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議論文開頭的作用,就這麼簡單,(乾貨)

2020-12-12 青青語文

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文章開頭我們說是「鳳頭」。這些都說明了我們對開頭的重視,同樣中考裡針對議論文的開頭,也設計了考點。

01常見題型

1. 本文以XX的方式開篇,有什麼好處?

2. 本文第一段有什麼作用?

3. 文章開頭先從XX寫起,有什麼作用?

02答題思路

議論文開頭段往往起著引出中心論點(論題)的作用,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答題格式答題:

1、開頭開門見山直接提出論點…… (引出……論題)。

2、開頭通過……事例(名言),提出論點……(引出……論題)。

3、開頭通過生活現象,提出中心論點……(引出……論題)。

4、開頭運比喻、寓言提出論點……(引出……論題)增強了趣味性。

5、開頭擺出錯誤觀點,提出論點……(引出……論題)。

03知識詳解

1、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談自立①常言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然而庇護在大樹底下的小樹苗是長不成參天大樹的。同樣,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本文作者運用比喻開篇明確提出中心論點「要想成才,先得自立」,開門見山。

2、針對現實中某種現象(事例、觀點)進行分析,然後提出論點( 論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

浪漫去哪兒了①中國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實的事情 。打開搜索,輸 入「中國人+浪漫」,結果大多是「中國人天生不浪漫」「中國人為什麼不浪漫」……

問題: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分析:作者針對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從而引出論題。

答案:針對現實生活中中國人「不浪漫」地現象,進行分析,引出論題,針對性很強。

3、引用名言、故事或事例,提出論點或論題,同時,名言、故事、事例又是論據。

閱歷與讀書①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同一本書,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閱讀,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學家張潮在《幽夢影》一書中寫道:「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可見閱歷對讀書至關重要。

問題:第①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案:引出「閱歷對讀書至關重要」引出下文;借用名言,從讀書體驗談起,引起讀者興趣。

4、用生動的比喻或寓言引出論點,既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能 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於讀者接受 。

當一匹被鞭打的馬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門徒。一天,墨子授課時,一隻小鳥停在窗外的柳樹上婉轉鳴啼,弟子們紛紛向外張望,耕柱子也隨之瞅了一眼。事後,墨子卻單獨嚴厲地責罵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難過,覺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說:「我犯的錯誤並不比別人多,卻遭到老師這樣嚴厲責難。」墨子聽到之後,問他:「假如你要駕馭馬和牛上太行山,你會選擇鞭打馬還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當然要鞭打馬。」墨子又問:「為什麼要鞭打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為馬兒跑得快,才值得鞭打,這種能力是牛不具備的。」於是,墨子告訴他說:「我責罵你正因為你像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評呀!」

問題:開頭引用墨子嚴厲批評耕柱子的故事,作用是什麼?

分析:該語段用生動的比喻「鞭打牛」還是「鞭打馬」,引出論點,生動形象,引人入勝。同時將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提高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答案:引出論題,使表達生動形象,提高閱讀者興趣,富有說服力。

5、擺出錯誤的論點和論據,為下文的批駁樹立靶子。

警句①許多作者寫作喜用警句,許多讀者讀書喜看警句。有些老師在學生的習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讚賞,結果就連在一篇說明文中,學生們也必硬添入許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實,作者喜用警句,是由於才力薄;讀者喜看警句,是由於見識淺。才力薄,所以不能創作充實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娛人;見識淺,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義,徒摘警句以自欺。

分析:該文由現實生活中人們喜用警句娛人和自欺的錯誤做法談起,為後文的批駁樹立了靶子,同時在批駁中提出論點。

小結:

議論文開頭的作用:

現實現象引出論點,針對性強。

引用名言、事例,提出論點。

比喻、寓言引出論點,可讀性強。

由錯誤的觀點、做法,引出論點。

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答題格式: 1.通過……,引出本文論點;

2.增加文章趣味性,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化抽像為具體,使讀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觀點;)

3.同時做為本文的事實或道理論據,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以上答題格式(乾貨)請摘錄,背誦。

04經典例題

結合文章具體分析,《敬業與樂業》開頭的作用:

