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許金晶 群學書院
文藝是當代社會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於文藝作品具備較高的關注度和影響力,這些作品背後的作者、導演、演員等,也順勢成為了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密切關注的文藝名人,其情感生活經歷,一直是被媒體和公眾熱議不休的重要話題。
基於情感本身的普適性和對於理解當代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我們特別邀請書評人許金晶在群學書院開闢「當代中國文藝名人的情感生活」專欄,從文藝名人的作品分析和個人生活史分析這兩個方面出發,探究他們的情感觀與情感生活,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些文藝名人及其相關文藝作品,更好地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文化生活,進而更好地理解自己。
本文為專欄第一篇。
專欄作者簡介:許金晶,江蘇海安人,前媒體人,現為獨立書評人、梅園經典共讀小組創始人、口述訪談作者、民謠唱作人。個人座右銘是:左手讀書,右手民謠,簡單生活,詩意棲居。
「菲」常,「唯」一
文 | 許金晶
一、「高級動物」的「曖昧」
猶疑在似即若離之間望不穿這曖昧的眼
似是濃卻仍然很淡
天早灰藍 想告別
偏未晚
——王菲《曖昧》
1995年,專輯《Di-Dar》
噢~~我的天 高級動物
地獄 天堂 皆在人間
……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哪裡
……
——竇唯《高級動物》
1994年,專輯《黑夢》
從黑豹樂隊時期的代表作《無地自容》,到「魔巖三傑」時期的代表作《高級動物》,竇唯的身上,明顯經歷了從「搖滾憤青」到「音樂哲人」的轉變。竇唯的這種轉變,既有年齡和閱歷變化帶來的諸多影響,也不能不說跟其情感生活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繫。
竇唯的第一張個人專輯《黑夢》出版前後,自己正處在與姜昕、王菲的「三角戀」漩渦之中。一邊是最為自己家人認可、為自己放棄大學學業的「糟糠戀人」姜昕,一邊是在香港乃至整個華語樂壇已經冉冉升起的「天后」級女星王菲,如何進行抉擇,對於竇唯來說,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決定。在《高級動物》裡,他將人性各個層面的豐富面向,以雙字詞的形式,漠無感情地輕聲道來,隨即用克制而頗為絕望的聲音嘶喊:「幸福在哪裡,幸福在哪裡……」竇唯對於人性的通透領會,以及對於人生幸福可知而不可求的冷靜態度,多少讓人想起法國存在主義學者們的諸多論述,諸如薩特的「他人即地獄」,諸如加繆的「人生的核心命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
竇唯深知,把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是非常荒謬的行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卻無法做到如此決絕與通透——他一次次回到老北京胡同的老屋中,跟姜昕對話、纏綿;而後又一次次出入北京商業區的豪華酒店,跟短暫回京的王菲共度良宵。王菲身上的靈氣與名望,姜昕身上的自由與熱愛,都從不同的側面,滿足了這位頂級藝術家的情感需求,讓他難以徹底抉擇。
而從另一個方面,獅子座的王菲,一方面追求對於事業和感情的掌控,另一方面也非常滿足於自我製造的豐富情感與精神世界之中,樂此不疲。對於她認定的男人,她可以放下「天后」的身份,回到北京老胡同的舊屋裡,為他倒痰盂、料理生活;而對於她認定的感情,她也同樣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這場長達數年的三角關係長跑中,王菲終於笑到了最後。
值得注意的是,獅子座的王菲,當夢想中的愛情化為現實之後,同樣還需要日常化的自我暗示與戀人維護,來保持對這份感情的新鮮感與生命力。這首《曖昧》裡的「似是濃卻仍然很淡」一句,就完美道出了王菲充滿矛盾的複雜心緒。她可以為爭取竇唯的愛,而放下身段地「倒痰盂」,做竇唯身邊的小女人;但她的情感生活裡,顯然不能只有「痰盂」和油鹽醬醋。當她跟竇唯走進婚姻,當竇唯眼中的王菲,從一位音樂上可以交流的「Partner」(同道,夥伴),變成一位應該操持家務的家庭主婦的時候,王菲身上的事業心、王菲自帶的光環效應,以及王菲對於感情的浪漫化想像,都讓兩人彼此之間的矛盾越發劇烈。換句話來說,「倒痰盂」只能成為媒體報導王菲、竇唯之戀的噱頭,卻永遠不可能成為王菲表達這段感情的核心元素與歌唱主題。浪漫化的王菲,永遠不可能為油鹽醬醋的日常生活所束縛。
二、「悲傷的夢」,怎堪「暗湧」?
