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山道彎彎的記憶

2020-12-24 風雅餘音

人到了晚年,總喜歡回憶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往事、舊事。我也一樣,30年前在煤礦工作生活的情景時不時在腦海中冒了出來,歷歷在目,揮之不去。

我們家是煤礦世家,父親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在煤礦當幹部。父親去世後我們三姐弟都頂職招工入煤礦。1974年元月,我頂職進入金竹山煤礦託山工區,被安排在採煤六隊下窯挖煤。那時的工農差別特別大,能跳出「農」門端上「鐵飯碗」,不是一件容易事。

煤礦不比一般的工廠,它存在五大自然災害: 水、火、瓦斯、冒頂、矽塵。這些災害時刻威脅著礦工的生命,下窯的人被稱作呷陽飯、走陰路,等於埋了沒死。有句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窯拱子生兒打地洞。」

我下井剛一年多,就遇到了工作面垮頂的安全事故。粗大的木支架被攔腰折斷,大面積的矸石煤塊傾洩而來,把我和另外一個工友嚴嚴實實地堵在裡面。我當時感覺天都塌下來了,死神已悄悄來到身邊。轉而又想,反正一個人無牽無掛,只是家有高堂老母放心不下。但這是因公犧牲,礦上會有撫恤金給老母親的,這樣我也可以放心了。於是情緒穩定後,我們就開始自救。用扒子和雙手使勁把煤塊和矸石扒開。這樣經過一天一夜的掙扎,終於從鬼門關爬了出來。

我那時剛參加工作地面工種是35.7元/月,井下放寬一級41.8元/月,糧食指標定量最高標準,每月54斤大米。我每月工資41.8元加上井下津貼可領到50多元,按月給母親30元,餘下20多元做生活費和零花錢。糧食指標54斤沒有什麼結餘,井下工作辛苦,能量消耗大。一餐三兩米一缽的飯要吃兩缽,做晚班一天要吃四餐。

那個時代是計劃經濟,煤礦只講求產量,允許政策性虧損。因此為了完成產量,時不時組織高產日、高產周。礦部的宣傳工具大張旗鼓地發出高產動員令,廣播沒日沒夜地喊個不停。動員機關和地面後勤人員全力以赴支援井下,在這些人員中,有一批美女礦花格外引人注目。她們頭戴礦燈礦帽,身著工作服,英姿颯爽下到千米深處的巷道,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眾多單身礦工的眼球。這些五大三粗,陽光之氣十足的礦工們,見到有美女前來相助參戰,更是幹勁倍增,信心十足。他們憐香惜玉,時刻照顧著這些靚妹子,生怕累壞了她們。

我從那時學著向礦上寫廣播稿,宣傳礦工兄弟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後來又向《漣邵礦工報》投稿,每每看到自己的文章變為印刷體鉛字的時候,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

金竹山煤礦群山環抱,翠竹青青,綿蜒起伏,山道彎彎。數以萬計的礦工家屬在這片黑土地上,一代接著一代地揮灑青春與熱血。他們用青春的汗水甚至生命,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共和國建設的能源,在祖國煤炭建設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金竹山煤礦不僅為國家做貢獻,而且藏龍臥虎,人才濟濟。從這崎嶇不平的彎彎山道上,從千米深處的長長巷道中,走出了一大批文壇、政壇方面的人才: 他們有著名作家、省作協主席譚談,著名書法家、省書協副主席劉廣文,資深記者、原《中國煤炭報》駐湖南記者站站長謝春陽(已故)。政壇上有原土硃工區主任吳道雲,後晉升到國家煤炭工業部任職。他們全都是在礦山井下摸爬滾打出來的,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和洗禮。

三十年過去了,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我在金竹山煤礦工作生活十多年,金竹山算得上我的第二故鄉。我與煤礦有解不開的情結,抹不去的記憶。我懷念那裡的進班汽笛,我懷念那時的高音廣播,我懷念礦山的彎彎山道。

有詩為證:

