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Google空中基站離商用不遠了?

2021-02-15 網優僱傭軍

Google氣球並不神秘,打開Flightradar24應用就可發現它們。

▲巴西上空漂浮的三個Google氣球

這款提供全球實時航班信息的應用,也會顯示Google氣球的飛行信息。Google氣球上安裝了ADS-B接收器,也會像所有民航機一樣,其飛行軌跡和信息都會顯示於這款APP上。所謂ADS-B,即民航機識別碼信號,其原理是裝有ADS-B系統的民航機會不停的以廣播方式向地面接收站和其他飛行物發出其GPS位置、航班編號、高度、速度等信息。

▲Google氣球的飛行軌跡

和民航機不一樣的是,Google氣球顯示的類型為「BALL」,呼號以「HBAL」開頭,在地圖上顯示的圖標也為氣球狀。

眼瞅著這些漂浮於平流層的神秘氣球,掐指一算,Project Loon項目從公開試驗至今已有4年了,進展到底如何?

1 機器學習+Google氣球=加速商用步伐

前幾天,Project Loon項目組發布了一則令人興奮的消息,稱Google氣球引入了藉助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的新移動算法,已經可以控制氣球移動和停留,讓氣球集中在網絡需要的地方。

這是一項突破性的進展,毫不誇張的說,這將飛躍性的加速Google 氣球的商用步伐。

Google氣球先前的設計方案是,將數百個氣球升空到平流層,讓它們在平流層漂浮移動繞行地球,這些氣球在平流層組成一個Mesh(網狀)網絡,作為陸地終端上網的回傳。

▲漂浮於平流層的Google氣球組成Mesh網絡回傳

但是,這一方案所需氣球太多,成本高,且環遊平流層涉及到不同國家領空飛行許可,為Google 氣球大規模應用帶來了障礙。

如今引入機器學習的新移動算法剛好克服了這一障礙。新移動算法可以高效引導Google氣球到指定區域,幾個氣球編隊成一小組,組成一個小型Mesh網絡,服務指定區域。

▲Project Loon實現控制氣球移動和停留

這樣,Google氣球不必環繞地球不停移動,既減少了氣球數量,也能靈活應對不同國家的領空飛行許可,即只要獲得某一國家或地區的許可,Google氣球就能移動到指定區域提供無線上網。

另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是,早在去年9月份,Google氣球已經實現了在秘魯上空滯空98天之久。

2 最早商用的空中氣球基站——SkySite

利用氣球作為「空中基站」提供無線網絡的想法並不新鮮,早有人實現了。

過去60多年裡,美國氣象部門每天要發送70隻氣象氣球來收集天氣信息。2001年,一家叫Space Data公司的創始人Jerry Knoblach突發奇想,嘗試在氣象氣球上安裝「基站」,向偏遠山區提供空中通信網絡,這一項目被稱為SkySite。

▲Jerry Knoblach和他的SkySite

SkySite當時也是轟動一時的新聞,小編還找到了當年某報刊的頭版報導…

SkySite採用Motorola雙向無線數據鏈路協議,使用910-940MHz上的1.7MHz帶寬,無線收發設備就掛在氣球下面,氣球總重1.5公斤,充氣後寬約7.6米,可覆蓋直徑670公裡範圍。

▲SkySite組網圖

Jerry Knoblach是個非常聰明的商人,他用了極其簡單的辦法實現了空中網絡商用。氣球的成本極低,採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乳膠製成,只能在空中滯留24小時,隨後自行銷毀。在氣球銷毀之前,這家公司會發一條指令給氣球下掛的無線設備,設備收到指令後,自行從氣球上斷開,目的是為了回收設備。無線設備由塑料泡沫包裹,且配備了小型降落傘,防止設備掉落地面時損壞。

遺憾的是,當時這家公司無法精確定位這些設備到底掉在哪裡了,Jerry Knoblach每次都得僱傭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幫他搜尋設備。

