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陰那山,感受碧水傳情、山巒疊翠,處處芳菲浸染

2020-12-07 信中人休閒吧

陰那山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其東南為大埔縣英雅鄉,距梅州市區40多公裡,是梅州首屈一指的勝景名山,人稱粵東群山之祖。陰那山秀甲潮梅,名播閩粵,與羅浮、南華鼎峙齊名,並稱「粵東三勝」。

遠眺陰那山非常雄偉壯觀,陰那山為粵東第一名山,山上森林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其高峰為五指峰,主峰高達1298米,其餘均在千米以上,因形似五指拿雲,故名五指峰。

整個山峰高聳入雲,十分的雄偉壯觀,登上陰那山的頂峰,山頂海撥1298米,站在山頂,見到周圍群峰林立,山峰還各有不同的形狀。向遠處俯瞰低處的群山,山嶺彎曲蜿蜒但又成一列列的,交叉相連的山峰共同組成一條條山脈,在山頂感覺雲好像特別低,仿佛觸手可及,讓人心情舒暢,心胸開闊。

人間四月,花兒吐豔、柳枝婀娜,碧水傳情、山巒疊翠,處處芳菲浸染。

相關焦點

  • 四月,思念如風,山巒疊翠,處處芳菲浸染
    春風清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靜聽心靈的聲音,四月的天空韻染了芳菲的故事。一份份生日祝福讓我陶醉在美麗的春日裡,與溫暖有約,與陽光相伴,與真情相依。感謝著親人和朋友的牽掛,在這個幸福的日子裡,我只想安靜地守望春天,安靜地在每個花開的季節裡相守相約。
  • 山巒疊翠,碧水蜿蜒,宿遷湖濱新區驚豔了誰的時光?
    山巒疊翠,碧水蜿蜒,宿遷湖濱新區驚豔了誰的時光? 山巒疊翠,碧水蜿蜒, 湖濱新區驚豔了誰的時光? 山巒疊翠,鮮花爛漫 美麗的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綠樹青蔥,鮮花爛漫, 浪漫美景,令人怦然心動!
  • 山巒疊翠,碧水蜿蜒,湖濱新區驚豔了誰的時光?
    山巒疊翠,碧水蜿蜒,湖濱新區驚豔了誰的時光?美麗的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綠樹青蔥,鮮花爛漫,浪漫美景,令人怦然心動!山巒疊翠,碧水蜿蜒,湖濱新區驚豔了誰的時光?轉自:宿遷市湖濱新區旅遊局。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非第一原創,請私信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 陰那山旅遊度假區
    陰那山旅遊度假區位於離梅城46公裡的梅縣雁洋鎮,其東南為大埔縣英雅鄉。陰那山勢呈東北一西南走向,綿延300餘裡,婉蜒起伏。目前風景區範圍6.6平方公裡(自然保護區4.3平方公裡)。陰那山突起於梅江平原之上,峰巒疊翠,山勢雄奇,雲封霧裹,冬季山頂有積雪。
  • 山巒疊翠,正是楊梅成熟時
    此時,身旁放著新作《山巒疊翠弦紋瓶》。生活賦予了創作更多的靈感:山林的翠色,楊梅的紅顏,遠山的青色,交織成了如絲如縷的關於生活和自然的情感。這一次,我在這件《山巒疊翠弦紋瓶》的身上加上了藍色釉料,條痕中的填釉經過高溫變成了深沉的紅褐色,像是成熟的楊梅色,此刻,青與藍,與紅互相結合,結果十分令人驚喜,大自然的河流山川植物就這樣映照在它身上,使瓶的造型呈現著一種自然、質樸、健康、活潑之美。
  • 跟著財興土特產看陰那山日落
    來源:財興土特產,日期:2019-11-13 陰那山位於梅縣雁洋鎮與大埔縣大麻鎮交界處。山勢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300餘裡,蜿蜒起伏。
  • 山巒疊翠,陽光灑下的金黃
    ❤️大概人只有離開城市,才能更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走一段山路,道路蜿蜒曲折,兩旁大山壁立千仞,如若站在山上看,這些車輛是像火柴盒一樣吧,走路的人更是渺小如螞蟻吧。走過映秀汶川的時候,兩旁的山體和一些舊房還有十年前的傷痕,一邊新縣城熱鬧,十年了,生生不息。下午從汶川出發,向馬爾康出發。
  • 山巒疊翠皖東南
    宣城積極倡導「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發展理念,創新機制,多措並舉,大力實施「森林進城、森林圍城」等一系列生態林業工程,著力塑造「山巒疊翠皖東南,水墨詩韻新宣城」的森林城市風貌,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全面提升。  宣城是中國十大森林食品產業示範基地和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之一。
  • 「粵東三勝」陰那山
    陰那山是梅州首屈一指的勝景名山,與羅浮、南華鼎峙齊名,並稱「粵東三勝」。從梅縣雁洋鎮到大埔縣西北角的英雅鎮坑尾村同屬一脈山體。五指峰在陰那山之巔,形如人手,挺拔向上直插雲霄。前山有萬福寺,後山有靈光寺,都是唐代高僧潘了拳和尚結茅修真的地方。
  • 旅遊區建設:陰那山風景區,龍巖寺、綠窟潭風景區
    本期我們將為大家介紹旅遊景區的建設——陰那山、龍嚴寺、綠窟潭。陰那山在粵東獨佔奇偉,與羅浮、南華齊名。由梅城乘車東行50多華裡,即到陰那山唐代高僧潘了拳始建的靈光寺(初名「聖壽寺」)。的確,陰那山的山川景色,雲霓素裹,變幻奇麗,人們百遊不厭百看不煩。正如古詩所云:「陰那九十九山峰,峰峰怪石抱長松。鐵橋琪樹側空架,石洞白雲朝暮封。黃木百圍巢仙鶴,茶湖千丈鎖蛟龍。「流水杳然去,白雲空自飛。踏山們蘿徑,吾樂亦忘歸。」眾多文人墨客為陰那山旖旎風光留下的墨跡,寄託了人們對此地山林的依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