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膠印廠變身話劇界「橫店」

2020-12-1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美術館后街77號「77文創園」,門口並排掛著兩塊牌子:一塊銅牌子上寫著五個紅色大字「北京膠印廠」;一塊鐵牌上用白色浮雕字寫著「北京劇目排練中心」。話劇《澡堂》結束在這裡的排練,9月14日至17日在隆福劇院首演。這部入選首都劇院聯盟惠民票劇目,也是2017青年戲劇節參演劇目。它是2017年這裡接待排練的第138部劇目。

自2015年11月19日開業以來,這個由北京膠印廠老廠房改造的排練中心,專門面向在京註冊的國有和民營文藝院團提供劇目排練服務,政府扶持,租金比市場價低一半還多。一年多來,已累計接待劇目350部,其中340部已經公演。北京演出市場每年上演的原創話劇中,有一半出自這裡。

低價高質的排練廳推動了戲劇創作,豐富了演出市場,降低了票價,觀眾直接受益。

排練有場地,劇目豐富了

排練貴、排練難,一直困擾北京的演出院團。

「今兒給這哥們兒打一電話,明天給那哥們兒打一電話,整天都靠刷臉到處找場地。經常是少兒培訓機構的舞蹈教室什麼的,人家什麼時候不用,我們趕緊去。」說起民營院團找排練場地,北京可立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默有說不完的辛酸。

北京有文藝院團600多家,其中90%以上為民營團體,排練場地全靠在市場上租,由於時間不能確定、場地不能保證,創作很受影響。

2015年底,張默聽到一個好消息:77文創園把北京膠印廠的老廠房改建成北京劇目排練中心,市文化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面向首都文藝團體提供低價高質的專業排練服務。中心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有大、中、小排練廳19間,包括一間130平方米的劇目彩排合成廳。50平方米的小排練廳日租金200元,80平方米的中排練廳日租金300元,110平方米的大排練廳日租金500元,租金水平比市場價的一半還要低。

那一年,張默帶著《嶗山道士》走進北京劇目排練中心。2016年的《鑄鐘記》、今年的《留取丹心》……張默從此紮根這裡。

演出票價低,觀眾最受益

今年41歲的戲劇愛好者「馴鹿望月」,在東城區一家出版社上班,業餘時間喜歡看戲劇,已經有七八年時間了。

「這幾年劇目明顯多了,票價也便宜了。我平均一個月看十來部戲,票價加起來1000元左右。像我這樣的工薪階層能看這麼多戲,這在過去是不敢想的。看戲不再是一件需要花很多錢的事兒。」「馴鹿望月」告訴記者。

「民營院團的劇目不是高高在上,更接地氣,針對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樹新風的《人生不適情》,伴路人的《家宴》,可立歐的《留取丹心》……說起民營院團排演的劇目,「馴鹿望月」滔滔不絕。

這其中,北京劇目排練中心的作用至關重要。「一周之內,接了30多個劇組的預約電話,現在,我們的排練廳已經排到10月初了,目前還有五六個劇目在等場地。」北京劇目排練中心運營經理付國輝介紹。

「排練場地租金差不多佔一部劇製作成本的四分之一,節約下來的成本直接體現在票價上。在北京,100多塊錢就能看一場戲劇,相當便宜。」張默說。

大量劇目扎堆排練,也推動了整體創作水平的提高。「這裡可以說是戲劇界的『橫店』,要什麼資源有什麼資源。」伴路人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巖說,「都是同行,推這門進那門,能夠及時了解各種行業資訊,相互幫助,演員還可以串戲。」

更多騰退空間將變排練廳

東城區文委通過開展「一幫一」結對子戲劇培訓活動,還讓百姓戲劇愛好者走進排練中心。今年75歲的李榮林就是其中之一。

李榮林是東四街道的一位普通居民,毫無表演基礎。但在結對子培訓過程中,被發現很有表演天賦,於是,被選中在話劇《皇城根兒》中飾演一位貫穿全劇的角色。至今,這部劇已經在菊隱劇場演出了11場。

