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明的地中海霸權與文明衰落,如何分析內外部原因的構成?

2020-12-10 世界史圖鑑

概括希臘文明的發展特點,殖民、同盟、城邦

希臘文明是一個較為獨特的文明,自始至終都是以城邦狀態發展繁榮。由於其極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造成了希臘城邦的經濟政治的多樣化。這既是希臘的特點,也是希臘繁榮發展的優勢,但同時也是沒能建立自己的霸權,無法統一自己文明的一大遺憾。

希臘文明的快速發展時期是從公元前八世紀開始的。一直到公元前三世紀隨著馬其頓的徵服而結束。談及希臘文明,我們不能僅局限於希臘半島,至少應該從最初大殖民運動以後希臘人將自己的活動範圍擴展至整個地中海開始。

而希臘人活動範圍的擴張,以及希臘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往,並沒有使希臘催生出一個統一的政權,希臘各城邦依然相互獨立。最多只不過結成城邦同盟,共同維護各自的利益。而希臘是在周邊民族當中,在特定時間發展最迅速的文明。

也曾經希望以一種城邦制度的形式獲得整個地中海霸權,但是很顯然周邊的民族和國家並沒有給希臘人這樣一個機會。由於城邦同盟自身的一種分離性,以及周邊的迦太基羅馬,波斯馬其頓等國家的競爭,希臘人終究沒能建立自己的地中海霸權,並且在周邊各種勢力的進攻下成為了附庸。

希臘文明的自身因素,分析希臘城邦為了無力建立文明霸權!

我們先從希臘內部看看希臘城邦作為一個長期分裂的共同體,具有哪些特點?最終為何與地中海霸權失之交臂。希臘是一個典型的海洋海島文明,在地理位置上並沒有天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甚至連一個地理中心都不復存在。而且與其他文明古國不同的是,希臘它僅僅作為一個文化特徵和概念,而並非是一個國家,這在世界文明體系當中獨樹一幟。

但是希臘有一個自己最大的優點,那就是海島眾多,商業發達地理位置優越,對於非洲,亞洲和歐洲其他地區的交往,有著自己絕佳的地理優勢。在文明發展之初,雖然周邊文明也在發展,但相比較而言,各自處於相互孤立的狀態範圍內。相互接觸交叉的範圍和頻率並不大,一定程度上是各自發展的,即便希臘進行了大殖民運動,在各地建立了希臘城邦。對於其他文明有著更頻繁的接觸,雙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沒有爆發什麼明顯衝突。

而大殖民運動催生出來的小城邦與原來的城邦也並沒有從屬關係,雙方是平等的。各自都在維護自己的獨立。同時又由於希臘城邦及殖民城邦都處於小塊平原或者土地貧瘠的地方。所以殖民運動並不能使希臘文明自給自足,依然需要通過強大的商業往來維持整個文明的發展。在政治格局上依然處於小國寡民的發展之中。

而各自獨立的城邦化發展,雖然沒有政治上的從屬地位,但是由於在擴張的過程當中各個城邦之間的矛盾也十分突出,相互進攻對立,這種城邦之間的兼併造成了城邦體系之間的相互牽制。從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城邦領導整個希臘世界。

自然不存在一個強大的政治力量,能夠使希臘文明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希臘沒有能夠成為領袖的政治團體。其中的陸軍霸主斯巴達就曾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稱霸希臘。隨後不久雅典就成立了提洛同盟,並且與斯巴達就希臘霸權進行了爭奪,從而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場戰爭使斯巴達力量增強並取得勝利。

但是城邦危機也已凸顯,隨後雅典迪比斯克林斯等紛紛再次結成同盟,反對斯巴達。斯巴達被迫尋求波斯的援助,希臘世界一片混亂。在西部戰爭時期,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和雅典領導的提諾同盟是希臘城邦形成最大的兩個軍事同盟,在戰爭過後城邦危機時期。斯巴達雅典,科林斯紛紛成立自己的同盟,相互合作,共同對付有可能在雅典稱霸的城邦。