SkySite主要服務於油氣開採等領域中的遙測、監控等應用。2013年的時候,SkySite還準備與其他公司合作來提供LTE公共安全網絡,後續發展如何,沒有細查。

這種SkySite也曾應用於軍方,主要適用那種24小時內完成的特別行動,不過頻段採用的是225-400MHz。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8年,Google還沒對外公布Project Loon項目時,有國外媒體消息稱,Google正在考慮和Space Data合作。當時Space Data已經在一些偏遠山區為一些公司提供無線服務了,據稱每天要發送20個氣球,一個氣球提供的信號範圍相當於40個基站的覆蓋區域。

3 空中Mesh組網

2009年,日本Iwate Prefectural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做了進一步設想,將空中氣球組成Mesh網狀網絡來為地震災害後提供臨時應急網絡。

這一設想的組網結構是由空中載有無線設備的氣球組成網狀的自主網絡。這些氣球通過檢測電磁場的功率密度來實現自我配置,它們總是選擇附近功率密度最強的氣球來建立連接。一旦某個氣球被大風吹走或損壞,便重新和新的相鄰氣球自動建立連接,這確保了Mesh網絡的穩定性。

▲空中Mesh組網

這一組網結構實際上分為水平面的Mesh組網和垂直網絡兩部分,Mesh網絡採用IEEE 802.11j協議,垂直網絡採用IEEE 802.11b,g協議。具體參數如下:

4 Google氣球到底是個什麼鬼?

Google的Project Loon實際上可以理解為SkySite和空中Mesh組網的融合。

Google氣球和SkySite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它同樣在氣球下方掛無線收發設備,不過為了持續在空中停留,增加了太陽能面板以供電,且氣球充氣後更大,寬約15米,高約12米。下掛的無線收發設備由電池、天線、GPS、通信部件、存儲設備、高度感應、天氣監測等部件組成。

▲Google氣球的組成

白天,Google氣球利用太陽能供電,多餘的電能給蓄電池充電,晚上由蓄電池供電。但是,這些電能完全不介入控制氣球移動,因為Google氣球的設計原則是漂浮於平流層,藉助平流層的風力隨風移動。

平流層位於對流層和中間層之間,高度是距離地表10千米到50千米之間。一直以來,平流層被認為是一塊非常有利用價值的空域。該空域大氣不對流,以平流運動為主,飛行物在其中受力穩定,比如飛機就是飛行於平流層。不過,Google氣球的高度約為20千米,比飛行高度為9到12千米的飛機更高,這避開了飛機,大可不必擔心飛機撞上氣球。另外,大多數的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其位於Goolge氣球的下方,因此Google氣球還能避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

和廉價的SkySite氣球不同的是,Google氣球氣囊採用一種厚度只有0.076毫米的特製聚酯薄膜製成。在這個氣囊裡還有一個充氣裝置,由一個球膽和風扇組成。當氣球需要下降時,風扇向球膽充氣,使之重量上升,氣球下降,反之亦然。該球膽可讓Google氣球上下移動1.7千米範圍,以適應平流層的不同風速。

Google氣球正是採用了空中Mesh組網,分為兩部分:氣球和氣球間組成Mesh網絡,氣球與地面站組成用戶網絡。Project Loon採用的頻段為ISM非授權頻段,相當於一個露天大WiFi。不過,即使Google採用了2.4GHz和5.8GHz非授權頻段,也並不意味著你的手機可以直接連接到Google氣球,它並不直接支持WiFi,你需要在你家屋頂安裝一根專用天線來接收並解密信號後才能上網,類似於衛星通信。

如上圖所示,若位於偏遠山區的某村民需要上網時,他家屋頂的專用Google天線就會向最近的Google氣球發送信號,該氣球通過由多個氣球組成的Mesh網絡將信號轉發並連接到陸地上的本地網際網路,反之亦然。當然,這個由氣球組成的Mesh網絡會隨著氣球的移動而不斷調整,且任何一個氣球都可作為與地面的連接點。