就算天空再深 看不出裂痕眉頭 仍聚滿密雲
就算一屋暗燈 照不穿我身
仍可反映你心
……
害怕悲劇重演 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歷史在重演 這麼煩囂城中
沒理由 相戀可以沒有暗湧
——王菲《暗湧》
1997年,專輯《玩具》
到底怎樣才算好不算壞
到底怎樣才能適應這個時代
我不明白
……
盼望接受愛的問候
盼望有人能夠把我拯救
快到來 我在等待
把我帶到安全地帶
這種時候 伴我左右
讓我去感受你的溫柔
……
——竇唯《悲傷的夢》
1994年,專輯《黑夢》
1998年12月31日晚上,王菲在香港舉辦「唱遊大世界」跨年演唱會。唱完三首歌后,她用粵語對歌迷們說:1998年,每個人都會遭遇很多開心和不開心的事情,重要的是,繼續迎接和面對接下來的生活(非原話,大意概括),隨即祝歌迷們新年快樂。新年祝福過後,她用顫動的嗓音,開唱那首經典之作《暗湧》。而當歌迷們開始狂歡高呼之時,臺上的王菲,忘我般地吟唱:「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而此時王菲與竇唯的婚姻,已經因為二人分居兩地、王菲聲名越來越大,以及「第三者」高原的出現,而接近破裂邊緣。
三個月之前的某個午間,我反覆聆聽王菲這首《暗湧》的現場錄音,以一顆同理心,感受她當時的情感處境,不覺悵然。王菲的靈性與創造力,讓她對於自己情感生活中的處境與命運,有著極為清晰的感知與預判。然而,即使知道這段感情無法「善終」,即使知道跟竇唯的相愛,會遭遇諸多波折,面對眾多親友的質疑和反對,她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與竇唯走進婚姻。王菲的這一堅定抉擇,自然讓我想起尼採在其代表作《悲劇的誕生》裡的那段名句:「就算人生是夢,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場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就算人生是悲劇,我們也要有聲有色地演這齣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
王菲堅定選擇的這齣「悲劇」,在竇唯的歌聲中,以《悲傷的夢》最具代表性。然而細品《悲傷的夢》的歌詞,就會發現竇唯的「悲傷」,主要是來自對於這個時代的失望與不適應,這跟其在黑豹樂隊時期的搖滾批判精神一脈相承。而在這種多少具備「邊際人」(齊美爾語)特性的失落與失調的狀態下,「愛的問候」和「人的拯救」,只是為其尋找一個暫時性的「避風港」而已。
一位將愛視為靈感的源泉和浪漫的期盼,一位只將愛視為宏大敘事的工具化替代品,二者感情的悲劇性結局,可想而知。
三、「紅豆」可數,「窗外」無限
有時候 有時候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
相聚離開 都有時候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我 有時候
寧願選擇留戀不放手
等到風景都看透
也許你會陪我 看細水長流
——王菲《紅豆》
1999年,專輯《Eyes on Me》
窗外 天空 腦海 無窮 綠色原野
你燦爛的微笑 我拼命的奔跑
遠處飛過 無緣到村落 日落船又歸
看那天邊 白雲朵朵片片
就在瞬間 你出現在眼前
還看到晚風在吹 還看到彩虹美
——竇唯《窗外》
1995年,專輯《豔陽天》
《豔陽天》是竇唯迄今為止的所有作品裡,最具開放氣象與逍遙氣質的一張專輯。《黑夢》裡的自我質疑與封閉,在這張專輯裡,轉化為雖然仍然克制隱忍、但卻頗為逍遙自在的「道家」氣質的自我表達。以這首《窗外》為例,白描化的手法、悠然無限的旋律,勾勒出一種簡單而極具詩意的氣象。而如果引入個人生活史的研究路徑的話,這張專輯問世的前後,正值竇唯與王菲感情的最佳狀態。