詠 煤

黑不溜秋少顯名,

燃燒自己暖蒼生。

粉身碎骨心甘願,

奉獻光明一片情。

相關焦點

  • 山道彎彎
    之前,三清山在我腦海中是一座有著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之山。山之「道」有多深,是否可以用時間或者空間的概念來回答?  次日凌晨,霧比人起得更早,我是踩著霧的腳後跟開始登山的。霧越來越濃,好幾次我想透過雲霧的迷茫,尋找那道金色光源。登山路上,泉歌打著舒緩有致的節拍在那彎彎的山道上時隱時現。
  • 劉高友 山道彎彎
    山道彎彎我家門前有一條涓涓小溪。這條小溪從西邊的蛤蟆山下出發,一路穿林越澗,跳跳蹦蹦的向東流去,匯入洛河的懷抱。在它所經之處,留下了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這笑聲千百年來一直迴蕩在兩岸山谷之間,也跳躍在父輩們的鼻梁尖上。
  • 美好的初戀,是一條彎彎的小船(原創文化詩篇)
    在那小荷包一樣的年輪裡,夾著我美好的回憶,有外婆口袋裡帶著汗香的水果糖,還有小船一樣彎彎的,是她迷人的笑眼,她,是我今生的初戀。美好的初戀,是一條彎彎的小船。美好的初戀,是一條彎彎的小船。我仿佛看到,那迷人的海洋上,你像一條彎彎的小船,自由快樂的漂向遠方……美好的初戀,是一條彎彎的小船。
  • 石徑花牆暖陽樹隙,山道彎彎鳥語拈皺
    石徑花牆暖陽樹隙,山道彎彎鳥語拈皺。茅亭風絮紫陌,心舟欄幹淡泊。空山墨韻,醉筆素箋文字塗鴉。心緒桃源詞句,襟懷若詩原野。於無聲處聽弦歌,流鶯音畫推波逐浪。鄉戀情愁庭榭夢翼,遠方粉垣黛瓦馬頭牆。丹青潑墨,雕柱酒香茶韻。
  • 書評丨山道彎彎 水路迢迢——讀《湖南古代交通史》有感
    山道彎彎 水路迢迢 ——讀《湖南古代交通史》有感 文/蔣集政 最近,湖南省交通運輸廳編志辦主任蔣響元先生送我一部專著——《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湖南古代交通史
  • 她是80年代珠影演員,主演《山道彎彎》成名,曾與郭凱敏演感情戲
    到了1981年,她就獲得了在《山道彎彎》中出演女一號的機會。作為並不是靠顏值而成名的女演員,王雁在《山道彎彎》中很好地把握了女主人公金竹的心理,通過金竹與大猛、二猛的感情糾葛,弘揚了社會正氣和家庭美德,鞭撻了舊的社會習慣勢力,人物性格鮮明,情節曲折感人。
  • 那一條彎彎的山路(原創)
    那一條彎彎的山路依然坐如鐘站如松每次回家他都等在小路口如站崗的哨兵筆直筆直沐浴在晨光熹微裡站成一道風景告別時那彎彎的小路延伸作孤獨
  • 彎彎的雪痕——(寒枝墨人書法原創)
    雪花飄飄灑灑漫天飛舞眼前是一條條一串串彎彎的雪痕這一條條一串串彎彎的雪痕不啻是人間如歌歲月多彩人生裡最美的印記精彩的寫照!永遠定格在我們人生歷史的長河裡!
  • 彎彎的月亮,悠悠的情懷
    《彎彎的月亮》這首歌是百聽不厭,歷久彌新。這首歌的創作者是李海鷹,《彎彎的月亮》這首歌有流行歌曲的元素也有古典音樂的雅典,更是融合了民族風格,在當代音樂界有突出的貢獻。思念成疾《彎彎的月亮》這背後隱藏了道不盡的思念,一個人背井離鄉在他鄉看到故鄉月的時候,這撩人的清輝,讓你想起來了遠方的親人或愛人,心潮激蕩,海鷹曾經就是愛情愛情提筆寫懷,在清輝的照耀下把這溫婉柔美的思鄉曲表達出來了。
  • 信宜市白石山道彎彎,三輪摩託車和兩輪摩託車相撞,場面令人揪心
    信宜市山區道路,山道彎彎,開車要小心駕駛,注意交通安全,否則的話,導致交通事故,兩損俱傷。
  • 原創現代詩《雨淋溼了記憶》《梯田》
    配圖/網絡雨淋溼了記憶文/只為一人飄香漫天的雨,凝望雨巷,指尖滑落的沉睡墨色,任蔥蘢的青春記憶,蕩漾起無盡的思緒。似曾相似的浪漫,道不清說不明,想捨棄,又不忍忘記。也許,你在那海角天邊,沉睡溫柔的港灣,也許,你在那亭臺的半月彎彎,盡享月夜朦朧的浪漫,風和雨與你無關。
  • 曲曲彎彎長又長
