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全稱「捷克共和國」,是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同時也是歐盟成員國之一,與德國、奧地利等國家接壤。另外,儘管捷克國土面積僅有78866平方公裡,19年末人口數量約1065萬人,但人均GDP卻超過2.2萬美元,對應工業產業發達,其部門分別有機械、化工、冶金、電力以及玻璃製造等,然後對外貿易、旅遊業和財政金融等屬於該國主要經濟支柱,其中尤其外貿佔該國經濟比重較高,屬於推動國內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動力,促使GDP超過2400億元。既然捷克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那麼國內經濟實力處於什麼水平呢?
首先,捷克加入歐盟的時間相對較晚,確切時間為2004年5月1日,但在捷克加入歐盟後不久,世界銀行就將其列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因此,截止今天捷克屬於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不過在歐盟成員國的影響力相對較弱,尤其GDP總值跟德國、法國相比差距較大。另外,捷克擁有獨立主權,18年實現GDP總值約2445.4億美元,同比增長2.8%,增速約比歐盟高出0.9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促使國內經濟處於較高水平,並且在中東歐各國中發展較好,經濟實力超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
其次,捷克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在19年經濟增長乏力,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GDP同比增長2.4%,較上年下滑0.4%,實現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56447.40億克朗,按兌換美元平均匯率折算,大約相當於2460億美元,名義GDP增量超過10億美元,部分經濟指標在上年基礎上實現平穩增長,其經濟在歐盟27國中屬中等偏上水平,其中進出口貿易、工業、旅遊業對該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高,對應人均GDP達2.3萬美元以上。換句話說,捷克經濟發展主要動力是家庭消費和外部需求的增長,其綜合經濟實力超過羅馬尼亞、希臘、匈牙利以及盧森堡等13歐盟國家。
總的來說,雖然捷克佔地面積較少,人口數量也僅有千萬人左右,但在中東歐16國中經濟發展較好,同時作為歐盟成員國之一,對應GDP總量位居前15強,另外,該國工業高度發達,對外進出口佔國民經濟比重較高等,所以,國內經濟實力處於高等水平,尤其在東部歐洲國家中更是如此,從而捷克位居發達國家的行列,不過最近幾年內經濟處於下行期,部分產業增長乏力,促使經濟頂壓前行的態勢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