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五大支柱」撐起合作大廈

2020-12-20 人民日報海外網

6月7日,媒體記者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走進非洲——中非珍品雕像藝術展」上參觀、拍攝。此次展覽於6月8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將持續至9月9日。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攝

9月初,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召開。自2000年成立以來,中非合作論壇就在不同時期為中非合作規劃路線圖。「真實親誠」、「五大支柱」……中非合作碩果纍纍。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又為中非合作增添新的動力。中非24億人民正構建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攜手邁向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

中國外交「非洲年」

2018年可以稱作中國外交「非洲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近日撰文指出,7月21日至2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踏上非洲大陸,對塞內加爾、盧安達、南非和模里西斯四國進行了訪問。此次訪問涉及非洲的西部、東部、中部和南部,不僅拉緊了中非國家攜手前進的合作紐帶,也為即將於9月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進行了充分預熱。

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坦尚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發表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的演講,全面闡述新時期中非共謀和平、同促發展的政策主張。他說:對待非洲朋友,我們講一個「真」字;開展對非合作,我們講一個「實」字;加強中非友好,我們講一個「親」字;解決合作中的問題,我們講一個「誠」字。

5年來,中非合作不斷深入,中非關係越來越緊密。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中非貿易額已達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中國企業對非洲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31億美元,中國企業在非洲新籤承包工程合同額76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12億美元,一批重大項目已取得積極進展。

「中國自2009年起已連續9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非洲也成為中國第三大海外投資市場和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場。」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南非研究中心主任姚桂梅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無論是投資、工程還是安全、人文領域,中非之間的交往可以說越來越多。」

其中,設施聯通無疑是中非合作的最大亮點之一。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注意到,中國已經為非洲6200多公裡的鐵路和5000多公裡的公路提供了資金,例如從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到吉布地的鐵路線。吉布地剛剛開放了中國建設的自由貿易區,據稱那是非洲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另一個例子是從肯亞港口城市蒙巴薩到首都奈洛比的新鐵路線。該線路將繼續擴建,最終會把肯亞和南蘇丹、盧安達、蒲隆地以及衣索比亞連接起來。在許多長期被忽視的地區就這樣誕生了急需的基礎設施。

論壇引領中非合作

「自2000年成立以來,每3年召開一次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中非合作中就起到了引領和規劃的作用。」姚桂梅說。

2015年在約翰尼斯堡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更是將中非經貿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在約翰尼斯堡峰會上,中國提出中非合作「五大支柱」和「十大合作計劃」。中非一致同意,將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明上交流互鑑、安全上守望相助、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五大支柱」為中非友好合作關係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總額600億美元的「中非合作十大計劃」更是為「希望的大陸」帶來光明。

言必信,行必果。3年來,中非合作碩果纍纍。

比如,2017年5月31日通車的蒙內鐵路是落實中非「十大合作計劃」的重要成果。開通一年多來,蒙內鐵路為肯亞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改變:運送旅客158萬人次、標準貨物貨櫃11.2萬個,客運平均上座率高達95.2%,貨運能力也從最初的每月2.2萬噸上升到21.4萬噸。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工業合作領域,中國為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增資50億美元專項貸款,新設100億美元中非產能合作基金,同時為非洲國家提供15萬人次的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埃及蘇伊士運河經貿合作區自建設以來,產值已達7億美元,為當地政府繳納稅費5800萬美元,帶動就業3300人。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對非政策注重授人以漁,幫非方築巢引鳳,提高其「造血」能力。「中非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合作,先修路,之後建立沿線工業園區,然後就可以生產出可供出口的產品……這就好像一串項鍊,用一根線把一顆顆珠子串起來,其結果自然就會是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填補當地工業空白。」姚桂梅說。

肯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在視察蒙內鐵路建設時說:「蒙內鐵路將帶領肯亞開啟工業化進程,實現經濟轉型。」

更緊密命運共同體

中非合作為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非洲知名獨立無黨派調查機構「非洲晴雨表」曾發布題為《中國在非洲影響力持續加強贏得廣泛積極評價》的報告。通過對來自非洲36個國家的5.4萬名民眾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非洲人認為中國在非洲的活動為各自國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對非洲的基礎設施投資、在非洲的商貿活動及中國製造的產品均得到積極評價。

長居倫敦的地緣政治專家亞當·加裡在「歐亞未來」網站上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與非洲國家建立了以平等、尊重和信任為核心的雙贏的合作模式。中國的對非政策尊重平等主義,致力於為非洲廣大百姓謀福利。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如今成為大多數非洲國家最重要的合作夥伴的原因。

