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參考,俠客島,東魯虯髯客
媽的! 陸客一條龍就是國民黨引進的,從出團登機,接送交通,住宿餐飲 遊點觀光 回程登機 全部中資經營,一人八天七夜3000人民幣,一切當然東摳西省,早就一堆人說用爛車跑山路早晚出事,國民黨卻為馬英九政績選擇視而不見,臺灣要進中央山脈的遊覽車一定要歐洲車還完全不得改裝,才能應付中橫公路持續爬坡的路況,並長期使用不至於零件過早損耗,鬼才知道中資一條龍用甚麼爛車,何時聽臺灣團出遊出事? 因為這些中資交通公司只服務陸客啦!! 這幾年陸遊團出這麼多事故,真是草棺人命.
為什麼臺灣團進中央山脈一定要歐洲車? 因為臺灣團出事賠到旅行社倒都賠不完,而陸客出事中資旅行社只要聯絡家屬處理後事,賠償部分有保險公司處理,旅行社換個名子就行,現在知道為什麼臺灣人反對陸團來臺了吧,因為錢都是中資一條龍在賺,臺灣賺不到也就算了,還有賠不完的保險金及處理不完的事故,貓眼的各位要來臺請自由行吧.
截至15年2月「臺灣遊」事故一覽表:
2009年1月14日,南京靈谷寺赴臺灣宗教參訪團的兩名僧人在臺灣身亡。淨然住持被發現死在床上, 純如法師墜樓而亡。
2009年4月,廣東旅遊團所乘坐的遊覽車在臺北的鬧市區新光三月的附近,居然起重機的吊臂砸下來,砸中了經過的旅遊車,造成了三死三傷
2009年05月01日 大陸一遊客在臺灣南投墜樓死亡
2009年5月23日,一輛搭載31名大陸遊客的遊覽車行經阿里山公路92公裡緩下坡處,疑因閃避突然衝出的山羊,車右側擦撞山壁,造成9名乘客受傷,其中2名有骨折現象,傷勢較重。
2009年05月26日一名隨旅行團到臺灣旅遊的75歲大陸女性遊客,25日在南投埔裡鎮下榻的旅館浴室內死亡
2010年1月,一名大陸遊客在臺灣花蓮太魯閣被落石砸中死亡
2010年4月18日,臺灣阿里山公路83.5公裡處,今天下午發生小型巴士與休旅車對撞車禍,造成10名來自北京的遊客分受輕、重傷,其中5人傷勢較嚴重,轉送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急救中
2010年10月21日,因暴雨引發大面積坍塌,249名大陸旅客受困,20名大陸遊客死亡。蘇花公路一面靠山,一面靠海,行駛在這條路上,能一覽太平洋壯觀的景色。但是這條路是開鑿在峭壁上的,山體大多以土石結構為主
2011年03月26日 一輛搭載30多名江蘇遊客的旅遊大客車26日在臺南市與一輛拖板車發生相撞意外,造成車上7名大陸遊客受傷,拖板車司機死亡
2011年04月27日 阿里山事故涉5個陸客團 12死1失蹤 臺「觀光局」表示,目前該事故已造成12人死亡1人失蹤
2011年5月臺灣旅遊大巴載15名遊客撞崖 大陸客肋骨被撞骨折
2012年02月17日 大陸旅遊團在花蓮遭遇車禍 16人重傷1人死
2012年4月2日,一輛載有大陸遊客的遊覽車上午在臺灣南投中臺禪寺附近撞樹,6人受傷
2012年7月7日,哈工大附中教師旅行團在臺灣新竹發生車禍,造成1死39傷
2012年8月3日,大陸遊客在臺灣華聯遭遇車禍,造成33人受傷,其中3人重傷
2012年8月24日,廣州遊客在臺灣嘉義遭遇車禍,造成24人受傷,其中3人重傷
2011年3月26日,一輛搭載30多名江蘇遊客的旅遊大客車在臺南市與一輛拖板車發生相撞意外,造成車上7名大陸遊客受傷,拖板車司機死亡
2011年4月27日,臺灣嘉義阿里山小火車發生翻覆意外,造成5名大陸遊客死亡,百餘遊客受傷
2011年4月27日,臺灣阿里山小火車發生翻覆意外,5名遊客死亡,百餘受傷
2011年5月8日,一輛載有15名上海遊客的旅遊大巴在臺灣南回公路雙流森林遊樂區附近路段不慎擦撞山壁,致使多名遊客受傷。事發後,受輕傷的4名遊客被送到醫院治療,除1人留院觀察外,其他遊客傷勢無礙
