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排水時,為什麼水是往上噴出的呢?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

2020-12-11 罐頭芝士

湖北省有許多豐富的歷史文化古蹟和名人軼事傳說,可能對於年輕人而言很多只在課堂聽老師講過,或者家裡的老人當故事說過,但是有一個項目確實人人都知道並且人人都享受著它帶來的便利,就是三峽大壩。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近幾十年才建成的一座工程項目,其實並不是的,它的歷史非常久遠,久到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初,當時孫中山希望利用西方的技術發展中國的實業,並發表了一篇論述,而這片論述使實業界大為震動,都非常支持孫中山的想法。國民政府於上世紀30年代開始籌備在長江上遊建設水電廠的事情,雖然報告也寫了不少,計劃也列得很清楚,甚至連預算都有了,但始終沒有落到實處,成為了一紙空文。儘管在後來幾十年間有許多專家和勘探隊前往,但最終都是因為資金問題沒能實現。

儘管三峽工程真正建成的時間不過十幾年之久,但是它在治理洪災,改善航運,抵抗乾旱,蓄水發電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後來甚至發展為旅遊景區。而去過三峽參觀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大壩在排水的時候水並不是直接往下流,而是有個向上的噴發,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個道理其實是很簡單的,大家想一下,你站在一樓朝陽臺外丟個東西,比如鉛筆盒什麼,如果打到你的同學,他可能只是會被砸得疼一下,如果你站在十樓的高度朝下扔,砸中你的同學,那後果可能就不堪設想。對大壩來說也是一樣,因為大壩為了多蓄水必然會提高水位,而水從水庫裡流向外面的時候,可能會有一百多米的落差,水流的衝擊是非常可觀的,如果就這樣讓水垂直落下去,時間久了會在壩底形成許多坑洞,無形之中就增加了整個大壩的危險。所以讓大壩的水稍微朝上以一個角度噴出去,就像子彈飛出去一樣會有一個拋物線,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水流的動能就會被消耗一部分,對壩體的傷害就沒有那麼大,同時在飛出去的過程中,大股的水流也可以分散成為小股的水珠,會直接落在水裡,衝擊力也就相應的變小了。如果不採取這種方法放任其垂直下落,對三峽沿岸的人民和三峽工作站的人員都是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設計三峽工程的工程師的智慧著實讓人佩服,他們不僅想到了該如何規避對壩體的傷害,還準備了多種排水的方法,以應對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下的考驗,從而使人員安全得到保證的情況下使大壩利用率最大化。大家認為他們是不是很厲害呢?有沒有其他工程的設計思維也是非常巧妙,值得學習的呢?歡迎大家多在下面提出自己喜歡的工程設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三峽大壩放水時,水會噴向天空?漲知識了
    說起三峽大壩,大家一定都非常的了解。它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偉大建造,一個供水電工程給很多的家庭提供了水電。並且三峽大壩現如今不僅能夠提供水電,給我們百姓們帶來寶貴的能量。如果去三峽大壩的時候,發現排水的情況,我們都知道它裡面的水是朝天放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他們的水是朝天放這個形狀而不是朝著前面放的。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的排水系統是跟其它的地區或者其他的工程有著特別的不一樣。有的時候它是開閘直接放水,是直挺挺的流下去。
  • 三峽大壩排水為何向天空排?不得不佩服中國工程師的智慧
    說到世界第一的水電站,非三峽大壩莫屬。很多人為了觀看三峽大壩放水時的壯觀,就會前往宜昌,這樣的場面非常激動人心。在看水的時候,除了它的壯觀的場面,人們還會看到三峽大壩排水時,水流會噴向天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做法呢?這樣的排水方式有什麼好處呢?看完你就知道了!的做法呢?
  • 為什麼三峽大壩的水是噴射到空中的,看完真心佩服中國的設計師
    三峽大壩位於我國的湖北宜昌境內,全長約2309米,壩高185米,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最振奮人心的當屬開閘放水的時候,場面十分的壯觀,也因此吸引了很多的旅客前去觀賞。但是細心的小夥伴總能發現,三峽大壩的水是朝天空排放的。這是為什麼呢?