「對非友好是中國長期堅定的國家戰略選擇,不會因為外界變化而發生任何動搖。」姚桂梅說。2013年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及今年再次當選連任後,習近平均選擇非洲作為首次出訪目的地,中非友誼的分量可見一斑。5年多來,習近平主席4次踏上非洲大陸。從真實親誠到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及「五大支柱」和「十大合作計劃」……從頂層設計到務實合作,「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主線貫穿其中。

9月,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在北京舉行,主題將聚焦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共築中非命運共同體,推動「一帶一路」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與非盟《2063年議程》對接,與非洲各國發展戰略對接。

「亞吉鐵路、蒙內鐵路的示範效應特別好。現在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積極要求加入『一帶一路』建設。我相信,9月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之後,中非命運共同體會更加緊密。」姚桂梅說。

本報記者 張 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8月16日 第 06 版)

相關焦點

  • 做強夯實中非關係「五大支柱」
    據新華社約翰尼斯堡12月4日電(記者袁炳忠於大波霍小光)當地時間4日上午,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在南非開幕。本次峰會由中國和南非共同主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南非總統祖馬,非盟輪值主席、辛巴威總統穆加貝等共50位非洲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代表團團長以及非盟委員會主席祖馬出席開幕式。
  • 中非合作論壇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 FOCAC
    此外,隨著中非合作不斷拓展和深化,中非民間論壇、中非青年領導人論壇、中非部長級衛生合作發展研討會、中非媒體合作論壇、中非減貧與發展會議、中非合作論壇—法律論壇、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中非智庫論壇、對非投資論壇等中非合作論壇分論壇陸續成立。【中方後續行動委員會】 2000年11月,中非合作論壇中方後續行動委員會成立,目前共有30家成員單位。
  • 中非合作論壇二十年見證中非關係跨越式發展
    2020年是中非合作論壇(以下簡稱「論壇」)成立20周年。自2000年成立以來,論壇機制不斷完善,逐漸成為中非集體對話和多邊外交的重要機制。論壇機制下開展的中非合作,成為南南合作的重要典範、新型國際關係的重要示範,發揮了推動中非關係跨越式發展、助力中非關係行穩致遠、推動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作用。
  • 26.2020年上半年中非經貿合作情況是怎樣的?
    在此背景下,中非經貿合作下行壓力加大,貿易、承包工程等合作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但同時團結抗疫和數字經濟成為合作新亮點。一、貿易方面1-6月,中非貿易額824億美元,同比下降19.1%。南非、安哥拉、奈及利亞、埃及、加納是上半年中國在非前五大貿易夥伴。從趨勢看,中非貿易正走上回升軌道,6月單月中國對非出口、自非進口和雙邊貿易額環比分別增長3.2%、16.2%和8.6%。
  • 自然資源部:中非工商界代表共話涉海合作
    9月3日~4日,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中非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高層對話會暨第六屆中非企業家大會同期舉辦,3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出席開幕式,來自53個非洲國家的工商界代表及中方代表共2088人參會。與會代表就海洋漁業資源、港口建設、新能源開發、油氣開採、旅遊業等涉海領域合作,積極建言獻策、深入洽談,達成了諸多共識。
  • 中非合作論壇20年:回顧與展望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非合作既面臨著國際格局變動、中非依存度增加和非洲經濟轉型的機遇,也面臨大國在非洲競爭加劇、全球性問題凸顯和中非合作存在一些問題等挑戰。為了推進中非合作論壇的可持續發展、再創下一個20年的輝煌,需要我們堅持中非合作已有成功經驗,並根據形勢的變化在原有合作舉措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
  • 中非農業合作碩果纍纍,首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9月在海南舉辦
    中國與非洲在農業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加深。第一財經記者從剛剛在長沙結束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獲悉,今年9月,中國農業農村部將在海南舉辦首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農業始終是中非雙方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透露,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的框架下,中國農業農村部加快推進中非農業合作的進程成效顯著。
  • 聆聽中非命運交響曲的「動人迴響」
    即將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開啟中非友好的時代新篇章。非洲這片充滿希望的大陸,奔湧著中非合作共贏的暖流,激蕩著中非攜手並進的迴響……一個周末的清晨,肯亞首都奈洛比還在睡夢中,但蒙內鐵路奈洛比南站站前,車輛早已排成長龍,等待著進入這個國家最現代化的鐵路系統。
  • 聚焦首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丨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結 「 四大碩果 」
    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結「四大碩果」  通過《中非農業合作論壇三亞宣言》 達成11項務實合作協議  12月9日,首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在三亞舉行,圖為主論壇現場。本稿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海南日報三亞12月9日電 (記者傅人意 陳雪怡 梁君窮)海南日報記者12月9日從首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獲悉,此次論壇以「共創農業可持續發展,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新型中非農業合作關係」為主題,參會代表圍繞農業經貿合作、農業科技創新合作、三方合作等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論壇結出「四大碩果」,達成11項務實合作協議。