▲安裝在居民屋頂的專用天線

▲地面站

5 Google氣球的Mesh組網技術

很遺憾,Google一直保持神秘,並未公布其空中Mesh組網算法。但是,空中Mesh組網同樣不是一個新鮮的想法。

先說說無線網狀網(Wireless Mesh Network,WMN)。早在2004年,IEEE 802.11工作群組為了提供無線區域網絡的網狀網絡標準,就提出了稱為IEEE 802.11s 延展服務集網狀網絡。

傳統的無線接入技術中,主要採用點到點或者點到多點的拓撲結構。這種拓撲結構一般都存在一個中心節點,例如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基站、802.11 WLAN中的AP等。

在無線Mesh網絡中,採用網狀Mesh拓撲結構,也可以說是一種多點到多點的網絡拓撲結構。在這種Mesh網絡結構中,各網絡節點通過相鄰的其它網絡節點以無線多跳方式相連。

Mesh網絡定義了三種節點:MPP(Mesh Portal)、MP(Mesh Point)和MAP(Mesh Access Point)。MPP連接外部網際網路;MP連接鄰居MP,支持自動拓撲、路由的自動發現、數據包的轉發等功能;MAP就相當於傳統WiFi網絡的AP。

去年,Google發布的Google WiFi就是一款支持802.11s mesh網絡標準的無線路由器。

無線Mesh網絡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依然有人覺得這太費事了,主要是在一些偏遠山區組網和維護不方便。2012年,瑞士伯爾尼大學的Simon Morgenthaler等人提出了一個更超前的概念——利用空中無人機組建Mesh網絡,他們稱之為UAVNet,其原理就是無人機之間採用IEEE 802.11s標準組成空中Mesh網絡。

UAVNet概念的主要貢獻是,他們提出了一種空中Mesh網絡的組網算法。大概原理是,一架無人機首先從某地面節點出發升空,並檢測離自己最近的另一個地面節點,然後,這架無人機飛到這兩個地面節點的中間點,以出發點的地面節點為參考點,向其方向緩緩移動,直到收到來自出發點的地面節點的信號強度達到某一預定義的門限。

接著,另一架無人機開始升空,其移動原理類似,只不過將前一架無人機作為新的參考點。

簡單的講,Google氣球的技術原理並不新鮮。事實上,早在2013年,當Project Loon在紐西蘭完成首次試驗,宣稱網速可達3G速率時,很多業內專家就認為,該項目最大的挑戰並非技術問題,而是各國飛行領空的許可問題。畢竟,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希望一家美國公司的氣球漂浮在自己的領空上。

而今,如果Google氣球的新移動算法已經能控制氣球移動和停留,使氣球可以集中停留在網絡需要的地方,這就繞開了領空許可的障礙。也許,離商用的日子就不遠了。

就在上個月,Google已經終止了太陽能無人機網絡項目Titan,他們稱更看好利用氣球建5G網絡。集中發力Project Loon,Google的空中網絡夢想還有多遠?

網優僱傭軍投稿郵箱:wywd11@126.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

通信路上,一起走!

