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洞裡有成千上萬隻不會飛的鳥類化石,很多巨型鳥已經滅絕

2021-01-08 睹圖

紐西蘭Martinborough地區的一個地洞裡有成千上萬隻不會飛的鳥類化石,其中很多鳥已經滅絕。(已滅絕的鴞鸚鵡化石。)

紐西蘭國家博物館脊椎動物館長Alan Tennyson說:「上千年前的稀有和已滅絕鳥類如鴞鸚鵡、鷸鴕、短翅水雞、恐鳥從隱蔽的入口進入洞中。這可能不是一個壯觀的洞穴,但是這個遺址已經成為了整個紐西蘭最富有的地方,包括近1米高的已滅絕的日鳽。」(日鳽的頭骨。)

Alan在2007年出版了一本紐西蘭已滅絕鳥類的畫冊,Alan手持日鳽的頭骨與畫冊中的日鳽做比較。

在100多年的時間裡,愛好者和科學家們從這個洞穴中收集了大約1000種鳥類遺骨化石,還有很多爬行動物的化石。

幾千年前,Martinborough地區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知的大面積的葡萄園。它被茂密的森林覆蓋,是不會飛行的鳥類和爬行動物的完美棲息地。

Martinborough地區大部分土地都是由石灰巖構成的,形成了許多隱蔽的洞。當時茂密的植被會掩蓋這些洞,不會飛的鳥一旦掉進去,幾乎不可能存活下來。

這個洞穴是1914年被一個獵鹿人發現的,從那時起,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洞穴裡進行了幾次探險,挖掘了幾噸的泥土和骨頭化石,第一次探險發生在1920年。(Alan指著1920年從洞中收集到的化石。)

最近的一次探險是在2017年3月,參與者包括AlanTennyson。(Alan拿著從洞中收集到的還未進行分類的化石。)

這些化石還沒有清理乾淨,但Alan能很輕鬆的辯認出鴞鸚鵡的喙、芬氏鴨子、甚至是大蜥蜴的下頜。(大蜥蜴頜骨化石。)

大量的化石被收集起來,到目前為止,在較大的鳥類中,有80隻鴞鸚鵡、7隻短翅水雞、25隻恐鳥、30隻鷸鴕、90隻芬氏鴨子、11隻紐西蘭黑秧雞和22隻日鳽。

儘管已經挖掘了很多化石,但Alan並不認為他們應該繼續挖掘,他說:「我們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清理、整理、識別和記錄我們已經擁有的大量積壓的化石。現在要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離開這個洞不再挖掘,讓這些化石在洞中完好的保存。未來可能會有更好的技術來幫助我們進行更系統的挖掘。」