2011年6月12日中午,69歲的河南遊客賀維壽隨團在墾丁貓鼻頭遊玩時失蹤,當地警方和海岸巡防隊連續搜尋了兩日,失蹤者仍未找到。搜尋者猜測賀維壽有可能在靠近海岸時失足落水,掉入海中遇難
2011年6月25日晚,一輛載著廣西旅行團的遊覽車沿著阿里山公路(臺18線)下山時,突然被一顆落石砸中。落石貫穿車頂,斷裂的結構劃傷大陸遊客何慧嬋人中部位,經送醫治療,所幸並無大礙
2011年7月10日,一輛搭載浙江旅行團的遊覽車疑因剎車失靈,在阿里山翻覆,造成6名大陸遊客和1名臺灣導遊受傷
2011年9月29日,一輛載有大陸雲南團遊客的遊覽車在南投縣竹山鎮發生連環車禍,與一輛小貨車、兩輛轎車追撞。一名轎車駕駛員送醫,到院前失去生命跡象。共5人受傷包括小貨車的駕駛員及遊覽車上3名大陸遊客與導遊。傷者被送往秀傳醫院
2011年9月30日,一輛搭載大陸遊客的遊覽車在行經阿里山公路45.5公裡處時,不慎追撞前方房車。李姓臺灣導遊腳部受傷送醫,其餘17名陸客僅受驚嚇
2011年10月1日,一輛載著陝西省遊客的遊覽車,上午行經臺灣桃園縣大溪鎮時,車輛遭滑落的路樹、電線桿壓到,車體受損,4名旅客輕微擦傷,所幸沒有生命危險
2012年1月24日,來自上海的遊客李冠一在花蓮境內步行時,因沿途燈光昏暗,加上大雨造成視線模糊,被一名騎乘摩託車的遊姓臺灣民眾撞倒在地。警方到達現場時發現李冠一已呈現昏迷。救護人員立即施行急救,並將其送往花蓮某醫院。25日零時許,李冠一因傷重宣告不治
2012年2月17日,一輛載有32名大陸遊客的遊覽車在臺灣花蓮發生翻覆事故,10重傷、12輕傷,其中1名重傷者一度失去生命跡象,後經搶救已恢復生命跡象
2012年2月17日傍晚在大陸旅遊團在臺灣花蓮發生翻車事故
2012年4月2日,一輛載有大陸遊客的遊覽車上午在臺灣南投中臺禪寺附近撞樹,6人受傷
2012年4月18日,在日月潭,2艘搭載大陸遊客的遊艇於準備停靠朝霧碼頭時不慎擦撞,造成7名陸客輕微擦、挫傷,送醫包紮後均無大礙,肇事原因可能與船長人為操作不當有關
2012年7月7日,哈工大附中教師旅行團在臺灣新竹發生車禍,造成1死39傷
2012年7月23日,臺灣南投縣名間鄉疑因天雨路滑、視線不清,發生遊覽車追撞事故,載有大陸湖南省旅遊團的遊覽車受創較重,車上26名陸客由消防救護車送醫檢查,其中24人輕微撞挫傷,所幸均無大礙
2012年8月3日,大陸遊客在臺灣華聯遭遇車禍,造成33人受傷,其中3人重傷
2012年8月24日,廣州遊客在臺灣嘉義遭遇車禍,造成24人受傷,其中3人重傷
2012年9月24日,北京中國國際旅行社組團、臺灣知見旅行社接待的大陸觀光團於花蓮縣豐濱鄉發生翻車事故,造成至少4人重傷、26人輕傷
同日下午,另外一個大陸旅遊團在阿里山公路也發生兩部遊覽車與一輛小客車追撞的車禍。小客車被夾在兩部大車之間,車身嚴重受損,不過沒有人員傷亡
2012年9月29日晚,南投縣竹山鎮發生連環車禍,一輛載有大陸雲南團遊客的遊覽車與一輛小貨車、兩輛轎車追撞,其中一名轎車駕駛員送醫,到院前無生命跡象,5人輕重傷,包含3名大陸遊客
2013年4月5日,一名53歲的大陸籍張姓男子隨團至臺北故宮博物館參觀拍照時,不慎摔落平臺,送醫後傷重不治身亡
2013年4月22日,一輛搭載20名上海遊客的旅遊車在臺灣阿里山公路發生車禍,與砂石車對撞,兩車右側車頭全毀,所幸大陸遊客僅受驚嚇和輕傷
2013年4月22日,臺灣阿里山公路發生車禍,一輛搭載20名上海遊客的旅遊車與砂石車對撞
2013年4月23日,一名約40歲的大陸男性遊客在臺北陽明山失足墜谷,不幸身亡
2013年5月5日下午,兩個大陸遊客團搭乘的遊覽車在臺灣花蓮發生擦撞事故,這兩輛車共有18人受輕傷,所幸沒有人有生命危險
2013年6月19日,一輛搭載浙江旅行團的遊覽車在臺灣阿里山公路發生一起事故,遊覽車衝撞排水溝擋土牆,造成臺灣籍導遊不治身亡,7名大陸遊客受傷