這使得希臘內部的政治經濟出現了分裂,根本沒有形成強大的整合市場。在陷入內亂以後喪失了外敵入侵時協調統一的抵抗能力。而且相互之間的同盟十分複雜,他們在政治上依然是獨立自主的同盟,也只是維護本幫的利益,並非是因為統一。而且長時間十分頻繁的分分合合,也導致了希臘社會的進一步割裂 最終在政治上希臘城邦分崩離析。

希臘文明西地中海霸權還未成型就被截止,從此不入西地中海

在外部壓力上,雅典的稱霸與衰落,最先反映在西地中海地區的殖民問題。在希臘文明的西部迦太基和羅馬相繼取得了地區霸權,但此時希臘的殖民城邦也已經在西西里義大利進行了早期殖民。甚至在高盧和西班牙地區也有希臘殖民城邦的建立。希臘人雖不是最早到達這一地區的人,但是卻是殖民速度最快的文明。

一系列城邦也基本構建了希臘文明在地中海周圍的貿易網絡。但是希臘殖民的結果並不是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依然是殖民城邦相互獨立。而這又給了迦太基和羅馬以崛起的可能,當時希臘在地中海地區的殖民和貿易就遭到迦太基人的競爭。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城邦,並且在西地中海穩步發展,逐步掌握了當地的貿易。

將其他城邦逐步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從而建立了強大的殖民帝國。迦太基人與希臘人在公元前580年發生了第1次衝突,迦太基人幫助各地的土著人反抗希臘殖民者,並且取得勝利,希臘城邦在西地中海地區的霸權還沒有成型就結束了。此後希臘人也沒有再踏入過地中海西部。迦太基很順利的建立了自己的西地中海霸權,並且進一步佔領希臘人的城邦。

而在希臘本土,雅典與斯巴達此時正在進行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希望通過對外作戰,領取更多的自然資源,填補雅典帝國的軍事消耗。所以進行了一場西西里遠徵,結果遭致慘敗。這是希臘殖民城邦與西地中海霸主迦太基進行西地中海霸權爭奪的一個縮影。

此後的希臘城邦不得不轉變其對外政策以適應新的國際形勢。一部分希臘城邦依然堅持獨立,一部分希臘城邦宣布歸屬於迦太基。還有一些人則希望羅馬能夠為自己提供安全和幫助,雖然當時的羅馬並不強大。但是當羅馬開始逐步接管希臘城邦的時候,大多城邦又開始反悔,進而與羅馬作戰。

然而羅馬的城邦統治政策很顯然優於傳統的羅馬城邦,可以為同盟者提供安全軍事保障。這贏得了很多同盟者的認可和支持。在義大利的很多希臘城邦,或是自願或是被迫脫離了雅典人,斯巴達人甚至迦太基人的控制,歸屬於羅馬,而希臘在西地中海的存在徹底退出。

失去霸權可能的希臘成為波斯馬其頓附庸,城邦危機使前期軍事優勢盡失!

在希臘文明的東部,東方最強大的國家,波斯帝國曾經三次率大軍進攻希臘半島。經過希臘城邦斯巴達和雅典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最終的作戰勝利,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波斯也並非對於希臘束之高閣。在隨後爆發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當中,波斯帝國在其中也發揮了積極影響。一方面雅典作為一個民主城邦,想要建立自己的雅典帝國,並且挑戰斯巴達在雅典的主導地位。

斯巴達在當時一方面通過同盟反擊雅典,另一方面採取積極的外交措施與波斯結成同盟。波斯借著希臘文明的這場城邦內亂,採取了較為靈活的外交政策,插手希臘事務,不斷援助一個城邦,打擊另一個城邦。並不局限於與斯巴達之間的同盟關係。希臘城邦相互牽制,使波斯在其中遊刃有餘,並且逐步恢復了對小亞細亞西岸希臘城邦的有效控制。

在前期的希波戰爭中,歷經三次作戰而未能達到的目標,因為希臘城邦之間的內部戰爭,波斯大獲其利。斯巴達並不是真的要將波斯作為自己的盟友,只希望波斯能夠對其進行經濟和軍事上的援助。波斯一開始也確實幫助斯巴達建立了海軍艦隊,並且成功擊敗雅典。但是斯巴達曾經許諾的將小亞西亞城邦讓與波斯帝國的承諾並沒有兌現。

