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我們能夠獲悉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根據殘留的文書復原當年建造金字塔的過程以及根據木乃伊還原古埃及人的面貌和人種來源。如果說起金字塔,我們一直以來都對它們是怎麼建造的而疑惑不解。要知道,古埃及最大的吉薩金字塔可是深處茫茫沙漠之中,那麼多的巨石在四千六百多年前是怎麼運輸到那裡、並精確建造的呢?
目前考古學家已經知道吉薩金字塔的石料的來源地:圖拉、亞斯文。圖拉離吉薩金字塔還比較近,僅24公裡;然而亞斯文離吉薩金字塔可是800多公裡的距離!對原始社會的人們來說是非常遙遠的了。
專家們最近從衛星圖片發現了古埃及人是如何將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搬運到指定
位置的可能解釋:河運。衛星圖像顯示,吉薩金字塔在幾千年前並不處於沙漠腹地,而是在尼羅河岸!在考古專家挖掘金字塔附近的土地時,他們發現了一處相當大的遺址——長約1500英尺的碼頭。當年的巨石是靠河運運往吉薩金字塔的。尼羅河改道以後吉薩金字塔才被遺落在沙漠之中的。你能想像金字塔在大河之濱、緊鄰著綠洲、水鳥在金字塔旁捕魚的景色嗎?而且根據專家們的考證,金字塔表面在最初並不是裸露的沙石,而是由白色石灰巖的外殼,這些石灰石正是圖拉的特產。所以古埃及金字塔在公元前2600年的時期是一群亮白色的水邊巨型建築!
從前人們認為金字塔都是由被皮鞭驅使的數十萬名奴隸建造的,然而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金字塔是由古埃及政府僱傭工匠建造的,而且這些工匠還會得到不錯的報酬,比如在工匠們居住的地方發掘出了大量啤酒和肉類的殘餘。這些工匠中包括當時頂尖的工程師,各個承包的團隊高度有序地建造者這一名垂青史的地標建築。並且金字塔的選址、結構都充滿著當事人們的智慧。最令人驚奇的是,金字塔的建築完美地運用了地磁場和磁軸與地球自轉軸稍傾斜的原理,建造在非常接近正北緯30度的29度58分51秒的線上,這一誤差使金字塔隨地球自轉運動而承受極小振幅,從而數千年屹立不倒。
始於2013年的對瓦迪港考古挖掘的成果震驚了世界:考古工作者意外找到了好幾整卷的埃及莎草紙文稿,有一卷竟長達數英尺!這些四千六百年前的莎草紙上的埃及象形文字多數仍清晰可辨。經過專家翻譯,原來這些文稿是一位叫做米勒的男人的工作日誌。米勒是胡夫金字塔工程的中層管理者,他直接被法老胡夫的異母兄弟-整個胡夫金字塔工程的總指揮監督。而之後在紅海沿岸發掘的一份古代的紙莎草文書被證實是一位名叫梅勒的督查官的工作日誌,他監督幾十名船夫運輸巨石塊從採石場到金字塔。
古埃及民族是那麼的神秘、宏偉,在四千六百多年前就為國家統治者建造了千年不倒的吉薩金字塔(當時中國還處於堯舜禹時期,沒有形成國家),真是令人感嘆歷史長河的漫漫無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