2013年9月19日下午,臺灣花蓮太魯閣公園燕子口步道,有落石砸中大陸遊客,一對母女及一名男子被砸中,3歲女童送醫後宣告不治
2013年12月18日,來自大陸山東的遊客團乘坐的遊覽車在臺灣臺東縣與一輛卡車相撞發生車禍,卡車司機重傷不治,遊覽車上有12名大陸遊客受輕傷
2013年12月23日,一輛搭載39名大陸遊客的旅遊團遊覽車從宜蘭頭城鎮準備前往花蓮太魯閣,遭後方砂石車追撞,遊覽車後方保險杆及車燈損毀,車上9名大陸遊客輕傷
2014年2月27日,一名赴臺旅遊的69歲陳姓大陸遊客在宜蘭員山踩船遊湖時,疑似因急著上岸上廁所,在船上站起時重心不穩,導致小船翻覆落水。雖然陳姓大陸遊客身上穿有救身衣,但因雙腳卡在船內,被悶在水裡逾20分鐘,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
2014年9月1日,下午接近5時許,臺灣五楊高架南下46.2公裡處,有1輛遊覽車後方引擎蓋起火。19名大陸乘客被緊急疏散,索性無人受傷。待火勢熄滅,車廂後方已被燒得面目全非。
2014年11月21日,大陸男子梁愷昕與肖姓友人到臺灣遊玩,向臺灣的卜姓友人借哈雷重型摩託車開上公路,不料在北宜公路疑過彎時壓到貓眼石而不慎摔車,不治身亡
2015年2月4日,臺灣復興航空墜機,已有22名大陸遊客遇難
引深閱讀:
「還敢去臺灣玩嗎?」這可能是島上大家最想問的問題。出門在外,媽媽有交代,要毫髮無傷回家來。看到火後慘狀,網上開始流傳科普貼,萬一遊覽車起火後該如何應對。赴臺遊十之八九離不開乘坐遊覽車,要去玩還安全嗎?
島叔人在臺北,覺得這次不幸可能是小概率事件。事故真相和技術上的細節,不難釐清,一切只是時間問題。倒是「火燒車」延燒出了另一個問題,生生讓災難和救援主題開始跑偏。
事故前,一組「重新感動,一個沒有中國客的臺灣」照片海報就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
嘆息
一組13張海報,搭配著來自寶島的明媚風光,上面鮮明印著歧視大陸觀光客的句子。或許始作俑者都沒有想到,會在對岸實打實引發軒然大波。有大陸微信公號引過來,立馬就突破10萬+。心傷之餘,大家不由自主的討論,看到這個廣告,你還會去臺灣旅遊嗎?
如果說火燒車事故引發的是旅行者人身安全的恐懼,歧視陸客海報觸發的是民粹排異風潮下的心靈不適甚至反感。前者易去,後者難除。
不過海報在短時間內被臺灣觀光部門給澄清了。臺灣觀光部門負責人撇清關係說,這是民間社群所為,雖屬言論自由,但站在友善觀光的立場,反對用貶抑、歧視等不友善言論宣傳臺灣。島叔通過臉書一查便知,一個反馬英九的粉絲頁叫做「馬的報報」,炮製了這場鬧劇。雖然號稱歡迎「觀光局」免費採用,但跟臺灣公權力部門委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有《旺報》記者針對鬧劇寫下了一段反省的文字,為了襯託,歷數近年來島內發生的陸客事故:「有整車翻入海底,有被高樓吊梁砸中,也有車禍身故。」然後感慨說,「若是大陸網民當時就發布赴臺死亡之旅、臺灣是全球最危險旅遊區這類言論,臺灣人作何感想!」
19日凌晨寫下的這段文字,本想將心比心。但當天下午,就出現了24名大陸遊客死亡的火燒車事故。一聲嘆息。
臺灣網站上對租「遊覽車」的建議。此次事故目擊者就看到出事大巴車「搖搖晃晃」
說事
知乎網友、臺灣交大交通運輸相關專業的大陸畢業生「邱團長」這樣解釋:臺灣大巴車死亡率,近10幾年來,一直排名所有車型榜首。臺灣旅遊大巴絕大部分為拼裝車,外購底盤加自製車身的作坊式,在生產設計和製造上均無法滿足安全需要,更無法跟整車廠比較。同時,臺灣旅遊大巴安全類法規缺失,現有法規無約束力,老舊車型沒有退場機制,陸客的12年車齡限制遠不符合當前安全需求;客車種類分類不合理,旅遊業者改造的乙類大客車,遠不能滿足安全需求,甚至與規定背馳,驗車也不規範,代理驗車服務還是存在。
