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對於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十分重要。近段時間以來,始興縣馬市鎮認真貫徹上級森林防火工作決策部署,壓緊壓實屬地管理責任,整合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多措並舉織密森林防火「安全網」,做深做實森林防火工作。
森防知識進校園,增強防火意識
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撲救極為困難的自然災害,可能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始興縣馬市鎮緊緊加強基層防火意識教育,構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防火宣傳
日前,記者走進始興縣馬市鎮中心小學,學校裡的多功能大廳裡正在上演一堂精彩的森林防火知識講座,森林分局的民警向師生們講解森林與人類的關係、什麼是森林火災、森林火災的危害、怎樣避險及報警等方面的知識。馬市鎮中心小學學生胡鴻繽告訴記者,平時他們還會通過主題班會、手抄報、徵文活動等方式學習到森林防火的知識。
森林防火知識進校園,通過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所學校影響一個鄉鎮、一個鄉鎮保護一片森林。
據了解,馬市紅梨「11.10」山火發生至今,該鎮認真反思山火教訓,以各種形式做到縱向到邊、橫向到底的全覆蓋立體式的宣傳,增強群眾的森林防火意識,營造「森林防火、人人有責、保護森林資源、從我做起」的良好氛圍。本次森林防火知識進校園活動更是發揮了學校的影響與輻射作用,通過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所學校影響一個鄉鎮、一個鄉鎮保護一片森林。
打造防火隔離帶,築牢防火牆
初冬時節,在馬市鎮堂閣村的防火隔離帶建設現場,林場的施工隊正在熱火朝天地用挖機清理林地緣邊的茅草、竹片等可燃物,清理過後的林緣邊可以看到有五米左右寬的空地蜿蜒在山腳下。「開闢森林防火隔離帶是防止山火蔓延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夠有效阻滯和延緩火勢蔓延,對森林火災能夠起到良好的防護阻擋作用。」馬市鎮堂閣村村支部書記、主任劉泗村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完成了4公裡防火帶建設。
開闢森林防火隔離帶,築牢防火牆
據悉,開設防火隔離帶可為開展護林防火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一旦發生山火,既能作為天然防火線,又能作為消防救援通道,大大節省救援人員上山的時間,最大限度的保護森林資源。馬市鎮各村(居)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在林區、國省道周邊山地、山坑田、坡地煙田地段、村與村之間山地交界處開設防火隔離帶。截止目前,馬市鎮19個村(居)共開設防火隔離帶92公裡。
與此同時,馬市鎮抓牢森林防火責任制,制定嚴格的野外火源管理措施,在重點林區入口處設置值守卡口,派出流動稽查分隊下鄉巡查野外火源,形式多樣築牢一線防火牆。
強化隊伍裝備建設,織厚防火網
日前,在馬市鎮堂閣村,一場驚心動魄的模擬火災現場正在進行中,馬市鎮組建的防火預備隊伍接到指令後,一聲令下,迅速抵達模擬火災現場,每個隊員或使用風機、電動噴霧器、打火把等森林撲火裝備,緊密配合,快速、安全、有序地進行了撲救,整個過程在5分鐘之內就完成了,做到了反應快速、出動及時、協作緊密、撲救迅速。而這樣的演練,在近段時間時常上演,充分鍛鍊了防火隊員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實戰能力。
