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建築看天津,淺談天津租界多國建築形式之哥德式建築

2020-12-11 湘湘愛旅行

引言:這些天我一直發視頻來介紹天津的名人故居,那麼今天咱們來聊聊天津的租界建築文化。天津的租界是1945年之前,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九國建立的。雖然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也留下了許多風格迥異的建築瑰寶。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天津的哥德式建築,歡迎喜歡建築的、歷史文化的朋友們一起來交流、探討。

現在天津保存較好的、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建築多數位於英租界、意租界、法租界。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風格有哥德式、羅曼式、日耳曼式、巴洛特式、折中主義式、歐洲古典式等。這麼多的建築形式匯聚在一個地方,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所以天津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那麼,今天我們主要聊聊在天津現有的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與天津的聯繫

解放後租界區被收回後,當時的建築作為不可移動的文物得到了保留。也使得天津的建築歷史風貌保留著百年前的歐式風格。今天咱們介紹哥德式建築。說到哥德式建築就不得不說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望海樓教堂。望海樓教堂是法國傳教士謝福音主持修建的,所以這座建築也是帶有法國氣息的哥德式建築。這也是天津歷史上的第一座哥德式建築。

天津望海樓教堂

哥德式建築的特徵

咱們先來說說哥德式建築的特點:尖塔或塔樓高聳,尖肋拱門、飛扶壁、大型繪花窗戶等,因其氣勢雄偉多用於宗教建築。哥特建築也是歐洲建築史上的最巔峰之作,它是集齊了建築學、力學、美學、聲學、繪畫、材料學等融為一體的建築,也可以稱為建築中的藝術品。世界上較為著名的哥德式建築有:巴黎聖母院、聖丹尼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米蘭大教堂等。那麼綜上所述,我們用圖片來直觀感受一下歐洲的哥德式建築與望海樓教堂。

上圖為法國哥德式教堂、下圖為望海樓教堂

望海樓教堂與歐洲哥德式建築的對比

從上圖我們可以直觀的對比一下會發現,這兩個建築的建築風格是一樣的。都符合上述咱們羅列的哥德式建築的特點。望海樓前邊的3個塔樓、 尖肋拱門、彩色繪花玻璃等都充分體現了法國式哥特建築的特徵。從外表看望海樓教堂大部分特徵都符合哥德式的建築結構,可能因為建築規模小的原因,我們沒有看到那種宏偉的歐式哥特建築上的飛扶壁結構(下圖)。

哥德式建築的飛扶壁特徵

上面的文字的描述可能很枯燥,咱們繼續結合哥德式建築特點來細部分析望海樓是否符合上述哥德式建築的特點。

望海樓外部哥德式特殊

望海樓內部哥德式特色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望海樓教堂雖然比擬不了氣勢恢宏的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大型的哥特建築,但它的建築特徵也絕對是典型的哥德式。

