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12月6日宣布《45周年,45個故事》項目正式上線。澳大利亞駐華前外交官華淑慧(左四)在臺上分享其在中國的故事。新華網發 宋家慧攝
新華網北京12月7日電(宋家慧)為慶祝中澳建交45周年,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6日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宣布正式上線《45周年,45個故事》項目。這個項目收集了45個由中澳兩國人民講述的故事,其內容涵蓋體育、藝術、科學、商務等諸多領域。
在發布會上,澳大利亞駐華前外交官華淑慧女士、在中國主持烹飪節目的杜海蒂、第一個到澳大利亞踢澳式橄欖球的中國運動員陳少良,以及為促進中澳電影交流作出貢獻的中國電影工作者耿聆作為講述者代表,分享了他們的中澳故事。
華淑慧是1973年設立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時來華的首批6位外交官之一,她在中國已生活了40多年。提及當年在人民大會堂與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會面時的情景,她至今印象深刻。
「當年我還是一個年輕的外交官,周總理看起來十分沉穩、睿智。」華淑慧表示,當時的中國還處在一個十分艱難的時刻,周總理肩上背負著沉重的壓力,他為推動中澳之間、中國與世界之間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杜海蒂是生活在上海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她主持的烹飪節目《洋廚房》已經在中國播出了17年。她在發布會上與大家分享了有關中國飲食的趣事。
12月6日,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宣布《45周年,45個故事》項目正式上線。杜海蒂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新華網發 宋家慧攝
杜海蒂說,每次回到澳大利亞的家中,她都要幫朋友和家人包餛飩,幾百隻餛飩本來想放到冷凍室慢慢吃,結果一天時間就被大家吃光了。
在談到中澳電影交流一事時,耿聆表示,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澳洲的電影人給了中國電影很大的支持。而現在,澳洲電影人開始分享中國的票房紅利,因為中國的電影票房已經從當年的數億元人民幣,增至2017年的500多億元人民幣了。
12月6日,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宣布《45周年,45個故事》項目正式上線。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安思捷在發布會上發言。新華網發 宋家慧攝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安思捷在發布會上表示,這個項目頌揚了中澳兩國之間多元化的群體與文化紐帶,從多個領域反映了中澳雙邊關係的深度與廣度。
她透露,1972年中澳剛建交時,兩國的貿易總額大概只有1.13億澳元(約合5.6億元人民幣),而2016年已達1600億澳元(約合7980億元人民幣)。
1972年12月21日,中澳雙方籤署了關於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