敬業與樂業我這題目,是把《禮記》裡頭"敬業樂群"和《老子》裡頭"安其居,樂其業"那兩句話,斷章取義造出來的。我所說的是否與《禮記》《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但必先有業,才有可敬、可樂的主體,理至易明。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麼人不可教誨,獨獨對於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游民,雖大聖人碰著他,也沒有辦法。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禪師,他常常用兩句格言教訓弟子,說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他每日除上堂說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門生想替他服務,把他這天應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地不肯吃飯。……

參考答案:

引用《禮記》中的名言,引出作者觀點為:我們要敬業與樂業;

使讀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觀點;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同時作為文章道理論據,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我們下一講再見。

END

相關焦點

  • 高考語文,考場議論文,如何寫好開頭?
    根據以往經驗,發現考場的議論文寫作,只要能有一個好的開頭,剩下的便會非常的順手。好開頭的三條特點對於高考議論文來說,什麼樣的開頭算是好的開頭?站在閱卷者的視角,所認定的應試作文的開頭,要符合以下三個要求(不用全部):要簡短,有美感,有哲理。
  • 議論文閱讀題難度大?很難找到得分點?中考議論文閱讀攻略請收好
    而在語文的專題複習中,議論文閱讀專題將會在節後進行重點學習,學生在寒假可提前著手,練習一些中考真題,每天做一道此類試題,找出失分點,反思、領悟、提煉、總結。議論文閱讀命題方向:邏輯思維和語言分析加重考查河南省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九年級年級長夏文心分析了近10年的中考試卷,她認為,在強調核心素養與使用統編教材的背景下,中考對議論文閱讀的考查會增加邏輯思維的考查力度,以及對議論文語言的分析。
  • 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2.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關鍵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   3.考查論據的類型及作用。   4.辨別論證方法.論證方式.或論證角度。   5.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探究品析。   6.根據文意從自己閱讀和生活積累中列舉事實論據.或談自己個性化的閱讀啟迪和感悟。
  • 中考語文衝刺130之安徽2020年語文中考試卷分析
    很多人往往形成一個誤區,就是語文在110分左右就很難去往上升達到了一個瓶頸期。其實是一個很荒謬的看法。語文從110分,突破到130分,這20分足可以讓學生有更高的選擇餘地和平臺。而且達到這樣的高度,其實難度不大。相比較從數學物理中。使勁的摳出20分要簡單的多。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知識點講解:議論文常考題型論證的方法及作用
    在初中語文考試當中,議論文是一種必考的一種文體,但議論文的考點並不多,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議論文中的考核題型之一:論證的方法及作用。相對於論點和論據,論證方法及作用考察的頻率更高,毫不誇張地說,這是議論文的必考知識點。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係的紐帶,論點是需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解決用什麼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
  • 讀書不妨多一些「慢閱讀」,一篇實例解析教你搞定中考議論文閱讀
    本期青雲閱讀寶典就來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中考說明》對於議論文閱讀做了4點要求:1.能閱讀議論文。2.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3.區分簡單議論文中的觀點和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和材料之間的關係,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4.能寫簡單的議論文,做到有理有據。
  • 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這13種題型常考,解題有技巧
    我們知道,語文閱讀理解通常會考這幾類的文章: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等等,而這幾種不同文體考查的點都有所不同,但是各自都有著相應的答題套路,今天,黃小將為大家整理了初中階段,語文議論文閱讀理解的幾個常考題型以及對應的答題技巧,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現代文閱讀理解專題四——議論文閱讀知識導圖。閱讀高分必備
    01議論文要素及其作用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議論文的論證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大類型。議論文語言及表現形式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來闡明觀點的文體。05議論文開頭和結尾作用前面講過散文、小說、說明文常考文段作用,議論文也不例外。