  • 三峽大壩有哪些作用?為什麼汛期在還要瘋狂洩洪?
    這引起了公眾們的注意,不是說三峽有利於防洪的嗎?此時正需要遏制住洪水,為什麼三峽卻在不斷的往外洩水呢?其實,要理解這一問題,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並不像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一、多災多難的2020年在2019年的最後,估計不會有人想到,接下來的一年竟會是如此的魔幻。本來之前中國與美國開戰貿易戰就已經非常的影響國計民生,沒想到又遇見了新的挑戰。
  • 較真丨三峽大壩為什麼不設計成拱形?
    較真要點:有人說三峽水壩應該修成拱形,應用雞蛋殼原理,這樣才能抵擋水的壓力。實際上大壩修建成哪種類型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拱形壩利用拱形結構把大壩受到的水壓傳遞到兩側,適合狹窄的峽谷,經濟實用。而類似三峽攔河大壩的重力壩是依靠大壩自身重量來阻擋水庫的水,壩體厚重,需要大量建築材料。重力壩比拱形壩更結實。
  • 如果要放光三峽大壩所有的水,需要多長時間?你有想過嗎?
    我國著名的三峽大壩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水力發電站,是集航運、發電機種植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在1994年正式開工,2009年正式啟動運行,一舉成為了多個世界之最。不過在建設上也是花費了很多心血,如今也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 如果想把三峽大壩的水全部放光,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放完呢?
    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所以這裡的蓄水量也是會非常多的,雖然在理論上我們看到有數據顯示三峽大壩是可以蓄水393億水立方的,但是實際上的這個數值是會比理論來得小一些的,在這其中防洪庫容又221.5億立方米。三峽是我們國家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它的全長更是達到了193千米,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特別是還有一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透露說「三峽大壩是走動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他稱「三峽大壩的塊體與基礎並非一體,大壩的混凝土壩塊是擺在巖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壓力和溫度的影響,他會發生不同的變形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是啥?
    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特別是還有一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透露說「三峽大壩是走動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他稱「三峽大壩的塊體與基礎並非一體,大壩的混凝土壩塊是擺在巖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壓力和溫度的影響,他會發生不同的變形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一時間讓人感覺到,似乎中國的水利專家們都不敢說出真相。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特別是還有一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透露說「三峽大壩是走動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他稱「三峽大壩的塊體與基礎並非一體,大壩的混凝土壩塊是擺在巖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壓力和溫度的影響,他會發生不同的變形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
  • 三峽水庫容積有多大?如果三峽大壩一直洩洪,水放光需要用幾天?
    然而由於當時仍屬於長江中下遊地區抗洪比較吃緊的時候洩洪,一時間類似於「三峽大壩為什麼要在汛期洩洪」這類話題被推上了熱搜,甚至有人質疑三峽大壩的作用。    毋庸置疑,三峽工程是集防洪、發電、航運、灌溉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超級工程,其中防洪功能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也就是說在防洪面前,發電、航運這些統統都得靠邊站,而今年三峽大壩之所以要在汛期洩洪實屬無奈之舉,之所以這樣說
  • 中國是怎麼保護三峽大壩的?核彈都炸不垮