1995年初,王菲出版《最精彩的演唱會》現場原聲專輯,這張專輯至今仍然是王菲被公眾評價最高的專輯之一。網易雲音樂網友「夏揖山」對這張專輯,有一段好評如潮的精彩點評:「1994年,王菲的這場神級演唱會。25歲的她和25的竇唯已經結婚,她在臺上像個開心的夢遊患者,飛上飛下,對著臺下的竇唯唱出路。而14歲的謝霆鋒在臺下看著她。同年竇唯去香港開紅磡,唱完後摟著王菲回家。啊這種感覺……」(註:王菲和竇唯正式結婚的時間應為1996年,此處原評論表述有誤)而收錄《窗外》這首歌的竇唯專輯《豔陽天》,同樣問世於1995年。再黯淡收場的愛情,也曾有刻骨銘心的時刻。聽著《窗外》,再和著《最精彩的演唱會》裡王菲靈動歡快的歌聲,想像兩人當年琴瑟和鳴的狀態,實在是唏噓不已。
而等到王菲推出《紅豆》這首歌的時候,她跟竇唯的感情,已經幾乎宣告完全破裂。其實「一切有盡頭」,對於王菲來說,早已經是心知肚明的人生規律,然而「選擇留戀不放手」,寧可天崩地裂,也要愛得悲壯與轟烈,則是「女獅子」王菲、「天后」王菲的自我抉擇——對待竇唯如是,其之後的人生中,對待謝霆鋒,對待李亞鵬,亦如是。人生苦短,總有人會不甘於庸常重複,不甘於苟且勉強;而這麼多年之後,再來聽王菲的這首《紅豆》,幸福者足以欣慰幸福,而尋覓者,應當仍可無悔尋覓,如是而已。
四、「豔陽」高照,何情「長久」?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裡共嬋娟
——王菲《但願人長久》
1999年,專輯《但願人長久》
好春光 在這豔陽天
朦朧朧像是那從前
睡夢酣 夢中天外的青山
抬頭望向天空藍藍
……
常要說的是樂生於苦
可樂極生悲 道理又自古
別讓我不安 是非難辨
滄桑千年 不再有遺憾
……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歲歲 年年 百年 千年
天變 地變 山變 水變
千變 萬變 人變 心變
往昔已遠走過來到你我眼前
有什麼事會讓你留戀
——竇唯《豔陽天》
1995年,專輯《豔陽天》
談到竇唯身上開放、陽光的面向,都不能不談到這首跟1995年推出的專輯同名的主打曲《豔陽天》。然而我們細品歌詞,就會發現,其旋律看似歡快逍遙,但表達的內容,卻是一種看淡一切、乃至看透一切的洞明與淡然。對於這樣的一位早已洞察世事、看透宇宙運轉規律的「哲人」來說,是否真「有什麼事會讓你留戀」,可能還要真的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離開王菲之後,竇唯的情感生活一直沒能安定下來,而儘管其保持著高數量和高質量的創作產出,但在追求「眼球經濟」的媒體和不少世俗化的公眾看來,他已經淪為一位越發「潦倒」和「失意」的中年「大叔」而已。
然而如果我們用心聆聽《豔陽天》的話,就能夠體味:所有世俗意義上的歡樂、幸福與成功,其實在竇唯的精神文化視域當中,都早已被預知、反思與解構而已。筆者在北京度過的八年時光裡,最為遺憾的事情,就是沒能現場聆聽一次竇唯的演出;然而每當自己家中,響起竇唯的音樂,我們都能暫時性地從奔名逐利的世俗生活中解脫出來,實現那哪怕只有片刻的自由與淡定……
從這個角度來說,在面對竇唯的愛時,王菲從來沒有將自己身上名與利的種種光環工具化、籌碼化;她愛竇唯,就是愛他的靈魂,愛他的才華,同時儘可能地去包容他附著在靈魂與才華之中的自負、傲慢、陰暗與背叛……王菲之於竇唯的愛戀,在她翻唱蘇東坡名作的這首專輯同名主打曲《但願人長久》裡,可謂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我們把竇唯和王菲的這兩張代表性專輯裡的同名主打曲聯在一起的話,就會發現「豔陽天裡,但願人長久」這樣的永恆化、涉及情感與人生終極意義的表達。從這個角度來說,竇唯和王菲,儘管已經分開二十多年,但他們之間的愛戀,以及他們對於人生與愛的持續性追求,似乎從來都沒有消逝,從來都沒有改變。
願平凡如你我之人,都能在王菲和竇唯足可傳世的這些經典歌聲中,實現「菲」常,兌現「唯」一。祝福!