相關焦點

  • 美國氣球通信基站正式商用,幾萬肯亞人靠它用上4G
    氣球上的太陽能電池板氣球基站與地面通信系統配合,就是一個空中手機信號發射塔。據Loon介紹,一個氣球基站可以覆蓋地面直徑40公裡的圓形區域,可容納上千人同時連接到網絡。氣球由地面大型發射塔放出升空48小時搭建通信網絡和星鏈網絡一樣,通過氣球基站搭建空中通信網絡,是一種顛覆傳統的創新模式。
  • 越南在河內部署首個5G基站:2020年商用
    Viettel(Viettel)越南軍用電子電信公司在河內安裝了越南首個5G基站。根據Nhan Dan Online消息,目前Viettel已在不同的辦公室部署了3個測試用的5G基站,並預計會在今年5月初開啟試驗。根據Viettel計劃,他們想成為5G早期的應用者之一,目標是2020年開啟商用,在越南它正率先部署5G技術。他們計劃今年6月份在河內和胡志明市測試70個5G基站,為大規模部署做鋪墊準備。
  • 基站離新店中心小學僅一牆之隔 記者調解後遷移
    昨日位於赤橋路的新店中心小學的趙校長對記者說,讓這些孩子們放棄原有體育場活動的主要原因是,旁邊的恆盛賓館頂樓搭建了移動通信基站,家長和學校都擔心基站輻射可能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其實,我們也知道現在基站產生的輻射對人體未必有影響,但基站離學校太近了,而且孩子們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裡,我們不能冒這個險。」三年級一名家長對記者說。
  • 珠穆朗瑪峰上都有5G了,5G生活離我們還遠嗎?
    珠穆朗瑪峰上都有5G了,真正的5G生活離我們還遠嗎?01 5G登頂珠峰 世界屋脊「觸手可及」4月24日,中國移動通過5G和雲網相結合,繼「雲監工」之後又為我們帶來了「雲登峰」。在中國移動5G網絡支撐下高清晰低時延的畫面,讓世界屋脊變得「觸手可及」。
  • 中華電信攜手雷虎科技,打造空中基站系統
    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臺電信商中華電信攜手雷虎科技,各自以旗下的衛星行動搶修車及無人機,共同組成中華電信空中基站系統(Chunghwa Telecom Unmanned Air Systems;CHTUAS),通過無人機與4G/5G行動通信網路的結合,打造先進的防救災緊急通信系統
  • 日本5G消費級商用不急 工業互聯物聯網暗使勁
    各種自媒體也在不斷渲染未來5G網絡正式商用後,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但筆者在日本的街頭巷尾以及媒體報導中卻發現很少有5G的消息。習慣了國內每天必有介紹5G進展的新聞,在日本還真不太習慣。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與其它國家相比對5G關心沒有那麼強烈?
  • 開通基站超70萬個,這個「G」給你我帶來什麼——5G商用一年盤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題:開通基站超70萬個,這個「G」給你我帶來什麼——5G商用一年盤點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累計建設開通5G基站超70萬個,終端連接數超過1.8億,5G手機累計出貨量超過1億部……自2019年我國正式發布牌照至今,5G商用已一年有餘。
  • 試試谷歌(google)地球吧
    艾菲爾鐵塔同時你如果點擊地標型建築時右上角會有最新的維基百科可參照。隨機手氣當你猶猶豫豫或者看著地區上密密麻麻的坐標地址不知道去哪裡時,沒關係,google地球早就幫你考慮好了,點擊手氣不錯,帶你去旅遊,小編第一次就被帶到了泰國的國家公園,你也可以試一試
  • 5G登頂珠穆朗瑪峰,你家離5G還有多遠的距離?
    在世界之巔上建設5G基站可謂是走在了世界基站建設的最前線,但是如此操作也引得部分網友的質疑,畢竟國內的5G建設尚未普及,現在卻要花費大力氣在珠峰這個人跡罕至的山峰上建設基站。對於這些質疑,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則回應稱:珠峰基站不為賺錢但能救命!
  • 開通基站超70萬個 5G商用一年給你我帶來什麼
    累計建設開通5G基站超70萬個,終端連接數超過1.8億,5G手機累計出貨量超過1億部……自2019年我國正式發布牌照至今,5G商用已一年有餘。5G如同催化劑,為城市生活、經濟社會帶來不小的化學反應。
  • 澳門預計明年底全覆蓋商用5G 5G將比4G更有競爭力
