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景區幾乎是每一位到上海的遊客必去的景區,城隍廟見證了上海在明代的商業繁華。這座堪稱老上海中心的地標,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擴建於嘉靖年間,至今已歷經 800多年的歷史滄桑。落於上海最為繁華地區,城隍廟小吃,豫園等特色景點,到上海一定要去上海城隍廟看看,體驗那深厚文化底蘊。但是在景區內有一座「最委屈」的寺院,頗有特色的比丘尼寺院,但很多遊客卻過門而不入。
沉香閣舊名「慈雲禪寺」,佔地2378畝,是一處位於豫園商圈內的佛教寺廟。前往豫園旅遊觀光的遊客不在少數,但是去這座寺院燒香禮佛的遊客卻很少。沉香閣始建於明萬曆年間,重建於嘉慶二十年,改名為慈雲寺,但民間仍稱它為沉香閣。沉香閣以供奉「沉香觀音」而聞名,雖然原來供奉的觀音毀於那個動蕩不安的歲月,現觀音閣中供奉的是後來香港信徒們所捐贈的海瓊水沉香木的如意輪觀音像。今沉香觀音雖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儀態萬方,為佛中珍品。
閣前有四柱三門重簷牌樓,上有沙孟海所題的「沉香閣」三字。閣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伽藍殿和應慈法師紀念堂等。天王殿中彌勒頭戴天冠,右腳置於左腳上,此是彌勒在兜率天修行時菩薩相,為彌勒真身像,與一般寺院大肚彌勒迥異。兩側為四大天王,立姿,與一般佛寺坐姿不同。大雄寶殿正中為「華嚴三聖」。中為盧舍那佛,兩旁文殊、普賢立侍左右,還有梵天、帝釋兩天神左右護侍。觀音閣內供奉著沉香觀音,有「如意輪觀音」之稱。
沉香木是很貴重的一種木頭,經過很多年才生長出來的。沉香閣很多地方的優質沉香,進去參觀絕對讓你大開眼界。這是上海唯一供奉沉香觀音的寺院,據清同治《上海縣誌》載:明萬曆年間,潘允端負責督辦漕運,在疏浚淮河時打撈起一座沉香觀音。相傳這座沉香觀音是隋朝時東南亞某國王進貢給隋煬帝的,在運輸途中遭遇風浪沉於河底。後來潘允端便將其打撈上來在家中的佛閣中供養。後來家道中落,原本私宅內的佛閣也變作了寺廟,上海最著名的豫園就是潘允端修的私家園林。
地處城隍廟鬧市區,但是鬧中取靜,許多遊客都是奔著城隍廟核心區域去的,所以到這裡的遊客不多,一般都是虔誠的信眾。閣外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閣內卻是一片安靜祥和。溫暖的陽光,溫暖的老人,還看到在蒲團上打盹的貓咪。淡淡的檀香味道,靜謐中傳來居士們的誦讀聲。
來到這裡的遊客也都是靜悄悄地,深怕打擾了這裡的氛圍,是一個可以讓心安靜下來的地方。在沉香閣的上面坐一坐,喝點茶,看看景,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不知大家有沒有到過沉香閣,對於這裡都有哪些要說的,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