作坊式的車輛改裝生產現場
底盤加工後的車體結構
火燒車事故本是展現善意、人道和愛心的絕佳機會,卻又成了部分人炒作仇恨、對立和冷漠的平臺。似乎又回到海報鬧劇的原點。
即使臺灣在一刻不停追查火燒車的責任歸屬,還是有部分不理性的臺灣網友藉機拿死亡陸客說事。
有人說,死了26個,簡稱426,「 死阿陸」,天意。可能有人不太懂,島叔多說一句。「死阿陸」和「臺巴子」一樣,都是咒罵不雅的字眼。有人在PTT上直言不諱:「沒人逃出,全車滅。還好都是支那客。火烤26條支那豬,爽。426哈哈,裝慈悲的也太好笑。爽,我替那裝清高的人說。燒死你們。報應。」在汶川大地震時, 就有「懂歷史」的網友說,當年228時鎮壓民眾的21師,都是汶川一地招的。於是,別有用心的「報應」說出爐。這兩天,島內網絡風行的「第一屆向中國道歉大賽」中,部分臺灣網友更出現了「鞭屍」的言論。
豈止幸災樂禍愛嘴炮,簡直泯滅人性石頭心。別忘了,還有兩位是臺灣當地同胞。
臺灣東森新聞FB頁面圖 來源:公眾號「為你寫一個故事」
兩岸知名的前「立委」邱毅忍不住發言說,火燒車慘劇發生後,網路上尤其是PTT網站,呈現不少幸災樂禍,辱罵支那豬、支那賤畜的文字,他們從太陽花被綠營鼓動以後,就從陰暗角落走了出來。
島叔在臺灣的友人就此直接評論說,洪素珠被抓出來公審,但她是個人嗎?她後面的「臺灣民政府」是少數人嗎?說中國難民滾出臺灣,到這次說火烤支那豬,不都是一脈相成,沛然眾成嗎?
在輿論場上,極端言論天然具有放大效應。無怪乎在大陸網站上,網友對這類歧視特別敏感,老覺得對岸極不友好。
撕裂
有消息說,火燒車的原因可能源於電路起火。電路起火可怕,有人腦路點火更可怕。為了報復大陸人不看戴立忍的片子,就要殘酷的426 ?
把視野放寬來看,從帝吧出徵,到拒絕「中國客」的海報事件,再到最新互嗆的「道歉大賽」,兩岸正在網絡上互斫善意根基。 你轉發「留島不留人」、「夷平臺灣」的言論到臺灣,我回復「支那豬死好」、「他國事務」的言論到大陸。連一個火燒車的不幸事故,都會讓人找到藉口炒作。民粹點火甚至火上澆油,引導兩岸民意列車對撞,最終哪一方能獨善其身?
這種在海峽兩岸引發的情感撕裂,跟之前島內的本省外省議題引發的撕裂何其相似。販賣敵視與仇恨的火焰很簡單,火一旦燒起來,破壞力和吞噬效果就不是縱火者所能控制得了了。盯著火燒車說出426的薄情,炫耀臺灣的美景配上刺激的標題,絕非聰明之舉。8年來臺灣各界辛辛苦苦累積起來的美好形象,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會敗壞乾淨。
就事論事,兩岸民眾無論是誰,旅行中的人身安全固然重要,環境友善確保的心靈安全還不是同樣不能少!互相玩髒的,最終是汙誰耳目辱誰尊嚴?經過這些年的彼此開放,以及淘寶、中國字幕組等正向交流,大陸和臺灣民眾的關係並不像某些極端分子挑撥地那麼差。PTT論壇某些板塊確實有「反中」情緒,但這不見得是臺灣網友的主流看法。
曾幾何時,理性成了最稀缺的網絡資源。在臺灣對大陸的「道歉大賽」中,有個點讚數最多的留言是這樣的:「我們臺灣發生了一場陸客旅遊時遭遇不幸的事故,但仍有部分的網民出現幸災樂禍的言行,而在這邊我譴責這些人的言行舉止,完全無法認同嘲弄他人的不幸。」
留言的人,是原來「太陽花學運」的代表人物。
走進科學文章,只為探尋真理,您的一次傳播可能會照亮無數人的生命!
☆最有價值的閱讀,從體驗 走進科學 開始,嚴謹並理性的她,值得您關注並置頂。
長按以上二維碼可關注本公眾號,十幾位中科院院士都關注了公眾號「走進科學」(k95028),讓我們一起,看破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