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的俗語「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今天筆墨和大家分享一下奇門遁甲的前世今生。
最初奇門遁甲的基本格局反映了社會的人事、生活、社會制度,及天文、地理、物候等,其典型代表人物,都在古代,有傳說的黃帝、姜太公、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古代奇門遁甲多應用於戰爭。
《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術數著作也是奇門、六壬(ren)、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被稱為「黃老道家最高層次的預測學」,號稱「帝王之學」「最高預測學」。其本質也是一門高等的天文物理學,揭示了太陽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場的作用情況。它在周秦時期稱為「陰符」,漢魏時期易名「六甲」,隋唐及宋元時期改稱為「遁甲」,明清以後方始統稱為「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的含義是由奇、門、遁甲三個概念組成。奇門遁甲的這些符號單位最初只是作為軍事術語來運用的,「奇」就是乙(日)、 丙(月)、丁(星)三奇;「門」就是休、生、傷、杜、景、驚、 死、開八門(在排宮法中是八門,在飛宮法中九門:休、死、傷、杜、中、開、驚、生、景);「遁」即隱藏,「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是在十幹中最為尊貴,它藏而不現,隱遁於六儀(戊、己、庚、辛、壬、癸)之下。
關於奇門遁甲的起源,在道教古籍《秘藏通玄變化六陰洞微遁甲真經》、《軒轅本紀》、《神機制敵太白陰經》、《煙波釣叟歌》等多有記載。大致為當年蚩尤作亂,黃帝頻戰不克,九天玄女授奇門遁甲術於軒轅黃帝,助黃帝以滅蚩尤,以此來推,奇門遁甲至今已有五千餘年的歷史。創始人為九天玄女(九天玄女,簡稱玄女,俗稱九天娘娘、玄牝(pìn)氏、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陽元女聖母大帝玄牝氏。原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傳授過兵法的女神,後經道教奉為高階女仙與術數神)。
奇門遁甲最初創立時,共有四千三百二十局,風后(相傳為黃帝大臣,又為伏羲之後,著有《握奇經》)改良為一千零八十局,到周朝時姜尚因為行軍布陣的需要壓縮為七十二局,漢代的張良得黃石公傳授後,再次改革,成為現在使用的陰遁九局、陽遁九局,共十八局。
現有可考史料記載「奇門遁甲」,應以《抱樸子》之論為最早。道士葛洪在《抱樸子》裡對遁甲術的記載要比《後漢書》所記早了近一個世紀,結合《隋書·經籍志》記錄的遁甲書的各種署名,可以確定歷史上葛洪是將奇門遁甲術公布於社會大眾的第一人,道士葛洪對奇門遁甲術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這些歷史記載和傳說可以說明,奇門遁甲術不是一個人創作出來的,是中國古代很多代人共同研究的結果,它包含有天文學、曆法學、戰爭學、謀略學、哲學等。奇門遁甲以易經八卦為基礎,結合星相曆法、天文地理、八門九星、陰陽五行、三奇六儀等要素,現在往往被認為是一本佔卜用的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