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繼推出智慧養老頤年卡後,又推出了一項方便老人搭乘公交車的便民福利,即老人只需刷身份證就能免費乘車。目前,深圳一些公交線路已開始分批安裝老年人身份證識別設備,相關司乘人員也開始進行專業化的查驗操作流程培訓。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一些人已經越來越不習慣帶各種卡出門,包括身份證。在不少場合,電子身份證也同樣可以派上用場。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卻未必如此,諸如身份證、老年證、銀行卡等等,依然是他們習慣使用的物件,因此老年人刷身份證即可免費乘車的措施,確實可以方便一些老年人出行。
自上個世紀70年代後半期以來,我國的死亡率和生育率均呈逐步下降趨勢,由此開啟了人口老齡化進程。有研究表明,到2053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4.87億,屆時,世界上平均每4個老年人中就有1個生活在中國,中國老年人口比發達國家老年人口總和還多16%。
與之相應的則是另一組數據。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人,但6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僅為6.7%。這意味著很多老人事實上已被「數字鴻溝」阻擋在信息社會的大門之外。
此前,一段「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爭相上「雲」,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智慧型手機深度捆綁。也因此,一些老人在疫情期間上不了公交車;好不容易去了醫院,因為掃不了碼,又被攔在隊伍外邊……「數字鴻溝」有加深之勢。
也因此,國務院辦公廳不久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要求各地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這份《實施方案》就是為了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
未來已來。讓老年人儘快融入信息社會,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題中之義,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此方面也已有了積極的嘗試。
比如日本政府就明確描繪了「5.0社會」的全景圖,提出了實施目標,很多就是為了適應老齡化的社會現實。日本政府認為,老齡化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居住在偏僻地區的孤寡老人遭到社會拋棄,因此力推無人機送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物流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給居住在偏僻地帶、交通不便的老人提供最便捷的服務。另外通過普及人工智慧家電,比如空調、電飯煲、微波爐等等,為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據媒體報導,在一些老年大學,智慧型手機班最為火爆,這表明老年人有著融入信息社會的強烈願望。社會各界有責任為他們提供更多便利,深圳推出讓老年人可刷身份證搭乘公交車的措施,就是很好的開始。
【來源:晶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