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奧食卡愷賢廚道」關注並置頂
跟我一起煉匠心,關註上圖二維碼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修得匠人精神,將使餐飲人無往不勝!
蘇菜、浙菜和閩菜給人的感覺是差不多的,特別是蘇菜和浙菜特別相近,因此也有將兩者一起稱為江浙菜。這三種菜系口味都偏清淡,擅長做水產品,並且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為主,那麼這三種菜繫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江蘇菜,簡稱蘇菜,為中國四大名菜。早在二千多年前,吳人即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一千多年前,鴨已為金陵美食。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臺柱。在清代的時候,蘇菜流行於全國,相當於現在川菜、粵菜的地位。乾隆帝南巡的時候,曾經到蘇州的得月樓做客,嘗到江南美味後,非常高興,口稱蘇州為天下第一食府。
組成
主要以南京、揚州、蘇州、淮安、徐州、海州六種地方菜組成。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揚州菜清淡適口,刀工精細;蘇州菜口味趨甜,清雅多姿。
烹飪方法
蘇菜擅長燉、燜、蒸、炒。
特點
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代表名菜
烤方、水晶餚蹄、清燉蟹粉獅子頭、金陵丸子、白汁圓菜、黃泥煨雞、清燉雞孚、鹽水鴨(金陵板鴨)、金香餅、雞湯煮乾絲、肉釀生麩、鳳尾蝦、三套鴨、無錫肉骨頭、陸稿薦醬豬頭肉等。
菜品賞析
▲水晶餚蹄
▲鹽水鴨
▲清燉雞孚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和明清時期的發展,浙江菜的基本風格已經形成。
組成
浙菜主要有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個流派所組成,各自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烹飪技法
以炒、炸、燴、熘、蒸、燒6類為擅長。
烹調特點
選料講究,烹飪獨到,注重本味,製作精細。口味注重清鮮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態講究,精巧細膩,清秀雅麗。
特產
富春江鰣魚,舟山黃魚,金華火腿,杭州油鄉豆腐皮,西湖蓴菜,紹興麻鴨、越雞和酒,西湖龍井茶,舟山的梭子蟹,安吉竹雞,黃巖蜜桔等。
代表名菜
杭州卷雞、幹炸響鈴、杭州醬板鴨、湖州千張煲、荷葉粉蒸肉、杭州醉魚、龍井蝦仁、金華甜豆水晶蝦、極品醉蟹鉗、杭州蝦爆鱔、杭州醬瓜、東坡肉等。
菜品賞析
▲東坡肉
▲杭州醬板鴨
▲杭州卷雞
▲極品醉蟹鉗
▲龍井蝦仁
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經歷了中原漢族文化和當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漸形成。福建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旅外華僑從海外引進的新品種食品和一些新奇的調味品,對豐富福建飲食文化,充實閩菜體系的內容,也曾發生過不容忽略的影響。福建人民經過與海外、特別是南洋群島人民的長期交往,海外的飲食習俗也逐漸滲透到閩人的飲食生活之中,從而使閩菜成為帶有開放特色的一種獨特的菜系。
烹調技法
蒸、煎、炒、熘、燜、炸、燉為特色。
烹調特點
湯菜要清,味道要淡,炒食要脆擅長烹製海鮮佳餚。
組成
最早起源於福建閩侯縣,在後來發展中形成福州、閩南、閩西三種流派。福州菜包括泉州、廈門菜,菜餚淡爽清鮮,重酸甜,講究湯提鮮,閩南菜包括漳州一帶,講究作料調味,重酸辣。閩西菜包括長汀及西南一帶地方,偏重鹹辣,烹製多為山珍,帶有山區風味。
閩菜三大特色
一長於紅糟調味,二長於制湯,三長於使用糖醋。
代表名菜
除了招碑萊「佛跳牆」外,還有七星魚丸、烏柳居、白雪雞、閩生果,醉排骨、紅糟魚排等等,均別有風味。
菜品賞析
▲佛跳牆
▲七星魚丸
▲醉排骨
本文整理自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臺觀點,轉載好文目的在於資源資訊共享,增進業界交流,不作其他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
《餐本道》平臺《大董與意境菜專欄》,已經開課了,掃碼進入學習吧!
《餐本道》平臺《世界廚王:戈登拉姆齊專欄(百集烹飪秘笈合輯)》,已經開課了,掃碼進入學習吧!
奧食卡愷賢廚道
每天都有廚藝乾貨更新
19萬+廚師都在看
你還不來關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