「專業演員很少提前背臺詞,他們會一邊排練一邊背。但居民演員不,來排練之前,他們會把劇本背的一字不差。經常排著排著,他會冒出一句:你這兒少了一個『呀』!」北青網際(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何楠說。結對子是相互學習,「我們教給他們的是專業知識,他們教給我們的是專業精神。」

東四街道居民許欣參演了《山丘》;在新聞出版大廈上班的葉蓁參演了《胡同深處》……通過「一幫一」培訓,已有10多位居民演員走上專業舞臺,圓了戲劇夢。

民營院團還在增加,民間業餘團體也越來越多,現有的排練場地遠遠滿足不了排練需求。「目前,我們正在跟市發改委、民防部門協調,計劃拿出一些疏解整治後騰退出來的空間,建設戲劇東城孵化基地,為轄區戲劇演出團體提供排練場地。」東城區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達成初步意向的有兩到三處,單個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每個可建排練廳10個左右。

像北京劇目排練中心這樣的公益排練場地,還會有更多。

用好工業遺存服務公共文化

京平

作為時代烙印之一,工業遺存記錄著當年熱火朝天的創業圖景,將這些留下的資源有效用好,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是優化提升首都功能的題中應有之義。過去轟鳴的工廠,如今成了有獨特吸引力的文化磁極。許多文創園在滿足企業辦公空間的基礎上,將大貨箱、寬車間、高廠房等工業建築,改建成了別具一格的小劇場、圖書館、博物館及24小時書店,這些創意空間成了市民文化休閒的好去處。

工業藝術與公共文化相依,工業記憶與城市發展相融。如今,「工業遺存+文創園」的模式,正成為城市文化的新景觀。鐵皮倉庫、紅磚煙囪,不再是「不合群」的老建築,而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既是創意迸發的文化院落,也是延伸在社區、家門口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園區搭臺,文化唱戲,老車床上濺起了新火花,走進錯落有致的創意園,人們聆聽到了頗具特色的文化交響。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厚重的文化底蘊、先進的文化設施、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均不可少。工業遺存的轉型,可望為公共文化服務增添一條新路徑。用心挖掘更多的文化富礦,充分激活「放錯位置的資源」,就能聚攏起人氣、吸引來人才,進而釋放更多的社會效益。這是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的新機遇,也是新要求。