    原標題:曲曲彎彎長又長 這盤旋蜿蜒努力延展的,豈止是一條曾經的古道,及滿山遍谷忍辱負重的青檀,它更是一部人類文明的發育史…… 這「曲曲彎彎」的,是一條曾經風光、現在卻像個落寞老者,被時光棄於荒草荊臻中的青石山道。 人們現在稱它為「九華古道」。
  • 蛻變後的寨灣村:彎彎的水,彎彎的人家,彎彎的美
    彎彎的寨灣,彎彎的水,彎彎的人家,彎彎的美。曾幾何時,蠻河在交通上給寨灣人民帶來了許多的不便,而今蠻河卻是寨灣的幸福與財富。彎彎的蠻河,在寨灣有九道彎,蠻河日夜不息,淙淙流水,養育著寨灣的一方兒女。如今的寨灣村,風景優美,空氣新鮮,交通方便,天時地利人和。喝著蠻河水的寨灣人民,沐浴著黨的好政策,日子過得像蜜一樣,像芝麻節一樣,一天比一天好。
  • 現代詩:小路彎彎-唯有童年小路彎,眷戀從心繞(韻海一粟原創)
    小路彎彎往事似煙消,歲月催人老。滿目瘡痍不再眸,只羨春光好。淚眼訴衷腸,血跡埋荒草。唯有童年小路彎,眷戀從心繞。小路彎彎春風剪去了冬季的嚴寒將萬物復甦盛放沃土伴著芳香嗅醒了熟睡的痴蟬你我沐浴著春天的甘露與朝陽。
  • 彎彎系列之一:月兒彎彎照九州
    在我的記憶裡卻多是溫馨。「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月落烏啼霜滿天」,等等,這些背得滾瓜爛熟的詩詞,無不引起我對月亮的懂景、崇敬和敬畏。 總之月亮在記憶裡是很好玩卻玩不著的東東,如今想起來只能是淡淡的鄉愁。那時候,「志在四方」就是我們的嚮往,有點「孩兒立志出鄉關」的意思。小時候的寒假暑假,我小小年紀就出了縣,看起了城市裡的「火樹銀花不夜天」。30年前,第一次出遠門,經過徐州,路過南京長江大橋的時候,正是華燈初放時節,萬家燈火勾起了我第一次出遠門的壯懷。後來經上海中轉到閩南,完成了第一次出遠門。
  • 彎彎系列之一:月兒彎彎照九州
    在我的記憶裡卻多是溫馨。「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月落烏啼霜滿天」,等等,這些背得滾瓜爛熟的詩詞,無不引起我對月亮的懂景、崇敬和敬畏。小時侯,常常跟著月亮來回走,「月亮走,我也走」仍然能勾起我對孩提歲月的回憶,那時候苦啊、甜啊,且不去管他。
  • 小芳、喬宇傑唱響「吉祥九曲美麗卓資」主題歌《九曲彎彎繞團圓》
    實力派歌手小芳、喬宇傑最新單曲舒暢遼闊,充滿著鄉土氣息在一輪明月的映襯下,與炫麗的焰火交相輝映,仿佛奏響了一曲幸福的田園交響曲由欽苑文化、雲龍音樂出品、張世斌張建華作詞高雲龍作曲為卓資縣「吉祥九曲美麗卓資」文化節打造的原創主題歌,在第二屆卓資縣「吉祥九曲美麗卓資」文化節首度亮相、震驚現場幾萬觀眾
  • 從東川到昭通,看看公路轉了好多個彎彎
    風塵僕僕的年輕人,難得有「到此一遊」的閒暇,於工作的繁忙中,不時打卡,添上也曾有「閒」的記憶,算是一份自我安慰。該有的身體力行的感覺,想有的身到心到的體驗,顧得上最好,實在顧不上,好像也就只好顧不上了。那一天,從東川跑到昭通,一路彎彎拐拐,沒咋個歇氣,直接跑出個「打卡」的味道。山高水長,沒去細細體味;山川靈氣,憑公路邊一瞥,已可品味。
  • 謝廣森:紫道彎彎傍小河
    起源於村西的馬頭山山腳,匯入村東龍山山下另一條大河的入口處,長約3公裡、寬僅10米左右。村前這條小河小的雖沒有一個正規的名字。但它卻像一條翡翠式的項鍊,串起了我童年時光的所有足跡;串起我在老家擁有過的——最為快樂、最為難忘的一些記憶。因而,在外工作的我,每當回到老家,除了經常到村子的屋後山,到那些小山道上默默地走走爬爬之外,而走得最多的地方,還是這條彎來彎去的小河河邊。
  • 聆聽 | 韻涵:小路彎彎,那盞心燈
    小路彎彎,那盞心燈作者丨韻涵  朗誦丨紅韻 一縷晚霞,纏著七色的彩帶,倔強而執著地繞在夕陽的黃昏。西山託著半臉落陽的餘輝,婆娑在嶙峋的山尖鬥芳菲。        凹凸的石板路上,參差不齊寫滿了歡喜和昔日的蹉跎,在素淡簡雅的幽靜裡,條條光滑的石板上,鐫刻了綿長的憂和樂……        四季打磨了坎坷,歲月的路上,跳躍著如歌如詩的嫋娜,仿佛鑲嵌著光陰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