  • 中非合作歷久彌堅 繼往開來共繪藍圖
    央視網消息(記者/張琪 及玥 劉亮):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以「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開闢共同發展的新前景。如何理解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提升到了全新水平,央視網在近日採訪了非洲問題研究專家、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他表示中非命運休戚與共,中非友誼牢不可破,中非合作交流將極大推動「新型全球化浪潮」,也越來越能決定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前景。
  • 浙師大非洲研究院:讓中非合作「看得見」
    作為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國非洲研究機構與國家對非事務智庫,浙師大非洲研究院黨總支書記王珩說,非洲研究院見證了中非關係的全方位提升。    如今,浙師大非洲研究院是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基地、外交部「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指導委員會指導單位和「中非智庫10+10合作夥伴計劃」中方智庫。
  • 非洲的語言多樣性與中非合作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報告,語言多樣性指數最高的前20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5個在非洲,其中坦尚尼亞、中非、查德等國語言多樣性顯著。事實上,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具有語言多樣性特徵。例如,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和最大經濟體奈及利亞,有250個部族400多種語言。塞席爾是非洲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只有不到10萬人,但也有三種語言在使用:英語、法語和一種基於法語的克裡奧爾語。
  • 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解讀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題: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解讀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  新華社記者  金秋北京,擁抱遠道而來的朋友——  「中非友好合作前景廣闊,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展大有可為
  • 全國工商聯:中非合作碩果纍纍 民間合作大有可為
    光明網訊(記者 李汶鍵)11日,2020中非民營經濟合作論壇在京召開,此次論壇主題為「疫情下中非工業與貿易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在外交部、商務部的支持下,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非洲聯盟駐華代表處、塞內加爾駐華大使館、摩洛哥駐華大使館、衣索比亞駐華大使館共同主辦,中非民間商會承辦。
  • 新時代中非國際合作意義深遠
    理解非洲文化、深化中非國際發展合作,需要意識到非洲國家眾多、文化多樣,以及中非合作交流的多樣性,構建中非文化交流方略的整體規劃設計,將文化交流融入對非合作的具體工作中,讓非洲文化走進中國的尋常百姓家。只有這樣,才能深化新時代中非國際合作,營造「民心相通」的國際社會環境。
  • 新時代中非國際合作意義深遠
    理解非洲文化、深化中非國際發展合作,需要意識到非洲國家眾多、文化多樣,以及中非合作交流的多樣性,構建中非文化交流方略的整體規劃設計,將文化交流融入對非合作的具體工作中,讓非洲文化走進中國的尋常百姓家。只有這樣,才能深化新時代中非國際合作,營造「民心相通」的國際社會環境。
  • 休戚與共,合作共贏,共建中非命運共同體
    嘉賓們圍繞「共建中非命運共同體,開創民間友好新局面」 的主題,通過「從民間視角看中非合作面臨的新機遇」和「民間助力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兩個分議題展開討論,將自己對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希冀與展望充分表達。「中國夢」 與「非洲夢」在此相遇、融合,奏出和諧的樂章。 中非民間論壇是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機制化分論壇,受到中國政府及非洲各國、聯合國和非盟的高度重視。
  • 《中非合作新時代》第二集《志向相合》
    央視網消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中國國際電視臺製作的五集專題片《中非合作新時代》(每集30分鐘),正式在央視一套播出。《中非合作新時代》內容覆蓋全非洲,涵蓋中非「十大合作計劃」,通過合作項目的具體事例和非方親身感受,展現中非合作切實貫徹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發揮的重要作用。攝製組前往非洲實地拍攝,紀錄了生活在非洲各個國家、各個行業眾多普通人的生活,挖掘他們與中國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 江陰市支柱企業穩穩撐起經濟發展大局
    多年苦練強內功 持續創新增優勢 江陰市支柱企業穩穩撐起經濟發展大局 憑藉多年積累的核心技術、現代管理、自主品牌等優勢,加上市委、市政府關心,自身主動作為、應對得力,江陰支柱企業在今年的宏觀調控和金融危機面前,於創新發展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於優化調整中再次實現較好效益。1-9月,工業百強企業實現國地稅72.8億元,同比增長33.81%;百佳民營中小企業入庫稅金3.43億元,同比增32.36%。  優良的發展小環境是企業增強信心的重要條件。
  • 四川:五大支柱產業支柱作用進一步增強
    一年前,我省提出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並進一步將5個萬億支柱產業細分為16個領域,建立省領導聯繫工作機制,重點培育。看成績 五大支柱產業支撐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上半年,全省「5+1」現代產業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五大支柱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有力支撐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