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原創]
新中國成立70年間,無論是從經濟、物質還是出行等各個方面都有著質的飛躍。近些年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汽車已經走進了每個家庭,駕駛員這個曾經神聖的職業,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的必備技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中國成立這70年來駕考的變遷史。
最早考駕駛證會是什麼樣子呢?在查閱了相關文獻後,發現這一時期內,學車是需要拜師學藝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考駕照制度也與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不相同。在新中國初期,想學開車只能跟著單位的老司機師傅學,每個單位按照名額進行分配,名額都是當時的車管所,按照該單位汽車數量來進行分配的。學車的名額分配到單位,還要經過各單位再次分配,所以說,在當時想學開車那是相當困難。
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不允許私人購置機動車,汽車都屬於公車,隸屬於各個機關單位。因此最初並沒有完整的駕考體系。
不但名額難,學車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當時那一代人學駕照可能要花上幾年時間,因為開車容易,修車難。那時候的修理廠非常少,所以司機不但會開車,也會一些修車本領。因此,學車就要從修車學起,學好了修車才能學習開車。
雖然學車的要求比較高,但實際路考的內容並不是很複雜。只有八米調頭、原地調頭、半坡起步等幾項,最後再學習理論知識。考試合格後先發實習證,一年考核期,考核期內沒有問題再換駕駛證。
不過當時雖然沒有汽車駕校這類機構,但是卻有著一些自行車駕校。主要因為當時自行車比較盛行,是那一時期的主要交通工具,甚至還能載客。再加上那一時期的自行車普遍都比較高大,比較難駕馭,所以也就出現了一些開放的自行車培訓機構。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汽車多媒體系統是如何發展至今的?
總的來說,這一階段學習駕照非常難,不但名額稀少,而且學車周期長,甚至需要掌握一定的修車技能,因此那段時間的駕照含金量也是非常高,拿到駕照的學員水平也非常高。司機也被稱為「神聖的職業」。
這一階段直到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在1984年,國務院發布了相關規定,從政策上明確了個人購買汽車的合法性,國家逐漸放開對私人購車的限制。
1988年在駕考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駕駛員考試和管理劃歸公安交警部門負責。這一時期的駕駛技術培訓主要還是依靠交警部門自己組織的駕駛培訓班、委託專業運輸企業開辦駕校以及技工學校的駕駛專業培訓班等途徑。因此,該階段雖然相對已經開放了駕考,但初期也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獲得了駕照。
到了1993年,駕駛員培訓和考試開始分開,交通部門負責培訓行業管理,而考核發證則由公安部門負責。這一時期有交警部門主辦的駕校、交警部門認可的社會培訓班,也有各大專院校辦的培訓班、原有的社會培訓班或駕校共存。駕駛員培訓行業更是魚龍混雜,市面上很難找到一家正規的社會駕校。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回顧汽車傳承汽車品牌基因的「時代印記」
相比較而言,這一階段的學車變得相對容易一些,但是學習的內容和考試項目並不輕鬆。學車也要像學生一樣,定時、定點上課。學習的內容不但包括駕駛技術和基礎知識,還要學習一些簡單的機械和汽車維修知識。主要是為了讓駕駛員既能學會開車技能,同時還要掌握簡單的維修技能。
當時的考試內容包括樁考、坡道定點停車和起步、側方停車、通過單邊橋、曲線行駛、直角轉彎、限速通過限寬門、起伏路等多項內容。
雖然這一時期駕考體系已經初具規模,但是昂貴的汽車價格也只有少數人能夠承擔,再加上高昂的學車費用,以當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確實難以負擔。這種狀況也一直延續到90年代中後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很多下海淘金的人逐漸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積累,路面上的汽車和學駕照的人才逐漸多起來。
改革開放後經濟逐漸市場化,駕校數量也像雨後春筍一樣湧出來。有數據統計,從2004年開始我國擁有駕駛證人數開始暴增,到2014年,駕駛證擁有人數已經達到3億。學習和考試的科目基本與現在相趨近,在這個階段,駕考政策也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化。
2007年4月1日,電子樁全面用於科目二考試。在2007年以前,考試過程中對成績的判別完全依靠人工,考官肉眼的判斷上會有誤差。電子樁的進入,對於考試的判斷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科目二的考生明顯合格率下降不少。
2010年4月1日,首次推出C5駕駛證(殘疾人專用駕證,只放寬雙下肢殘疾人士可以報考駕照),考生年齡最大放寬到70周歲。同時C類證的科目二考試內容採取訓練10項,抽籤考4項的模式。其中包括難度較大的繞鐵餅、限寬門、單邊橋等。
同時GPS高精度差分技術全面用於科目二、科目三的考試系統,並作為評判依據。同時推出了實習期不可獨自駕車上高速、闖紅燈由扣3分提高到6分等。
2013年1月1日,駕考迎來了大改革。取消了原來考試中的繞鐵餅、限寬門、單邊橋等項目,C類駕駛證由原來的「訓練10項、考試4項」改為「訓練和考試均為5項」。與現在的倒車入庫、坡起、側方、S彎和直角轉彎基本一致。
這一階段初期電子樁的應用對於考生影響很大,但後期改製取消實際用車中不實用的繞鐵餅、限寬門、單邊橋等高難度項目,降低了考試難度。考駕駛證無論從學費還是難度上來看都有所降低,但相比較而言,考生的整體技術水平有所下降。
2016年4月1日,駕考歷史上迎來了到目前為止最後一次大變革。考生可以根據自己時間和地址進行選擇考試時間和考場,並且放寬了考試科目順序限制。同時,對於老年人以及殘疾人的考試政策也進一步逐一開放並實施。
這一階段的駕駛證數量增加更快。原因在於各大駕校體系成熟,考駕駛證的代價也越來越小,所用時間越來越短。在整個社會都在講效率的同時,駕考也變得更加人性化,自己網上預約學車、考試變得更加自由。另外整個駕考難度也在變得更加人性化和趨向於實際應用。
這70年來,駕考基本經歷了這四次大的變革,從最早的跟著師傅學車;到改革開放後的首次對外開放;以及04年後的快速增長;最後到現在的體系結構完全成熟。駕考制度伴隨著我們一路走來,見證70年來,工業、經濟上的重大進步。
今天,我國駕考制度體系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並沒有加入國際駕照,但依舊取得不少國家的認可。像英國、義大利、德國甚至美國大部分州都承認中國駕照,只是在使用期限上有所限制。
總結:70年來,隨著汽車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汽車駕考也隨著歷史變化而發展,得到世界的認可。駕駛證的變化也是這70年來的縮影。未來汽車駕考將會是什麼樣?或許在自動駕駛技術再進一步的時候,駕考還將迎來巨大變化。
相關內容回顧: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汽車排放標準變遷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合資助中國品牌發展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推動行業發展的人物
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