波斯帝國隨即結好雅典科林斯結成反斯巴達同盟。經歷多次的分化瓦解,才鞏固了自己在小亞細亞地區的存在和主導地位。最終斯巴達從小亞細亞撤軍,同時也喪失了海上霸權。同時進一步幹涉斯巴達與雅典之間的爭霸戰爭,逼迫雙方共同籤訂了安塔爾西和約。宣布希臘所有城邦都享有自治權,希臘在亞洲的城市以及賽普勒斯全部為波斯國國王的財產。可以說這是波斯對希臘最大的勝利,希臘大陸實際上處于波斯帝國的牽制之下。

如果說地中海西部希臘喪失了原先有可能稱霸的機會,地中海東部希臘又因為自己的內戰而是波斯帝國佔儘先機。但至少兩者並沒有真正統治希臘,而馬其頓王國的崛起則是希臘文明獨立發展的終結者。

在希臘世界的城邦紛爭當中,波斯佔盡了先機,但與此同時希臘北部的馬其頓也開始崛起。雖然曾經的波斯在入侵希臘的過程中,馬其頓就被其佔領。但是馬其頓隨後脫離了波斯帝國的控制,並且接受了先進的希臘文化,進行了一場從上而下的改革,加強王權,削弱貴族。王國權力趨於穩定,並且與波斯希臘進行貿易發展經濟,組建了一支常備軍建立當時難以被敵方發現弱點的馬其頓方陣。

在希臘城邦因混亂之際突入希臘世界,很快取得了希臘世界的主導權。而且在此之前,馬其頓也在希臘城邦混戰當中對斯巴達予以援助。當其發動大規模徵服運動的時期希臘文明北部的城邦就已經歸屬於馬其頓王國。此外壓力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還通過打擊拉攏欺騙的手段,製造城邦之間的爭鬥和分裂,扶持親馬其頓派,掌握城邦主導權,進一步控制希臘城邦。

雅典和迪比斯共同結盟也無濟於事。最終在公元前338年希臘聯軍大敗於馬其頓,結束了希臘城邦孤立的局面,並且在科林斯召集全希臘會議,迫使希臘城邦臣服於馬其頓。淪為馬其頓人的附庸,希臘城邦世界由此衰落。

總結:文明繁榮因城邦而興,文明的結束因城邦至

可以說希臘文明的輝煌因城邦發展繁榮,希臘的文明主導由殖民而擴張至整個地中海。但是在西部競爭不過迦太基羅馬,在東部受制于波斯,最終北部的馬其頓崛起而統一希臘。希臘文明由曾經夢想著統治地中海,逐步淪為其他文明的附庸。

在這長達500年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希臘城邦的宿命,既有自然環境和文化特徵以及自身的城邦危機,也有周邊文明崛起以後,競爭環境的逐步激化的原因。希臘文明的生存空間逐步被壓縮,在失去西地中海以後,又被波斯帝國制約。在希臘文明發展最輝煌的時期,希臘的地緣政治環境並不樂觀,也由此成為希臘城邦世界衰落的直接原因。