    我國有許多的了不起的工程建築,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其中之一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從1994年一直構築到2006年才完工,總共用了12年的時間,不僅時間長,它的耗資也是非常的高,據說一共是消耗了954.6億人民幣,而這個用時如此之長耗資如此之大的浩瀚工程也是現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水力發電工程。那我國是用怎樣的方式來保護這個三峽大壩的?說出來美國人都表示不敢相信。
  • 三峽大壩下遊洪水這麼大,為什麼它還在洩洪?今天算明白了
    三峽大壩下遊洪水這麼大,為什麼它還在洩洪?今天算明白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國修建三峽大壩的作用是巨大的,他除了能夠發電之外還能夠防洪,防旱災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但如果是在正常時候這些作用我們都知道它是有意義的,但如果在洪水突發的季節三峽大壩還要去洩洪,這就讓人不理解了,那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三峽大壩下遊洪水這麼大,為什麼它還在洩洪,了解一下他的原因吧。2020年7月的時候,正是南方的梅雨季節我國的很多城市都經歷了洪澇災害,很多城市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壞,但是這些天災是我們沒有辦法抵抗的。
  • 為什麼連礦泉水也不能帶上飛機?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漲知識了
    為什麼連礦泉水也不能帶上飛機?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漲知識了大家都知道現在在火車站或者地鐵的安檢都非常嚴格,不少的網友坐地鐵的時候帶瓶礦泉水,安檢人員就叫大家當場喝一口,坐火車也經常碰到類似的情況。坐火車安檢都這麼嚴格了,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飛機呢?為什麼飛機上連礦泉水都不能帶呢?其實飛機一旦起飛基本就直接與外界隔離了,如果安監時放入一些違禁用品,那麼將會產生不可估計的後果。所以飛機的安檢要比火車和地鐵的更加嚴格。
  • 在農村為什麼挖水塘,過幾天就會自己有魚?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
    導語:在農村為什麼挖水塘,過幾天就會自己有魚?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大家在農村的時候有沒有看到,有的時候剛挖了一個池塘但是不久之後出來裡面就會有魚。我小時候覺得這種現象非常奇怪到底這些魚是從哪裡來的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問。
  • 中國長江「最深的地方」到底有多深呢?說出來你都不信
    於是,網絡上就又出現了這樣一種言論——三峽無用論:為什麼三峽大壩不提前排水,非要等到發生洪災才開始洩洪?長江這麼大為什麼裝不下這些雨水,長江的自然水深又有多少米?長江又名揚子江,是世界第三長河,全長6300多公裡。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約9600多億立方米,為黃河的20倍。但這並不意味著長江流域平均深度很深。
  • 長江水流那麼急,三峽大壩究竟是怎麼建成的?你肯定想不到!
    相信大家對雄偉的三峽大壩一定不陌生,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最有效的是起到防水作用,因為他擋住了100億立方的水,保障了下遊人民的生命財產,同時還能用來發電,在中國緊缺用電的情況下,它能立刻提供電源。
  • 為什麼不在瓊州海峽上修建橋梁呢?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為什麼不在瓊州海峽上修建橋梁呢?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中國珠港澳大橋的建設,再一次震驚了世界,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製造的強大,這也就意味著我國掌握了五十公裡以內的長度的橋梁的建設。而在廣東的瓊州海峽,其長度要比珠港澳大橋短不少,但是,似乎在這裡並沒有打算要修橋梁的意思,為什麼在這裡不修建橋梁呢?首先,並不是不想在這裡修建橋梁,而是因為在這裡修橋梁的風險太大了。曾經,有人就提出了在瓊州海峽修建橋梁的計劃,但是,由於施工的種種困難使得這項工程沒能夠實行下去。
  • 最新遊三峽大壩全程攻略!
    11月初在朋友圈得知遊三峽大壩又添新線路了,就馬上約了幾個驢友一起來了場三峽大壩之行。在這裡將我這次從重慶出發到三峽大壩旅遊線路與所見所聞以及所感一併奉上,希望對你您有用(其他地方的朋友同樣可作參考)。
  • 長江三峽不太平竟與閻羅王有關!三峽大壩建造時的神奇事件!膽小莫看!
    當年閻羅王廟被淹沒後又發生了什麼怪事呢?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長江三峽大壩。所以有人稱長江為世界第一大江,一點也不為過。自古中國人就很相信風水一說,天地人為一氣,氣在地面凝結成為龍脈,而風水學中所指的龍脈有兩個方面,山地以山為龍,平地以水為龍。放眼整個中國境內,就有三條主山龍及兩條主水龍,其中一條水龍指的就是長江。而從風水的地氣學說來看,長江以南屬於景門,是中國發展經濟的黃金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