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圖/採訪對象提供
7月6日-10日廣州中考填報志願。今年是廣州市中考改革過渡期的第2年,雖然升學政策與去年保持一致,但細微處還是有變化。
如何抓住重點,做出明智判斷,填報好中考志願?廣州市招考辦和資深中考升學專家,為考生和家長一一解讀。
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規模大於全市報名升學人數
市招考辦介紹,今年全市報名總人數92922人,較去年增加2271人。其中戶籍生65261人,較去年增加3348人;非戶籍生27661人,同比減少1077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5209人通過隨遷子女資格審核,較去年增加547人。
今年在廣州招生的高中階段學校(含校區,下同)共232所,包括普通高中125所,中職學校(包括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技工學校)107所。
總計劃97703個,招生規模保持穩定,高中階段學校供應學位數繼續大於全市報名升學人數。其中普通高中計劃54878個,含公辦高中計劃49553個,民辦高中計劃5325個;76所示範性普通高中(含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和廣州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共41370個,較去年增加1785個。
中職學校計劃42825個,其中省級重點以上中職學校計劃35803個。
投檔錄取規則保持不變
今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政策保持不變。僅少數獨立招生學校招生方式有所調整:一是獨立招生學校增加廣東華僑中學、廣州市培英中學港澳子弟班,面向全市招收港澳臺學生;二是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面向全市招收具有本省戶籍的家庭困難的宏志生。
普通高中繼續實行每批次優先投檔線以上,按考生志願先後,根據學業考試成績從高到低錄取,再在批次控制線上完成投檔錄取。中職學校繼續實行分段投檔控制線上,根據考生學校和專業志願先後,按學業考試成績從高到低錄取。
指標到校:志願應怎樣填?注意哪些問題?
由於指標到校錄取規則的特殊性,錄取的偶然性比較大。加之去年開始,指標到校分配的比例從30%擴大到了50%,學校數量也從原來的公辦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增加到所有的公辦示範性高中,對符合報考資格的考生來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卓越教育考試研究院老師汪庚漢指出,第一,指標批沒有高分優先投檔線,所以第一志願的選擇尤其重要,二三志願錄取的概率極低。
第二,指標到校的本質是校內的競爭,避開熱門學校,選擇相對冷門的學校進行志願填報會增加自己在這個批次錄取的機率。考生可以通過查看往年指標批的錄取分數線,對比近2年指標分配的結果來進行預估冷熱程度。
第三,對於不同初中、不同層次的考生,在指標批的填報策略是有所區別的!優質初中的考生往往在指標批選擇衝一衝;而普通初中的考生則更多選擇穩一穩。
達到指標生最低控制線,不一定被錄取
達到指標生最低控制線,考生就一定能被錄取嗎?不一定,指標生要被錄取除了須達到指標生最低控制線外,還要比拼自己在初中學校的年級排名。
因為指標分配到各個初中學校的數量有限,排名越靠前,被指標錄取的機率越大。
以2019年某優質民辦初中為例,很多學生都能過指標批的最低控制線,所以導致考生在指標批的競爭非常激烈,實際被這5所高中學校指標批錄取的分數都遠高於最低控制線分數。
指標分配政策常見誤區
誤區1:指標批是碰運氣的,指標批的填報不重要
提醒:指標批的填報很重要
汪庚漢介紹,指標批招生的學校很多,且較優質(均為示範性)。目前,廣州公辦高中有95所,其中示範性有67所,約70%的公辦高中為示範性高中。
指標批次成為示範性高中學校招生計劃最多的批次。示範性高中在指標批次的計劃高達50%。2019年普高招生計劃有53717個,指標批次計劃有19243個,約佔所有普高錄取批次中的36%。
指標批次受益群體廣。根據官方信息公布,2019年有5011人的錄取分數低於招生學校前3年錄取最低分平均分,佔比約為37%。
此外,指標批次是除獨立批次外的最先的一個批次,它的填報也會影響到後續批次的錄取,故需慎重填報。
誤區2:指標批次只有第1志願有用,第2、3志願隨便填
提醒:第2、3志願仍然有機會
以去年白雲區一初中部分指標錄取情況為例,廣東實驗中學末位考生到了第三志願,末尾考生分數701分;65中在該校末尾考生志願序號為三,末位考生分數614分……
這些高中學校在該所初中學校的指標中都有錄到第二、三志願。即便像省實這種優質的高中,在中等或薄弱初中學校的指標中,在第二、三志願也有機會撿漏。
因指標批次也是遵循志願優先原則且沒有高保線,故在指標批次的填報中,第一志願須選擇最想去且最可能去的高中學校,而第二、三志願可匹配後續提前批志願選擇喜歡的學校填報。
誤區3:指標批是降分錄的,如果指標都錄不上的學校,提前批就沒有希望了
提醒:指標批實際錄取分數不一定低於提前批最低錄取分數
指標未被錄取的志願學校對後續批次的錄取也不會產生影響
指標批的實際錄取不一定都是降分錄的,優質民辦初中的尖子生實際指標批錄取分數可能會比提前批還高,競爭十分激烈。
這類考生往往將指標批作為雙保險,他們在提前批靠自己的實力也能考上目標學校,指標批的填報增加多一次錄取的機率。
而指標批錄取的影響因素還有分得的高中學校的指標個數以及學生的年級排名。故指標批即使沒錄上的學校,提前批也是可以重複填報的。
自主招生如何準備?