相關焦點

  • 希臘地中海霸權與文明衰落
    也曾經希望以一種城邦制度的形式獲得整個地中海霸權,但是很顯然周邊的民族和國家並沒有給希臘人這樣一個機會。由於城邦同盟自身的一種分離性,以及周邊的迦太基羅馬,波斯馬其頓等國家的競爭,希臘人終究沒能建立自己的地中海霸權,並且在周邊各種勢力的進攻下成為了附庸。希臘文明的自身因素,分析希臘城邦為什麼無力建立文明霸權!
  • 雲石:不可一世的希臘文明為什麼衰落滅亡?
    很多人覺得,原因在於希臘文明的內耗。古希臘城邦體系下,各城邦雖然在文明體系上同屬一體,但政治上彼此獨立,互相攻伐不斷。這種政治的極端分裂,嚴重加劇了古希臘文明的內耗——雅典與斯巴達的百年爭霸,就是這種內耗的典型體現。而這種內耗的存在,使得希臘文明的整體實力大受影響,最終被新興的羅馬所滅。 那麼,這就是全部原因嗎?當然不是。
  • 希臘人為什麼沒能稱霸地中海?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希臘文明在愛琴海發展到巔峰時期,希臘人也沒有建立過自己的地中海霸權,隨後,希臘文明進入了衰落階段,稱霸地中海再無可能。希臘文明一直是一個獨特的文明,以城邦的形式發展,極具特色的地理位置環境人文環境造就了希臘城邦本身的政治經濟。希臘並沒能成為一個帝國,也沒能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所以也沒有辦法建立自己的地區霸權,這恐怕也是文明的一個遺憾。
  • 曹錫仁 | 南海文明與地中海文明
    我把這種在南海陸海地理空間由諸多亞洲國家族群的互動方式和生存方式所構成的文明稱作「南海文明」。但是,「南海文明」的概念是否能夠成立,這需要深入分析和論證。其中,從與「地中海文明」比較去觀察「南海文明」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把握其特徵的方法。然而「地中海」那些事我知之不多且不系統,於是只好求助於博聞強記、知識面甚廣的文聘元教授。
  • 埃及、希臘與羅馬:古代地中海文明
    ◎ 內容簡介本書是一部講述古代地中海諸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起源與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爾斯·弗裡曼以埃及、希臘與羅馬這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為切入點,帶領讀者全面回顧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東文明勃興,至公元600年古典時代結束為止,整個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歷史。本書超越了傳統的政治史框架,力圖通過文學、藝術、哲學、建築以及社會經濟等多種維度,全方位地介紹與解釋歷史。
  • 孕育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環地中海地區,為何沒有統一的語言?
    在我們的教科書之中,經常能夠看到以科學、理性、民主、法治等著稱的希臘、羅馬文化是地中海文明的主流。但在希臘、羅馬文明之前,在環地中海地區上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和克裡特文明。從尼羅河一直到地中海海邊的亞歷山大裡亞,古埃及帝國是最早跨越地中海,成為這片土地上第一個輝煌的文明。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世界體系理論與古代地中海各主要文明的興衰
    古羅馬是古代地中海地區世界體系的最重要的國家。歷經早期羅馬王政時代,於公元前510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徵服了義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 從城邦到大帝國:通過地圖了解下希臘文明的發展歷程
    邁錫尼文明滅亡之後,希臘文明出現了大約300年的「黑暗時代」。在這一段時間,愛奧尼亞人和伊奧尼亞人為了躲避多利安人的入侵,選擇遷徙到了小亞半島,後來建立了「伊奧尼亞十二城邦」,其中最繁榮的就是米利都。伊奧尼亞成為了黑暗時代和古風時代希臘的經濟重心和文化重心,出現了荷馬、赫西俄德、薩福等著名的文人。
  • 哀希臘: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如何沉淪的?
    希臘自詡是西方文明的源頭,這裡獨特的地理條件確實很適合海洋城邦商業文明的興起,並且孕育了歐洲第一個先進文明-雅典,以及第一個來自歐洲的帝國-馬其頓帝國。歐亞非之間的希臘雅典學園雖然海洋商業文明始於此(腓尼基或許更早),但希臘這塊土地也限制了其繼續發展,就好像埃及農業文明發展極早,但天花板也很明顯。布滿山地、耕地匱乏、腹地狹小、曲折破碎,這不利於希臘的統一,更限制其本身的生產力。
  • 歐洲最早古代文明:克裡特島的米諾斯文明,號稱希臘文明的搖籃