相關焦點

  • 在橫店影視城廣州街香港街,變身民國美少女!
    來到橫店影視城的廣州街.香港街景區,你會發現並不只有泛黃的照片,或者影視作品,才能帶給我們老香港老廣州有味道的城市記憶。和閨蜜們一起置身於招牌林立、霓虹閃爍的橫店影視城廣州街香港街的老香港風情建築群,再換上一身民國學生裝,仿佛穿越,變身民國美少女。
  • 老橫店 夢幻谷走出的本土品牌
    作為橫店影視城業態包容性最強的景區之一,夢幻谷每年的遊客量已趨於穩定,在250萬人次上下。隨著旅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景區再靠什麼賺錢?一味提高票價顯然是沒用的。  一次南京夫子廟之行,「老南京系列美食」給了夢幻谷管理層意外的收穫。接著,「老橫店」這個早已被橫店集團註冊的商標,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
  • 城市裡的798,1954年的北京膠片廠變身影視文創園
    然而一切並沒有總那麼幸,還是拆牆打洞的治理,致使這條小店恰到好處的胡同關停了多家獨一無二的特色店,其中就包括北京唯一一家以色列小吃MoxiMoxi。如今昔日不再,這城市裡的798之名,我覺得也要易主給美術館后街的「77文創園」了。
  • 影視三帝讓老藝術家焦晃聞名,話劇界卻有「南焦北於」之說
    想到寫寫焦晃老藝術家,是因為7月13日,上海主持人曹可凡在微博中介紹了他與朋友去拜訪焦晃的事情。曹可凡介紹道:焦大師凡事嚴謹不苟,表演如此,生活亦如此。看我頭帶草帽,焦先生說,禮帽,菸斗和手仗乃男士三大道具,並細敘箇中奧秘。先生不厭其煩幫我調整帽沿弧度和角度,稱帽子帶不好無異於「傻帽」!
  • 北京這個「秘境」美到窒息,文藝到爆炸
    藏在二環的「秘境」從老廠房變身文創園它,別有洞天!上了一周的班,北叔已經身心俱疲非常需要出去放鬆一下!文創園位於美術館后街77號園區佔地6600平米建築面積13000平米由原北京膠印廠整體改建而成除了這些美景77文創園裡的北京劇目排練中心
  • 銅牛老廠房年底前變身北京未來設計園區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董兆瑞)12月16日,「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走進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張家灣設計小鎮,探訪老廠房華麗變身的故事。昔日的北京銅牛老廠房轉身「擁抱」設計,即將重獲新生。
  • 北京第二熱電廠老廠區將變身文化創意園
    原標題:北京第二熱電廠老廠區將變身文化創意園 法制晚報訊(通訊員 曹蕾)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今天開幕。記者從文博會西城主會場了解到,有著30多年歷史的北京第二熱電廠老廠區正式宣告轉型,將建設成具有國際水準、產業高端、行業領先、業態豐富的綜合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園區建設將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改造工作於年內啟動,預計2016年年中完成。北京第二熱電廠位於西城區蓮花池東路16號,總佔地7.9萬平方米。
  • 橫店的「天安門」和北京的一般大
    眼下,出於文物保護的原因,再到北京故宮實景拍明清戲怕不容易了。但知情者會告訴你,沒事兒,到橫店拍去,那兒的天安門和北京一樣大。    位於浙江省東陽縣橫店鎮的橫店集團是我國著名的特大型鄉鎮企業。
  • 北京:「小而美」的「藝術工廠」77文創園
    圖文/倪熊去北京的路上,盧老師說必須要陪他去的有三個地方,國家博物館的主題展,798的前衛藝術,南鑼鼓巷的四合院胡同。2012年之前,這兒原來一直是北京膠印廠,1955年12月30日建廠的全民所有制企業,佔地6600平米,建築面積13000平米。不同於798那些德國精英血統的雄偉工廠,蝸居在這美術館后街的北京膠印廠更像是個工業化的四合院,帶著北京胡同的市井氣息。
  • 還原老上海生活百態 橫店打造老上海風情主題酒店集群
    還原老上海生活百態 橫店打造老上海風情主題酒店集群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19日 12:06:38 | 作者:董瑩 | 編輯:許琳琳  說起上海外灘,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都是經典電視劇《上海灘》,伴隨著「浪奔、浪流」的歌聲,一幅幅燈紅酒綠、跌宕起伏的畫面在腦海中浮現