中考之後,報名自主招生的同學將迎來考核,從去年的題目和經驗看,該如何準備?
今年有22間示範性高中享有自主招生的資格。除黃埔區由玉巖中學變更為86中外,其他學校名單全部與去年保持一致。實施程序也與去年保持一致。不過由於疫情的影響,相關程序的具體時間向後整體推遲了近一個月。
立尚教育中考志願指導師周曉朧提醒,考生最多可以選擇2所學校報名(2間省市屬或1間省市屬+1間本區高中),而學校可以按不超過招生計劃5倍的人數來確定參加本校綜合能力考核的考生名單;只有考核名單內的學生才可以在獨立批填報對應學校的自招志願。
綜合能力考核方面, 每個學校考核的形式均不一樣。
主流的考核方式,以單對單面談、小組面談、無領導小組討論為主,考察學生的學科、人文、科學素養。
但部分學校有更新穎的考核方式:六中、華僑中學有關於書寫水平的考核(如硬筆書法),鐵一中學有人機對話的考核,華師附中有設計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核,增城中學對科技創新類學生設置科學工程製作、機器人製作、程序設計和計算機作品設計。
由於自主招生的綜合能力考核時間,在中考文化課考試結束後,周曉朧建議考生目前的學習重心仍然放在正常中考的備考和複習上。待文化課考生結束後,再針對相應學校的具體考核辦法,參考去年的題目進行相關準備。
不同分數段的學生,如何填報志願?
中考升學指導老師李珍介紹,考生要關注高保線、臨批次線。
高保線:一志願可以衝,二三四都可以兜底
高保線不是只有提前批有,第一批、第二批都有高保線。2019年提前批是686分,第一批是580-610分,第二批是500-555。而且,在第一批和第二批,每個區的高保線不一樣。
對於過高保線的考生,要結合自己的年級排名,再結合在每個批次可報考的心儀學校,遵循「一衝二穩三保底」的志願填報規則來選擇學校。
臨批次線:不管哪個批次 第一志願要穩
什麼叫「臨批次線」?2019年提前批投檔線是616分,第一批投檔線各個區不一樣,基本上是500-575分,第二批是490-550分,第三批是490分。「臨批次線」指的就是各個批次的分數線,每年處在批次分數線前後10分段的考生較多。
對於戶籍生來說,通常臨批次線的考生,都是高保線上的考生。在廣州中考梯度志願錄取的背景下,不建議這類學生提前批第一志願,或第一批第一志願衝刺,選擇穩妥的學校很關鍵,畢竟低於高保線後,確實很難被兜底。
對於非戶籍生來說,在提前批和第一批投檔線的臨界生,實際上可以選擇額公辦高中很有限,多數是民辦高中。如果執意讀公辦高中,最好一擊即中。
如果前面一個批次第一志願選擇衝刺,那麼下一個批次一定要兜底,不能再衝。
注意別踩這些「雷」
只看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
周曉朧提醒,在中考志願的填報中,千萬注意不能只看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
因為中考的錄取的基本規則是志願優先的原則,錄取投檔是先按照志願的順序,再進行擇優錄取。考生分數雖然高於該校最低錄取分,但由於志願序號的問題,也可能導致無法被該學校錄取。
因此家長在進行志願填報時,除了最低分數外,一定要特別關注末位考生志願序號,末位考生的分數和最大志願序號的問題。
需注意的是,部分公辦示範性高中會將其的招生計劃留一部分放在第一批面向本區招生。而第一批的錄取分數可能高於提前批的錄取最低分數。考生在志願填報時需要特別留意。
過分高估/低估每一科的真實水平
汪庚漢提醒,不同的階段,學生由於複習進度、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考試的難易程度等因素,導致考試成績波動較大,在制定中考目標時,不少學生和家長將每一次發揮最好的/最差的成績加入到總分中,對於成績過分樂觀或保守。這樣會造成目標設定不準確,與學生的真實水平相差較大,容易造成志願學校的批次滑落甚至錯失錄取機會。
把大量時間集中到某一科目
很多學生在備考階段,把大量時間投入的有興趣的科目,認為通過高強度的訓練,能將該科目的成績提升,從而達到總分提高的目標。
本來通過多輪複習,各科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因為複習時間被某一學科擠壓,無法完成既定的複習計劃,導致最終中考成績不如預期,錯過理想高中學校。(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責編|崔文燦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周仰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