    歐洲最早古代文明:克裡特島的米諾斯文明,號稱希臘文明的搖籃克裡特島是希臘地區的第一大島嶼,它位於地中海東部的中間但行政上卻屬於克裡特大區。而經過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克裡特文明的發源地是古埃及和小亞西亞,而米絲路文明的發源地則是古希臘,而米諾斯文明的主要活動區域就是克裡特島。從歷史遺物來看克裡特島是地中海早期的一處貿易港口,並且在青銅時代之前,與小亞西亞保持著密切的商業聯繫。人們也把米諾斯文明稱作亞非古大陸文明的海島次生文明。
  • 2200年前的地中海霸權更迭,以及對羅馬帝國意識的影響
    在2200年前之前,地中海從未因一個統一的文明或民族而建立一個整體的文明架構,東西地中海都是割裂的,雖然也有經濟和人員的往來,但是從本質上是孤立發展的。而東西地中海之間真正在政治上的連接雖然並非從羅馬開始,但也確實由羅馬完成。
  • 希臘文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克裡特-邁錫尼文明初窺
    以這些故事為線索,我們可以大致勾勒出早期希臘文明的輪廓。01克裡特島之王——米諾斯克裡特島位於愛琴海南部,是一個東西走向的狹長島嶼,面積大約與武漢市相當。島上以崎嶇山地為主,盛產橄欖、葡萄等農作物,貌似只是地中海中的一座平淡無奇的島嶼。
  • 地中海時代的海權興衰,是如何決定帝國命運並影響世界格局的?
    那麼,海洋與文明,到底是如何決定帝國命運,並影響世界格局的呢?今天,我將以輝煌千年的地中海文明為例,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地中海時代的海權興衰,是如何影響帝國命運與世界格局的。地中海文明的起源:古希臘的崛起歐洲帝國對地中海的覬覦,在其絕佳的地理位置。
  • 【西方文明】 希臘城邦文明的發展
    今天為師要向你介紹的就是希臘.城邦文明的發展!世上萬物都是千變萬化的,變化是永恆的真理。而希臘城邦文明的產生也是在經歷了無數次歷史滄桑變革之後慢慢孕育出來的。且讓為師將它比作一隻小雞,細細道來。什麼是城邦?
  • 開創了大型政府行政機構,但東方文明卻衰落了,其原因是什麼?
    百家原創作者:樂心聊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樂心聊歷史,我們從歷史中可以知道東方衰落了。但是人類在政治、對自然界的探索、文學藝術以及其他的許多領域中還有大量未完成的事業。小編至今也還在探索,這一歷史性任務落在了歐洲大陸上。
  • 文明的風陵渡口:西方世界會逐漸走向衰落嗎?
    文明的風陵渡口:西方世界會逐漸走向衰落嗎?在這位專業是中國語言文學的教授眼裡,現代西方文明是建立在「叢林法則」和「霸權政治理論」基礎上,施行的是「霸權政治體制」。充分證明了他確實只是一位研究中國語言文學的教授,而對政治幾乎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 斯巴達是如何由「霸權」走向「衰落」的?
    一、在希臘,斯巴達的勢力已經達到極盛,沒有哪個城邦可以對斯巴達的軍事霸權構成威脅 斯巴達人對陸地和大海的控制權得到普遍認可,斯巴達的霸權時代就此開始。毫無疑問,來山德是斯巴達霸權體系的建構者,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講求實效的外交手腕是斯巴達取得戰爭最後勝利的保障。
  • 希臘文明的價值
    希臘和迦太基(Carthage)都曾是地中海世界的佼佼者,但二者被羅馬帝國徵服後結果卻大不相同。古希臘文明深刻影響了西方文明進程,迦太基則作為被徵服者而偶而被提及。兩大城邦結局為何如此大相逕庭?希臘民族經常思考如何才能活得像個人,所以哲學思想會在希臘開花結果。普羅泰戈拉是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哲學家,以辯才聞名。他說過一句至理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可以說是希臘人的基本理念。自然萬物雖然按照各自的生長規律而生存,然而,如果人類不存在,一切將失去意義。這種以人類為萬物尺度的主張是最早的人本主義,它主張萬物的意義是人賦予的。希臘人認為,有正確人生觀的人才能被稱作人。
  • 希臘化文明、絲綢之路與文明互動
    作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希臘化文明與絲綢之路」首席專家、南開大學教授 楊巨平  希臘化文明是在亞歷山大帝國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混合文明,它的出現和形成本身就是希臘古典文明與古代埃及希臘化文明之所以能在消失了近兩千年後重新受到學界的重視,同樣是由於它與當時和其後的東方文明產生了程度不同的聯繫與互動,在這些文明中留下了比較清晰的印記。甚至在地處歐亞大陸東端的中國,希臘化文明的信息和遺產在古代文獻和歷史遺蹟中也依稀可辨。這種具有「全球性」特點的文明互動,顯然與這一時期從中國通向地中海世界的絲綢之路全線貫通有關。帕米爾以東絲路主幹道所通過的地區,恰好是這一文明曾經存在和影響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