後記
出於對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社會文化生活系統回顧和研究的目的,我開始有意識地把這一時期中國的一些重要電影和流行音樂作品,找出來重新「閱讀」,這當中,竇唯和王菲的音樂,自然是繞不過去的存在。
聽著聽著,不只能勾起自己關於90年代的少年青春記憶,也引發了我以文藝名人的情感生活為線索,梳理90年代中國流行文化生態的想法。畢竟,南京大學歷史學院的李恭忠老師,在對我的90年代研究計劃做指點時,就建議我以情感為線索來切入;而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成伯清老師,2015年在南大社會學院舉辦的「社會學理論與方法」暑期班上,也曾經對情感社會學的學術史做了簡單而系統的分享,作為臺下聽者之一的我,也由此打開了以情感探究社會文化生活的嘗試之路。
接下來,我就開始了有趣而漫長的寫作準備之路:竇唯和王菲問世於90年代的幾張代表性專輯,先後被我反覆聆聽過不下數十遍;而儘管世面上,缺乏質量非常高的竇唯和王菲的傳記作品,但我也在孔夫子舊書網的反覆尋覓之中,找到了《完美王菲——王菲歌曲精選》(天籟音樂工作室編,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6月版)、《王菲畫傳》(黃曉陽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長發飛揚的日子》(姜昕著,博集天卷&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年6月版)這樣三本主要的參考書,作為自己寫作的主要文字資料。當然,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個人閱讀這三本書的過程中,沒有撰寫詳細的讀書筆記,加上對書中的不少細節內容頗為存疑,因此這篇隨筆裡,將不會列出相關引文注釋;文中所有文字,都是在筆者融匯上述所有資料的「閱讀」、整理之後,個人重新組織和記述的內容,如有謬誤,文責也完全由筆者自負。
因為竇唯和王菲,都是對筆者影響至深的音樂人士,因此儘管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這篇系列隨筆的開篇之作,卻還是遲遲難產,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思路來表達。在醞釀本文思路的漫長過程中,我在網易雲音樂上,製作了一份小小的歌單,由王菲和竇唯的8首代表性歌曲組成,其中王菲4首、竇唯4首,兩兩組合,構成4組。我把歌單的名字定為——「菲」常,「唯」一,熟悉王菲和竇唯音樂和人生的朋友,自然會對我歌單命名的用意,會心一笑。
當這份歌單,被我自己聆聽到第30遍的時候,我突然靈機一動:為什麼不以這份歌單裡的8首歌為線索,來撰寫這篇隨筆呢?靈機一來,本文寫作的靈感便如紅塵滾滾,瞬間襲來。需要說明的是,「有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本人對王菲和竇唯的情感生活作出的諸多解讀,儘管儘量做到論出有據,但畢竟仍然是非常個人化的記述。筆者歡迎跟各位王菲和竇唯的歌迷、關注者和研究者,展開各個層面的交流,而本文中的不當之處,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許金晶
原標題:《竇唯與王菲:「高級動物」的「曖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