相關焦點

  • 1500年前,馬達加斯加的巨型動物突然滅絕,當時發生了什麼?
    研究者認為,導致象鳥等諸多大型動物滅絕的原因,或許與人類活動有關。還是拿象鳥來舉例子,要知道,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鳥類都會飛,比方說非洲的鴕鳥,它們就是在陸地上生活的鳥類,曾經存在過的象鳥也是其中之一。象鳥體型龐大,卻並不會飛,同時,它們的行動也非常笨拙,這就導致它們非常容易被獵殺。
  • 這些滅絕的鳥類,都長跟遠古生物似的!第一種,骨頭能賣幾百萬!
    1、渡渡鳥 (1681年滅絕)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 要不是有人類,很多不會飛的鳥還活得好好的
    581種滅絕鳥類的分布,可以看出許多滅絕的鳥都來自島嶼上,比如夏威夷群島和紐西蘭 | sayol et al. science advances 2020.通過檢視化石和標本資料,在這581種鳥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166種不會飛,或者只有極弱的飛行能力的鳥。換句話說,在已滅絕的鳥類中,高達30%都是不會飛的。
  • 翼龍和鳥一樣都能飛,為什麼翼龍恐龍一起滅絕了,鳥卻能活下來?
    我們知道二疊紀末期和三疊紀初期的生物大滅絕是西伯利亞地盾火山引起的,那個覆蓋700萬平方千米,而6500萬年這次面積雖然沒那麼大,但它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綜合因素之一!翼龍和鳥類的來歷翼龍並不是會飛的恐龍,而是會飛的蜥蜴,翼龍誕生於三疊紀晚期,它們是第一群能飛的脊椎動物!
  • 要不是有人類,很多不會飛的鳥還活得好好的
    通過檢視化石和標本資料,在這581種鳥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166種不會飛,或者只有極弱的飛行能力的鳥。換句話說,在已滅絕的鳥類中,高達30%都是不會飛的。同時,這也讓已知存在過的不會飛的鳥類數量更新到了226種。
  • 最古老「神奇動物」化石揭示鳥類起源—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PHILLIP KRZEMINSKI 去餐館,你可能會吃到一塊「火雞鴨」:一種填在火雞肚子裡的鴨子裡的雞肉。 現在,古生物學家有了他們自己的「火雞鴨」版本: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現代鳥類頭骨,它早於鴨系,以及雞和火雞系的分裂,它還同時具有這3種動物的特徵。
  • 這種鳥類被稱之為模里西斯共和國國鳥,可惜已經滅絕了好幾百年
    但是隨著我們現代人類統治地球,而且地球不斷的進行破壞以及過度的開發,也導致了自然界之中其實很多的生物正在逐步的從地球上消失,就像是模里西斯共和國的國鳥,本來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鳥類,但卻從地球上消失了好幾百年。
  • 化石證據無法反駁,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進化論不對?
    根據最後的實驗報告表明,科學界發現物種的確是一種已經被認為滅絕的鳥類,學名為白喉秧雞。雖然是鳥類卻被命名為雞的原因是因為它不會飛,棲息地位於阿爾達布拉環礁區域內。這種鳥類滅絕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自然變化所導致的。這種鳥生活的是一片曠闊的海域,常年有海水衝刷侵蝕,隨著海平面的逐漸上升,陸地無法承受海水的壓力最終被吞沒。
  • 史上最昂貴的鳥,僅僅骨頭就超過一輛跑車,現在已經滅絕!
    鳥的種類非常的多,沒有人沒有見過鳥的,但是也很難有人能把全部的鳥類可以全部認出來,所以幾乎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最貴的鳥類是什麼?在國外就曾經有人僅僅拍賣了一種鳥類的骨頭就已經達到了440萬,這可是比一輛跑車的價格還要高,所以它也就很自然的成為了史上最昂貴的鳥類。這種最貴的鳥叫作渡渡鳥,曾經生活在模里西斯,但是現在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
  • 探索鳥類起源——有沒有比始祖鳥更為原始古老的鳥類呢?
    說到最早的鳥類,人們一定會想到始祖鳥。始祖鳥於1861年命名。它的化石是在德國索倫霍芬地區發現的,它的地層形成於侏羅紀晚期。始祖鳥作為最原始、最古老的鳥類,從一開始就成為進化研究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物種。作為鳥類和爬行動物之間的橋梁,始祖鳥在過去150年裡一直是科學家們的最愛。儘管關於始祖鳥的許多方面存在爭議,比如它的飛行能力?它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 新發現:恐龍滅絕前夕一隻「神奇的雞」化石 揭示現代鳥類的起源
    據外媒報導,一組由劍橋大學領導的科學家最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現代鳥類化石,比一百萬年前毀滅恐龍的小行星還要古老。這一發現被發表在近日的《自然》雜誌上,可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首例現代鳥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鳥類在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中倖存下來,而巨型恐龍卻沒有。這塊名為「神奇的雞」的化石頭骨保存很完好,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大量有關古代物種與現代鳥類對比的信息。
  • 恐鳥這種最巨大的鳥類之一為什麼在近代會滅絕?
    很多研究者都相信,巨鳥的原型是曾經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象鳥。象鳥是鴕鳥和鸝鶓的近親,高可達3米多,重可達400餘千克,是迄今為止在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鳥類之一。象鳥的腿部粗壯,頸部長而有力,體表覆蓋豎立的羽毛,喙部則像寬頭長矛。象鳥生存的時代可謂大型鳥類的盛世,除了它們之外,在大洋的另一側還生活著另外一些巨鳥,它們就是紐西蘭的恐鳥。
  • 鳥類真是恐龍後裔嗎?如果被證實,恐龍算不算是滅絕動物?
    說起來,很多人可能充滿了疑問:鳥和恐龍一點也不像,怎麼可能有親戚關係?不過,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鳥類的確極有可能就是從恐龍演化過來的生物。1860年,德國索倫霍芬附近出土的化石,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 南極發現史前巨鳥化石 頭骨約六十釐米長
    近期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描述,這種鳥類似現代信天翁,翼展可達6米,有能力在海上一次停留長達幾周的時間。 新發現的化石大約有4000萬年的歷史,是一隻大鳥位於下頜的部分頭骨,約12釐米長。分析顯示,這種鳥的喙部如石頭般堅硬,上面布滿了尖厲的鋸齒形骨骼結構,由此得名「骨齒鳥」。
  • 盤點動物史上十大滅絕巨型怪物和十大遠古巨獸
    &nbsp&nbsp&nbsp&nbsp1月6日消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很多十分強大的生物物種,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地球上也經歷了翻天覆的變化,很多物種比如恐龍等都已經滅絕,巨型怪物和遠古巨獸也已經成為歷史,離我們遠去。
  • 神奇的物種進化,曾經滅絕的鳥類又復活了?
    進化是一個神奇的過程,幫助生命適應新的環境和條件——一個罕見的機會,科學家們發現大約13.6萬年前,印度洋上一個小島上的一隻不會飛的鳥滅絕了,但數萬年後又重新進化回來。物種是由環境壓力塑造的,環境壓力有時會使進化成為一個可預測的過程。
  • 最早的現代鳥類祖先化石!這種「神奇雞」像雞又像鴨 不挑食逃過了...
    然而,這種鵪鶉大小的鳥類的有翼和喙的後代在那次大滅絕事件中倖存了下來,形成了一個包括現代雞和鴨在內的漫長的世系。研究人員於3月18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根據對這個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頭骨和幾塊肢骨在內的化石殘骸的分析,這種鳥與陸地鳥類和水禽最近的共同祖先關係密切。
  • 世界最大鳥有多大?高3米,蛋是普通150倍,還是被捕食滅絕
    一直以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觀點,都未曾獲得科學家們一致認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科普的鳥,可能說明一些問題,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儘管已經滅絕,但依舊保持著歷史上最大鳥的記錄。世界上最大的象鳥,究竟有多大?
  • 全球8大著名化石遺蹟:尼日2.5億年前鱷魚化石
    這些古代鱷魚的頭骨化石顯示,它們與其它生活在二迭紀時期2.9億年前至2.48億年前之間的任何動物都不同。對此,美國紐約骨骼治療學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克裡斯汀-希德博士表示:「它們屬於一種科學家認為在這之前早就已經滅絕了的動物群。我們的研究突出了氣候和陸地上生命進化的交互作用。」大約在2.5億年前,地球上很多陸地板塊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陸地,被稱為泛古陸。
  • 中國首次發現羅曼維爾雁鴨亞科鳥類化石(圖)
    本報記者 劉歡  昨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倪喜軍和同事在最近一次野外科考時,於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境的沙漠中發現兩塊珍貴鳥類化石,並最終證明是早已滅絕的羅曼維爾雁鴨亞科鳥類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