    不久前,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在2019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開幕論壇上,宣布5G商用正式啟動,要在今年年底中國將開通13萬個5G基站。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也正式推出了5G套餐,最便宜的128元(人民幣)起,是根據網速劃分不同價位檔。
  • 軟銀和谷歌使用無人機建立空中無線基站 將在平流層中停留數月
    軟銀和谷歌使用無人機建立空中無線基站 將在平流層中停留數月  Winnie Lee • 2019-04-24 18:54:
  • 直面5G基站:大小如行李箱,輻射強度竟超乎我們意料
    在近日舉行的MWC上海活動中,一眾和5G有關廠商成為了展會的主角,而華為除了展示5G手機外,也在現場展示了5G基站。和我們一般的認知不同,5G時代下多數以「微基站」的形式組建網絡,因此基站的體積和重量,均出乎我們的意料。
  • 5G基站耗電量驚人的原因是什麼
    但在5G基站遍地開花的同時,關於5G基站能耗驚人成為名副其實的「電老虎」的說法也甚囂塵上,運營商採用智能節電技術對空載基站實施定時休眠的技術方案也引起了廣泛討論,然而5G基站建設和入網給運營商帶來的能耗壓力究竟有多大卻一直不為外界所知。
  • 韓國5G商用網絡「跑分」結果出爐,LG U+登頂背後有何秘訣?
    如果說過去都只是停留在理論推演或主觀印象成層面,那麼最近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發布的全球首份5G商用網絡測試報告,則用韓國三大運營商5G網絡評測的實際數據證明:華為5G的確獨一份,當前全球5G網絡的確可以分為「華為5G」與「其他5G」。
  • 北京大興機場為什麼離北京市區那麼遠?
    北京大興機場即將在6月底竣工,9月底通航,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北京大興機場要離北京那麼遠?我覺得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像高鐵,機場因為有跑道等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面積,而且飛機起落時會產生很大的噪音汙染,並且飛機航線也會影響周邊的建築物的高度等,所以一般新建機場的話都需要遠離城市,這是飛機場自身的一些特性決定的。
  • Rakuten網絡商用背後:被寄託的NEC 5G命運
    今年6月,Rakuten Mobile將把NEC提供的5G基站接入新的「OPpen」RAN設計原則,理論上將允許一家供應商的硬體可以與另一家供應商的軟體結合使用。作為全球首個商用Open RAN發布,這將是對新技術和NEC提供能力的試金石。NEC無線網絡開發部副總經理Kazuji Tsuji指出了這其中的潛在回報。
  • 航天持續進步的東方大國,為什麼離第一漸追漸遠?
    作為世界第三的航天大國,我們驕傲,我們自豪,離第一的美國還有多大差距或許是很多國人心底的疑問?雖說是第一和第三的差距,但是並不像奧運領獎臺冠軍和季軍的差距。如果在五年前,或許還能說我們與第一的距離越來越近了,而到了今天我只能說我們離第一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實用性因為今日社會之需求已經離不開航天了,航天業已經進入了實用性的階段。
  • 國際長途不花錢?小編試用家庭手機基站
    就算是信號漂移也漂不到二千多公裡,坑爹呀,怎麼不漫遊去美國?...以上內容純屬惡搞,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在辦公室安裝了一臺手機毫微微基站導致的。開啟基站後馬上增強了信號  沒有開啟Femtocell家庭基站時,手機使用的是大樓外面的北京電信手機信號,由於隔基站比較遠,而且室外建築的阻擋,大家可以看到信號強度只有54% ,但當我們開啟了辦公室內的Femtocell
  • 通信基站「鄰避效應」困局怎樣破解?
    2019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標誌著我國已正式進入「5G時代」。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建成5G基站超13萬個,2020年底全國還將建設60餘萬個5G基站。  通信基站作為國家公共基礎設施,是關係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設施,建設需求龐大。然而,公眾對「輻射」問題較為敏感,公眾擔心基站電磁輻射會影響身體健康。這使得基站選址越來越難,「鄰避效應」問題愈顯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