  • 魏大勳在橫店等得太著急?楊冪從北京飛橫店,港媒曝兩人同居試婚
    日前有媒體拍到楊冪從橫店某個單元樓的停車場現身,出道多年楊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掩人耳目」的能力,只見她快速上了車,速度之快差點讓人反應不過來。沒隔多久,媒體就蹲到了魏大勳的身影,巧的是他也是從同一個單元樓出來的,如此巧合難免容易讓人浮想聯翩。從媒體拍到的畫面來看,當時魏大勳和楊冪還穿著情侶裝,看似感情很穩定。
  • 徐文榮昨日在北京宣稱:橫店將建圓明新園
    徐文榮在新聞發布會上  浙江在線02月19日訊「橫店要建設橫店圓明新園!」著名農民企業家、橫店共創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員會主席徐文榮昨日在北京宣布。他在一開場就宣布了橫店要建橫店圓明新園的消息。當他說出這句話時,記者們的「長槍短炮」一起對準了他。  橫店把此場活動的現場選在了釣魚臺國賓館,並邀請了100多家全國各地的媒體及一些官員、學者,場面甚為宏大。現場擺滿了幾個按照1∶50的比例製作的圓明園模型,牆上還掛滿了印有圓明園介紹資料的宣傳版。
  • 工業遺產「藝術轉型」⑥|看啤酒廠鍋爐房如何「變身」美術館
    今日美術館展廳北京膠印廠——77文化創意園與中國美術館一街之隔的77文創園前身為北京膠印廠。膠印廠是一個工業化的四合院,幾棟不同歷史的工業樓房分別建於1960、1970、1990年代,之後產業陸續衰落停產,廠區也日益破敗。
  • 橫店人生中轉站:龍套靠拍短視頻當上主角
    1996年接拍首部影視劇開始,20多年來,橫店由浙江西部一個窮山溝變身為「中國好萊塢」,大批懷揣與明星同臺夢想的群眾演員雲集這裡,希望能在影視劇上露把臉,或許有朝一日還能紅。  這些年,橫店變化翻天覆地,但群演們的夢想卻一直未變,就是讓自己變成主角。以前,群演去橫店,只能從跑龍套開始,一點兒一點兒地熬,能否出頭自己說了不算。
  • 橫店「道具房」變身網紅酒店
    這幾天,橫店影視城廣州街·香港街景區又開始變得熱鬧起來。片場拍攝、旅遊餐飲、紀念品商店、特色表演,和以前不同的是,以往晚上8點半景區閉門以後,景區就仿佛陷入了沉寂,但如今,隨著大批遊客的入住,即便是晚上的街區,霓虹閃爍之中也是人來人往。
  • 美媒關注中國橫店影視城:曾經寂靜的農村變身龐大奇幻世界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 美媒稱,如果今天要在中國拍一部電影,講述的是古代戰士捍衛一個神話王國,或者上世紀30年代遊擊隊抗擊日本侵略,或者任何有關中國娛樂業當前最熱內容——後宮嬪妃爭鬥——的戲,你很可能會去橫店拍攝。這座城市是橫店影視城的所在地,該影視城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影視拍攝場地。
  • 《君九齡》在橫店正式開機 花滑王子變身多金情深方承宇
    8月1日,由優酷、鴻文傳媒聯合出品,彭小苒、金瀚領銜主演,周佔等主演的古裝言情劇《君九齡》在橫店正式開機。該劇改編自希行人氣同名小說,受到了眾多書粉的期待。新生代實力演員周佔飾演方承宇。  該劇講述了君九齡(彭小苒 飾)從落魄公主到一代名醫的逆襲故事。劇中,周佔飾演的當朝首富方家獨子方承宇自小癱瘓,只等命絕的那天到來。
  • 菲爾特銅藝助力橫店再現「百年外灘」,夢回老上海!
    「百年外灘」橫店再現!  8月17日,橫店影視城新一代影視文旅綜合體——夢外灘(一期)將正式試營業,驚世亮相。  橫店夢外灘景區是集影視拍攝基地、影視主題樂園、影視主題度假酒店、老上海文化博物館群、影視主題文創空間等於一體,以影視體驗為核心,以老上海文化主題為依託,多元業態相複合的特色品牌景區。
  • 橫店的風景滄海桑田,橫店的時間一眼千年,帶你去看看橫店!
    位於浙江省的橫店影視城是我國最為知名面積最大的影視城基地之一,在這個地方誕生了無數優秀的、耳熟能詳的作品。包羅萬象的橫店影視城無論是海內海外、古往今來的著名、富有地方特色和風韻的建築都能在橫店影視城找到。
  • 浙江也有一座故宮,經常有明星出沒,就在橫店影視城
    北京的故宮大家一定都知道,畢竟是我們的首都,故宮是非常有名的史跡,我想不知道, 但是你知道浙江有「故宮」嗎? 完全模仿北京故宮,遊客比正規故宮多,今天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浙江也有一座故宮,經常有明星出沒,就在橫店影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