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朱亞文、湯唯、鄧家佳等人主演的古裝歷史劇《大明風華》最近正在熱播,劇中把胡善祥安排為靖難遺孤,在靖難之役中胡善祥父母被殺,胡善祥由胡尚儀撫育長大,原本聰明伶俐漂亮可愛的胡善祥很是惹人喜愛,但隨著劇情的發展,胡善祥的本性逐漸逐漸暴露。
胡善祥看似慈眉目秀的背後,卻是深藏不漏的殺父之仇,一心想著選秀女、為太子妃,企圖搞亂明朝。這在胡善祥和孫若微相認後的對話中暴漏無疑,她的報仇不同於孫若微的直來直去,而是陰狠的算計,對整個明朝江山的算計。
善祥為了成為太孫妃,多次不顧忌諱在太子妃面前嶄露頭角,甚至不惜出賣胡尚儀,最終贏得太子妃的看重,稍有提拔和權勢,便大肆收受賄賂,趾高氣揚拿架子,一副「小人得道」的模樣。
以此劇情人設,再加上以後的歷史,胡善祥最終成為宣宗朱瞻基的皇后,雖然最後被廢,但並沒有失去和外界的聯繫,挑唆太監王振和太后(劇中太子妃)的矛盾,並最後讓王振鼓動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朱瞻基長子)親徵,結果導致土木堡之敗你,大明王朝險些亡國。
以此來推,胡善祥的確達到了攪亂大明王朝的目的,並險些讓大明王朝亡國,實在是一個心機重、十分陰險的女人。
歷史上的胡善祥真的是這麼陰險的女人嗎?
當然不是,甚至是個很不錯的女人,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胡善祥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
朱棣永樂十五年,胡善祥以賢德聞名,被選為皇太孫妃。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封胡善祥為皇太子妃。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即位,立胡善祥為皇后。
歷史上的胡善祥並不像劇中那樣趾高氣揚,她雖然貴為皇后,但為人忠厚善良、天性貞一、舉止莊重、無媚順態。而且她也沒有生育兒子,只有兩個女兒順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因此並不得寵。
宣宗最寵愛的女人是孝恭孫皇后,當時為孫貴妃(劇中孫若微),卻誕下了長子。所以,宣德三年春,宣宗以胡皇后無子多病的理由,暗示胡皇后上表辭去皇后之位。胡善祥被廢後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然後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宣宗母親張太后非常喜愛和憐憫賢德的胡善祥,常召她居住清寧宮。內廷朝宴的時候,也命胡善祥位居孫皇后之上。孫皇后為此常常怏怏不樂。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張氏崩,胡善祥痛哭不已,次年也與世長辭,用嬪御禮葬於金山,諡號」靜慈仙師「。
胡善祥無過被廢的事,百姓們都非常同情這位品德高尚的廢后,明宣宗朱瞻基在晚年也為此後悔過,說是少年衝動。
可見,歷史上的胡善祥並不是《大明風華》中那樣的算於心計、內心陰狠的人,恰恰相反,真是的胡善祥是非常忠厚善良、舉止莊重、無媚順態的賢德女人,只可惜生在帝王家卻沒有生皇子,最終才被廢。是《大明風華》中為了劇情需要,生生的把一個賢德皇后黑化了,胡善祥實在是一個無辜的女子。
《大明風華》中,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黑化胡善祥,說明這不是一部好的影視劇嗎?津城沐雨認為也並不是這樣,歷史是歷史,電視劇是電視劇,以前也有《康熙微服私訪記》、《神探狄仁傑》、《宰相劉羅鍋》等精彩的深受大眾喜歡的影視劇,雖然也有很多不符合歷史事實,但仍然不失為一部好的影視劇。
《大明風華》雖然很多地方與歷史事實不相符,但是津城沐雨認為,與真實皇家歷史相比,有著更多的「人情味」,劇中把皇室鬥爭表現的相對輕描淡寫,更多的是父子愛、兄弟情和隔輩親的流露,劇情歡快輕鬆,讓人感覺到更多的家庭中的溫馨。
只是,在我們看影視劇的同時,不要以此作為根據來定性歷史上的某人某事。如果因某部精彩的影視劇,引起國人對當時那段歷史的發現和學習,也不失為一部很好的影視劇。
你們覺得呢?歡迎大家積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
知歷史,明興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隨手關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