  • 高考語文,作文試題中的材料,在議論文寫作中如何引用?
    高考議論文的寫作,如何運用題幹中給定的材料,有同學希望能專門講一講。下面,人生底色看語文的老師,就結合這兩年的高考作文試題,為大家簡略說一說。高考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如何運用題幹中給定的材料?請看例題:像這麼長一則材料,敘述的內容如此之多,在出題老師看來這都是有用的信息,評卷的規則當然也會受到影響。百家號人生底色看語文提醒大家,如果我們在寫作中不加以適當的引用,或者至少是提到,那一定是會影響作文分數的。
  • 高考語文,遵守考場議論文三原則,讓作文少丟分甚至不丟分
    一、考場議論文寫作多發問題平時我們總結,考場議論文寫作,多發問題有:A邏輯:審題不深入,論證無針對性,缺少條理性。如開頭雖有論點,幾個分論點卻支撐不力,無法形成合力中間只寫幾個論據,無法達到有理有據有層次的高度。
  • 中考語文:滿分作文開頭結尾集錦,精華珍藏版,錯過太可惜了!
    眾所周知,在語文試卷中,作文是重頭戲,曾經就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作文等於語文的二分之一,而這句話並沒有說錯。根據有效數據顯示,現如今小學階段作文佔30%左右,中學佔40%左右,高中佔到一半,而且隨著之後的發展,高考的作文分值的比例也會越來越大。
  • 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複習題12
    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要把「死」書讀「活」,讓書發揮作用。「死」「活」之間,相互為用,相互補充。強調讀「死」書,但又不拘泥於讀「死」書。「死」與「活」,都是對人而言的。人要書「死」,書就「死」;人要書「活」,書就「活」。這就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讀書者,手中都有一把打開書籍奧秘的金鑰匙。書籍是死的,金鑰匙卻是活的。「死」與「活」的關係,大概有如書籍與金鑰匙的關係。
  • 高中語文:作文素材整理,議論文素材+哲理故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隨著語文在高考中分值不斷增大,語文學科也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科目。由於高考語文對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著較高要求,所以,這門學科的學習也成為一大難點。高中語文學習的過程,對於學生而言,不僅是一個語言、文字及閱讀的訓練和提高的過程,更是一個豐富自身文化素養、提高精神文明修養的過程。但是在當今的中考、高考重壓下,學生的語文學習時間一再壓縮,語文已經成為「附屬品」,所以,通過母語教學轉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是重中之重。
  • 2018中考語文考試說明變化解讀及複習建議
    語文:今年有兩個顯性變化   重慶一中初中語文教研組組長韓世坤   1、增加名著閱讀——《駱駝祥子》《水滸傳》的考查,中考預測應該既有對人物形象、性格特點等識記性知識的考查,又有對名著主要情節概述評議性深層次的考查。   2.增加對「非連續性文本」的考查。
  •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第十九講: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
    到現在,我們中考語文系列——現代文閱讀理解部分已經到了第十九講,接近尾聲了,基本上涵蓋了記敘文閱讀理解的全部題型,閱讀理解佔中考分數在40分左右,佔比很高,所以現代文和文言文的閱讀大家一定要懂得技巧,熟練應用,才能應對中考不斷變化的題型。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記敘文中的表達方式,及其作用。
  • 期末備考:初中語文知識點第一部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期末備考:初中語文知識點一,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 2020年蘭州市中考首日 語文閱讀考莫言 物理首現閱讀題
    今年我市的中考與往年相比,註定是不平凡的一次考試,不僅延遲了整整一個月,還因為防疫需要,考生必須測溫與戴口罩。但是除此之外,這次中考一如往年,全市各個部門用高考的標準給予了中考生一個最安靜的考試環境。今年全市40個中考考點,1273個考場,每個考點是同樣的標配:三四道警戒線、交警現場執勤、電力部門保障車輛待命、衛生醫護人員現場守候……所有的考點都是安靜的。2 陪考的家長也經歷「考驗」中考是人生的第一個「臺階」,所有的考生都為了跨上這個「臺階」而拼搏。
  • 高考語文,議論文備考寫作指導,積累的材料如何得到有效使用
    今天給大家講講高考語文作文如何備考。高考作文,特別是高考語文,是很多人青春懵懂而傷痛的回憶。語文難學,作文對許多同學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每個人都想奪得作文高分,但作文得高分,卻比數理化的大題要難。很多同學感覺作文是虛無縹緲的,是要靠碰運氣的,而且寫好作文是要靠天賦。
  • 新穎的高考語文議論文萬能素材
    新穎的高考語文議論文萬能素材高中生作文基本上就剩下議論文了,有途網小編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寫作,特別為大家整理了高中議論文素材新穎,供參考。不達目的不罷休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
  • 高考語文,所謂通用議論文素材,這樣操作你也能擁有
    特別是需要事實論據做支撐的議論文?而有時候,同學們所遇到的問題,真的不是材料有沒有?而是如何選擇材料。所謂的作文難,對於許多考生來說,其實是難在素材上,也就是材料的選擇和運用上。經常有同學和家長問我,能否找到一些通用的素材?把這些素材運用到所有的作文當中。我也曾經想過,到底有還是沒有?如果說有,怎麼就會有許多同學不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