馬市鎮堂閣村,一場驚心動魄的模擬火災現場正在進行中,鍛鍊防火隊員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實戰能力。
為全面加強森林防滅火隊伍建設,馬市鎮還進一步增強了撲火隊伍力量和鎮級護林隊建設。除了原有的防火預備隊,該鎮還向縣應急管理局申請派出了1個中隊在森林特別防火期駐防馬市,進一步充實了撲火應急隊伍力量。
該鎮還充分利用高科技術力量,將森林防火年度預算由原先的60萬提升至90萬,在堂閣、遠逕、紅梨、澇洲水、高水、侯陂、壢坪、黃田、陸源等9個防火工作任務較重的村(居)主要進山路口和關鍵地點安裝31個防火監控設備,為每個村配備了1臺無人機,並在全鎮設置了8個防火瞭望臺,利用望遠鏡、無人機巡視等方式,切實提高防火巡查效率和火情隱患分析研判數據準確性。
馬市鎮設置了8個防火瞭望臺,利用望遠鏡、無人機巡視等方式,切實提高防火巡查效率和火情隱患分析研判數據準確性。
在馬市鎮墟鎮制高點,記者看到,輪班值守人員李優正利用望遠鏡等進行高空巡查。李優告訴記者,他們每天三個班,從早上九點到十二點半,中午十二點半到下午六點半,晚上最後一班到十二點。主要通過望遠鏡、無人機等方式,高空觀察附近的情況,一旦發現煙火,立即通過電話與巡查人員及防火預備隊聯繫,確保第一時間到場處置。
為了織密這張森林防火「安全網」,馬市鎮的每個網格守林人還會不間斷的對村內各重點點位進行巡查,提前發現火險隱患,及時解決突發火情,確保森林防火工作安全有序。
源頭治理回收秸稈,杜絕火災隱患
以往在農村,每年豐收後留下的秸稈處理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傳統的處理方法是焚燒,不僅汙染空氣,還容易引起火災等諸多危害。綜合分析,近3年山火起火點,已查明火因的森林火災中,絕大部分都是因焚燒稻稈產生飛火引起的。
該鎮聯合縣菸草專賣局制定了稻稈回收政策,對距離林地邊緣100米範圍內的稻田秸稈進行回收。
作為始興縣第一農業大鎮的馬市鎮,黃煙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2萬畝以上,居全省鄉鎮之首,素有金葉第一鎮的稱譽。因黃煙種植生長屬性特別,較之其它農作物的備耕期要提早3個月以上,備耕的前提是需將稻稈處理。將稻稈處理好令群眾來年種植工作不受影響是治理山火的最關鍵的環節。近期以來,始興縣馬市鎮通過多種方式,不斷為秸稈找出路。
該鎮聯合縣菸草專賣局制定了稻稈回收政策,對距離林地邊緣100米範圍內的稻田秸稈進行回收。雙方聯合在馬市鎮各村都設立了秸稈回收點,鼓勵農戶自行將稻稈捆綁打包運往各村指定回收地點,鎮村則按照每畝40元的標準給農戶發放一次性清理費用。
在馬市鎮都塘村秸稈回收點,記者看到,一輛輛拖拉機正在秸稈回收點排隊運輸秸稈,工人們正在把一捆捆的秸稈裝車存放。黃煙種植大戶劉志益正拉著一車秸稈排隊等待著,這批秸稈回收完後,他就可以安心的準備犁冬曬白、起壟備耕了。劉志益告訴記者,前些年秸稈一度是豐收後的難題,運走需要人力物力,留在田裡又影響黃煙秧苗生長。「以往沒有這個政策,我們都是就地焚燒,煙塵大還不安全,今年就不同了,鎮政府出臺的回收政策直接解決了這個問題,還節省了一筆資金。」劉志益開心的告訴記者。
據了解,截止目前,馬市鎮距離林地邊緣100米範圍內的稻田5000畝秸稈已全部回收完畢。秸稈回收後,馬市鎮又主動聯繫了韶能集團合作,加強與企業協作,由該公司負責處理各村回收點稻稈,解決了稻稈長時間堆放及其後續引發的潛在問題。
出品:始興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賴金豔 楊蘭 曾卓
圖片:賴金豔
編輯:李秀雯
責編:楊瑞蓮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發原創文章版權均屬始興發布所有,如轉載請用「17號字體」註明作者姓名和稿件來源。
關注「始興發布」微信公眾號、
下載「始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