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日子,我國首艘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的意思就是表示可下潛的航行器完全降落至海床上,能夠主動,安全地擱淺。
本次奮鬥者號降落的深度高達10909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眾所周知,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就八千多米高,而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是完全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的。由此可見,海溝的深度是有那麼的深不可測!
我國此次潛水任務的成功代表了載人潛水器的最高水平。距離揭開海溝神秘的面紗更加近了一步。
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海底就像另外一個世界神秘莫測。我們知道深度越深的地方,壓強就越大。高達1萬多米的海溝可以說是一個高水壓的地方。海溝內部黑暗無比,溫度極低,氧氣極其缺乏,可謂是地球上生存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為了更加形象地說明海溝水的高壓強,就拿真實的案例說明下:著名導演卡梅隆成功挑戰了潛水海面深處11千米的目標。雖然在此幾小時內拍攝了很多珍貴的影像,但是危險重重,可以說是拿自己的生命來做賭博。當他處於11千米的深度時,就好比10萬人的力量一直壓在他的身上,可見海溝水的壓強是多麼的高.
在地球上海洋佔據著主要的位置,其中海洋的面積大約佔據70%,陸地的面積佔據30%。我們知道地球是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組成。馬裡亞納海溝地理位置是在菲律賓的東北部,處於太平洋底,歐洲大陸和亞洲大陸之間。
它的形成時間大約在6000萬年前後,由於海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之間的碰撞,海洋板塊的巖石經過俯衝就插入了大陸板塊之下,由此就形成了一條條溝壑。慢慢地隨著時間的遷移就變成了現在深不見底的海溝。截止目前的數據統計,馬裡亞納海溝全長2550千米,平均寬70千米。
我們見到的海洋生物大多都是在海洋表面生存的,海洋生物按照大魚吃小魚,小魚吃磷蝦的順序在不斷地循環著。在前面我們提到馬裡亞納海溝生存環境是極其的惡劣,那地處黑暗之地的海溝究竟會有海洋生物的出現嗎?
答案是會有的,只是相比於海洋表面,生物的多樣性就大大地減少些。在我們的認識中只要是魚類生物都是有魚鱗的,它就像是一種魚的保護罩,可以有效保護魚膚免受傷害。然而生活在海洋深處8000米的魚類生物:獅子魚卻是和其它的魚類大不相同,它們卻沒有魚鱗。不僅如此,即使深處超高的壓強下,依然還能自由自在地暢遊在大海之中。
除了獅子魚外,還有海參、多毛類、雙殼類等足類、腹足類和端足類動物。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在此區域內也發現了很多罕見的生物,比如具備透視能力的桶眼魚,可見血管位置的歐氏尖吻鮫,自身可發光的巨口魚,小飛象章魚,水母章魚,褶胸魚,食骨蠕蟲等。其實這裡還有很多生物未被人類發現,在未來的日子中仍然需要人們不斷地探索。
有關海溝的探索一直以來都是人類不斷追求的目標,海溝深處獨特的神秘性質往往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的遐想,在此之前,人們在8000米左右的位置發現了一種魚類,對此人們議論紛紛就在猜想是否在海溝深處深藏有未被發現的「巨龍」?
通過我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的探索,發現了在海底10909米處是沒有龍的存在的。於是就推翻了人們認為海底深處存在龍的觀點。
我們知道日本處於亞歐板塊最東端的位置,經常發生地質活動。距離馬裡亞納海溝約有200公裡,日本每年都會向馬裡亞納海溝的方向滑行約10釐米的距離,人們由此猜測是不是最終的日本會被埋沒在海溝中?因此人們也提出了海溝危機說。
其實如果日本按照每年向海溝滑行10釐米的速度進行的話,未來還是要經過好多年的時間才會存在埋沒的現象,到那時候就連我們人類的存在還是一個未知數。
感興趣的話,別忘了添加關注,我會為你持續推送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