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光教授認為:
面對這樣的提議,很多網友怒懟,應該讓專家的女兒先行試驗下,看看進展如何?那麼一妻多夫制度下,大家究竟會怎麼樣生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妻多夫制家庭是如何共同生活的?
在中國,目前擁有千年「一妻多夫」制的歷史出現在西藏,這是一種保護家庭財產不分散的一種辦法.而一妻多夫制主要是一個家庭的兄弟共同娶一個女子.婚禮和現在的一妻一夫制度是一樣的,需要先提親,然後辦婚禮結婚,在結婚時多數是由最長的兄長代表娶妻,以後弟弟們逐漸長大後,與妻子發生夫妻關係.
一妻多夫制中,如果生了孩子都是怎麼辨別自己的爸爸呢?該如何稱呼呢?
大家還記得《知否知否》電視中,我們看到古代的電視劇中,一家中只有夫人生的孩子可以叫做娘親,其他的妾室生的孩子都叫做小娘.在一妻多夫制中,也是類似這種叫法.不管是誰生的孩子,都是叫大哥為爸爸,其他都是為叔叔,如果大哥去世了,那就是該叫二哥為爸爸,以此類推.
一妻多夫制中,有一種普遍的評價標準,這種觀念則根深蒂固在人們心中.
在昌都,女子在結婚後會有長者告誡,女人在婚後要對丈夫一視同仁,不能偏愛某一人.除了日常生活方面外,與一夫一妻家庭不同之處就是要處理好跟丈夫們的夫妻關係.如果一個家庭能夠和睦相處,就會被人們稱讚,如果有鬧分家那就會被說女子偏心.
一妻多夫制中,都是如何安排夫妻生活的呢?
在昌都這個地方,據調查,並沒有明顯的因為夫妻生活安排得不好,而出現爭吵的現象.而普遍會出現2種現象.一種是大家彼此之間很有默契,並不需要明顯的方法,彼此之間自然就知道兄弟中誰會和妻子同房,沒有像古代一樣有明顯的男尊女卑的現象,也就沒有明顯的「獨寵」一人.在生活中,大家也都是分工明確,男主外進行分工,女主內在於生活照料.
而這種現象目前存在於西藏的昌都地區和日喀則的部分地區,而且「一妻多夫」的制度不是指一個女人有多個家庭,而是指一個女人都是嫁個親兄弟們.
全國實施一妻多夫制的地區都有哪些呢?有什麼共同特點?
中國:藏族、珞巴族、門巴族;伊斯蘭國家和海灣國家:阿聯、烏幹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曼、葉門、埃及、蘇丹、巴林、約旦、伊拉克、尼泊爾部分地區;非洲國家:目前非洲依然有許多是一妻多夫制的國家,主要有塞內加爾、烏幹達、利比亞、史瓦帝尼、衣索比亞、沙摩洛哥、索馬利亞。
這些地方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主要還是男性多,一個家庭裡面的兄弟多,同時大家的思想需要進步,以及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一妻多夫」制度真的能解決3000萬光棍的問題嗎?我看未必,除非這些因素都不在了.
女子無才:無涵養,無知識
古代的女子為什麼能夠接受一夫多妻,包括現在有些偏遠的地方和經濟貧窮的地方,為什麼有一妻多夫的制度,其實還是在延續古代的「老派做法」.女子無才,便不懂什麼是最好的,便也無法擁有自己可以生存的本領,在於她們看來祖輩世代都是這樣安排的,就是對的,不容反抗.
但是現在的女性已經不是以前的女性了.雖然社會提倡「男女平等」但是男女從來不平等.女性經歷過懷孕生子哺育孩子的過程,同時還需要外出工作養家養自己,這些對於很多中等家庭的女性來說是習以為常的生活了.她們不再沒有思想,而是擁有更加理想化的生活,為什麼很多女性寧願單身,也不將就,不是其他問題,只能說,她還沒有找到那個讓他滿意的人.
一個家庭有很多兄弟
不管是中國的偏遠地區還是其他國家,實施這樣的一妻多夫制多數是家族的兄弟共娶一女,或者是朋友共娶一女.現在的人都太過現實了,現實生活中,真正所謂的「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朋友越來越少,如果有那也不會很多.而一個家庭裡面能生幾個男孩子的多數要不就是家庭條件不怎麼樣的,要不就是家庭條件特別好的,幾乎是處於2級分化的情況.那麼家庭條件不好的,但凡有點認知的女性肯定不會嫁,而家庭條件好的,不會這樣娶老婆的.
大家都很窮,全國很貧窮
如果全國都很窮,那麼可能一妻多夫制能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中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發展中國家,而且發展速度很快,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和想要的詩和遠方,不會為了人口或者是減少光棍的數量而做出這樣的讓步.否則每個人的享受生活的方式不同,可能最不會選擇的方式就是這種.
所以一妻多夫真的可以解決3000萬光棍的問題嗎?其實並不能.男的多,女的少,從分配的理念來看,是一個女的可以配多個男的.但是一妻多夫這是婚姻關係是感情生活.面對婚姻和感情生活,大家都會理性對待,特別是女性是否會選擇跟多個男的一起生活,這個真的是從心理上到理念上的一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