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一天天臨近,高三的孩子們都在全力以赴備考。然而,小靜(化名)卻由爸爸陪同著走進了仙嶽醫院的心理諮詢室。
大考在即
女兒像變了一個人
小靜和爸爸踏進諮詢室的模樣給心理諮詢師陳志敏留下了深刻印象——父女倆臉上的表情幾乎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神情憂鬱、眉頭緊鎖、呼吸緊促……
小靜爸爸列舉了很多細節來說明孩子近三個月來的糟糕狀態:上課複習聽不進去,回家後注意力不集中,布置的習題卷沒辦法都完成,晚上還總是要到半夜一兩點才能入睡;有時候心情很焦躁,發起脾氣來經常把習題撕了揉成團到處丟;讀書讀不進去就用拳頭打自己腦袋等等。
「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小靜爸爸沮喪地說,以前這孩子還是很乖巧聽話的,學習成績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麼在這關鍵時候掉鏈子,「我真怕她考不上重點大學,甚至連本二都有問題。」
考試焦慮
大部分受爸爸影響
小靜爸爸的最後兩句話引起陳志敏的注意。在與小靜單獨談話後,陳志敏確定,小靜正處於明顯的考試焦慮中,而她的焦慮大部分都是受爸爸的影響。
原來,從初中開始,爸爸就給小靜定好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考上重點高中,讀理科,然後考上某大學,畢業後從事某工作等等。爸爸常常告訴小靜,高考一定要考上重點大學。對此,小靜感到壓力很大,擔心自己要是高考出岔子,整個人生的方向都會偏移父親的設想。她在複習的時候,常擔心會漏掉某個重要知識點,偶爾上課走神也擔心不已,可是,越擔心就越容易走神。如此惡性循環,小靜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處於神經緊繃的狀態,而成績的下降及父親有意無意的責備,都讓她覺得辜負了父親的期望,壓力越來越大,情緒也變得越發煩躁和焦慮。
陳志敏說,面臨重要考試,其實有部分孩子的焦慮是受父母的影響,父母本身的「考試焦慮」 及對高考重要性的反覆強調,有時會帶給孩子很大壓力,像小靜就是在父親的影響下產生了「高考失敗整個人生就失敗了」的錯誤觀念,從而壓力倍增,陷入緊張焦慮無法自拔。當人們把一件事情看得越重要,就越容易對這件事情的結果產生擔憂。高考確實是孩子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性考試,家長們會擔心會焦慮是正常的,只是這樣的焦慮情緒如果過度了,那無形中的「焦慮場」就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衝刺時刻
多陪孩子散步
對於這些有著「高考焦慮」的家長,陳志敏給出了以下建議:
1、面對高考,不僅是孩子,家長也要學會保持平常心,不要一味地和孩子強調高考的重要性,也不要反覆和孩子說「要是高考考不好你的人生就完了」之類的話;
2、面對出現學習焦躁情緒的孩子,要多鼓勵他,讓他相信自己有應對高考的能力,要給孩子傳遞信心,臨近高考,最重要的還是鼓勵和支持,而不是批評和否認;
3、在高考備考的過程中,也要讓孩子適當地放鬆,家長可以抽半天時間和孩子一起到戶外散散步或者做一些輕度的運動,彼此都緩解一下對高考的緊張情緒;
4、進行一些簡單的放鬆訓練,如深呼吸活動、音樂放鬆訓練、肌肉的緊張鬆弛練習等等,這些都是放鬆心情的有效方法。(文/記者 楚燕 通訊員 李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