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何鴻燊逝世,享年98歲。
他一生致力於保護國家級文物。1988年,他捐獻黃楊木雕達摩像被故宮博物院藏;2009年,他拍到油畫《南京條約》、《世紀大典》《毛澤東主席會見希斯》和青銅雕塑《毛澤東》、《鄧小平》等五件藝術品,全部捐贈給國家博物館。
可能大家最為熟悉和了解的是豬首銅像和馬首銅像,何鴻燊先生分別於2003年和2019年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
這豬首銅像和馬首銅像是什麼來歷呢?相信大家都清楚,它們是屬於圓明園的十二生肖獸首。
圓明園是清代大型皇家園林,始建於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在清室150餘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之所以取名海晏堂也是有講究的,「海晏」 一詞取意「河清海晏,國泰民安」,《文苑英華》唐鄭錫《日中有王字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河,黃河;晏,平靜。「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黃河水流澄清,大海風平浪靜。此語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頌世界和平的吉祥涵義。
當時乾隆看到西方的噴泉後,感覺非常的神奇,於是就想讓西方的傳教士結合中國的特色打造一批中國的噴泉,稱之為大水法,於是命令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製作,起初郎世寧建議採用西方裸女的方式進行設計,但是被乾隆拒絕了,根據中國的習俗和認知,這有傷風化,於是郎世寧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設計了十二生肖的樣式,並推薦法國耶穌會神父蔣友仁監督修建,再由清朝宮廷匠師製作。
這十二生肖是立在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噴水臺南北兩岸12石臺上。南岸分別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岸則分別為醜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亥豬。這些肖像皆獸首人身,頭部為銅質,身軀為石質,中空連接噴水管,每隔一個時辰(兩小時),代表該時辰的生肖像,便從口中噴水,起到了報時的作用;正午時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時湧射噴泉,蔚為奇觀。
圓明園獸首銅像為什麼珍貴?乾隆盛世,清王朝國力強盛,工藝水平處在巔峰,這在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上表現得尤為充分。
首先,它所用的銅是專門為宮廷所煉製的合金銅,內含諸多貴重金屬,與北京故宮、頤和園陳列的銅鶴等所用銅相同,顏色深沉,內蘊精光,歷經風雨而不鏽蝕,堪稱一絕。
其次,它是由專門為皇帝服務的宮廷造辦處工匠們精心製作的,鑄工精整,表面還以精細的鏨工刻劃,動物絨毛等細微之處皆一鑿一鑿鍛打而成,清晰逼真,鼻、眼、耳等重點部位及鼻上和頸部皺褶皆表現十分細膩,不見一絲馬虎,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有意思的是,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由中國宮廷匠師製造,而設計者是郎世寧等來自歐洲的藝術家;因此銅像既具有濃鬱的中國傳統審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藝術的特點。
更為重要的是,它們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傳承。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大肆搶掠並火燒圓明園後,大量珍寶流落海外。十二生肖的獸首被割掉帶走,身體則不知去向,而後十二生肖獸首一直下落不明。直到1980年,也就是圓明園被焚毀120周年的時候,猴首和豬首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
截至2019年11月,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在內的七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其中,豬首銅像和馬首銅像由何鴻燊先生分別於2003年和2019年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國無償捐贈鼠首和兔首。2019年11月13日,何鴻燊將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回歸圓明園永久收藏。據傳龍首在臺灣。其餘四尊即蛇首、雞首、狗首、羊首則下落不明。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十二尊已回七尊,除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對國人而言更重要的是它們象徵著中國的屈辱史,因此十二生肖獸首回歸也就成了中國的一件心頭大事。相信國家的日益強大,其餘五尊獸首終會回歸祖國,實現十二生肖獸首的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