,上下聯可謂風牛馬不相及,兩邊對的內容隔得很遠,但細讀起來,則又字字相對,十分工整巧妙。品賞此聯,最能使人領略漢字的無窮妙趣。「閣下」既指一種尊稱,又指樓閣之下;「李」既指姓氏,又指李樹;「先生」既指尊稱,又指最先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