我們再來欣賞下德國、義大利的哥德式建築,有何不同。義大利的哥德式建築更注意凸顯塔樓或尖頂、浮雕的表現力,儘量建的多、複雜顯得更加的雄偉。

義大利米蘭大教堂

德國的哥德式建築更多的是凸顯拱門、拱窗、繪花玻璃等大線條的東西。

德國科隆大教堂

其實無論是是德國、法國、義大利在哥德式的建築形式上都是一樣的,只是文化表現力上的注重點不一樣。以上純屬本人拙見,希望和各位朋友們一起探討。

參考文獻:《世界建築史:哥特卷》

【來源:小海子書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盤點天津美輪美奐的建築之教堂篇
    一說到天津的建築,那一定要說到咱們天津衛境內的獨特的教堂造型,說到教堂那就要講一講教堂的形成歷史一談起歷史,就要講講咱們天津當時的歷史時期,那是這些教堂的所在地,都在天津租界裡天津租界,是一八六零年至一九四五年期間,八國聯軍等國通過籤訂不平等條約和協議在中國天津老城東南部區域相繼設立的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的租借地
  • 天津旅遊之五:九國租界,萬國建築,一帝一王五總統
    天津在被迫開闢為通商口岸之後,英,美,法,日,俄,德,意,奧,比等九國先後在天津強佔了租界,天津成了外國租界最多的城市。在天津居住過的清末至北洋時期的名人有許多,包括末代皇帝溥儀,他在1924年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從1925年至1931年,先後在天津張園和靜園居住六年之久,並在靜園中與日本人策劃了偽滿洲國陰謀
  • 帶你看天津20棟最美老建築!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建築,被稱之為凝固的樂章 人們看建築 透過磚木、石質或是鋼筋水泥的結構 看到一種生命的呈現 它總在靜默中展示著文化的傳統和現狀
  • 天津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萬國建築博覽會!
    天津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有9國租界,而天津的五大道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經歷600餘年,特別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近代百年看天津」,成為世人共識。
  • 北京、上海、天津、青島、武漢,哪座城市的租界老建築更好看
    老租界建築,作為現在城市旅遊中一種比較重要的資源稟賦,在保護和發展之中,有的逐漸落寞了,有的得到了恢復,有的得到了創新和發展。還有一些,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上海外灘可能是目前這些租界老建築中轉型最成功的地方,上海外灘不僅成為旅遊區、商業區,保留下來的那些老建築,特別是那些銀行建築正在被現在的銀行繼續所沿用。
  • 天津保留最完整的洋樓建築群,充滿異國風情,堪稱萬國建築博覽會
    晚清時期,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逐漸成為北方開放的前沿和洋務運動的基地,由此造就了「中西合璧」的獨特城市風貌。保存完整、建築風格多樣而聞名,是迄今天津乃至全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群。毫不誇張地說,五大道相當於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縮影,是百年社會歷史變遷的一個寫照。
  • 天津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天津解放橋!
    天津世紀鐘位於解放橋環島5000平方米的綠地上,於2001年1月1日零時起開始運轉。世紀鐘鍾高40米,直徑14.6米,12個直徑2.6米、重約1噸的鑄銅浮雕分別為12星座。盤芯及鍾指針採用花檔鏤空製作,顯得古樸典雅。
  • 上海、北京、天津、武漢、青島,哪座城市的租界老建築更吸引人
    每次走在那裡,看那些從建設之初就被設計為銀行或者洋行的建築,不管是歐羅巴風格,還是中西混搭風,或者是東亞風格,在過去可能稍顯混搭,但現在看來卻又很時尚。在最殘酷的二次大戰中國戰場上遺存下來,也是不幸,也是幸運。戰爭以及侵略軍對中國人民的傷害太大了,但是又慶幸這些建築保存了下來,用實物見證、還原了當年最真實的歷史。
  • 天津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解放橋,解放前此橋位於天津法租界入口處
    景區簡介:天津解放橋,天津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天津站地區的重要樞紐橋梁。解放橋原名萬國橋,這裡不僅有解放軍用一個連的兵力、僅用20多分鐘時間攻克大橋的佳話,也上演過一些人縱身橋下尋短見的人間悲劇,還先後拍過《馬永貞》、《雷雨》、《大決戰之平津戰役》、《被風吹過的夏天》等影視劇。而最撲朔迷離的,便是大橋的設計者,雖然猜測諸多,但至今仍無確鑿證據,遊客們不妨親自一探究竟。
  • 天津要規劃鞍山道等十二個歷史風貌建築區
    義大利租界是義大利在域外的惟一一處租界。其中較著名的公用建築有回力球場、聖心堂、原意國領事館、兵營等,住宅有梁啓超、曹禺、曹錕、華世奎等名人故居。      勸業場歷史風貌建築區:勸業場地區在舊中國屬法國租界。百年和平路一直是南北交通要道。
  • 天津的義大利風情街道,有保存完好的歐式建築!
    想看歐式建築,其實沒有必要走出國門,在天津就可以看得到,就是天津的意式街,距離天津的火車站還是很近的。在這裡有保持比較完整的歐式建築,由河北區五經路、河北區博愛道、河北區勝利路、河北區建國道這四條河北區的道路合圍起來的四方形地區統稱為義大利風情區有兩百多棟。
  • 天津世界建築博物館,匯集英、法、俄、意、德等西洋風格獨特建築
    景區簡介:天津五大道小洋樓因匯集了英式、法式、俄式、意式、德式等西洋建築而聞名,也正因此天津又被稱為「世界建築博物館」。五條大道上的小洋樓建築風格各異,造型美觀,裝飾考究,既是近代名人薈萃之地,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西式建築群遊覽區。
  • 盤點天津衛之建築篇:這些經典符號,才能代表天津
    天塔於1991年建成,聳立於碧波與雲霄之間,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勢如劍倚天,享有「天塔旋雲」之美稱。▲天津廣東會館,天津廣東會館,是大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十四日落成的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清代會館建築。位於天津舊城鼓樓南(在古文化街內),現為天津市戲劇博物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不容錯過的拍照勝地 天津五大道建築風景區
    有話說「百年中國看天津「,」百年近代看天津」,其實更深層次的含義蘊藏在五大道。天津作為近代才發展起來的城市,飽含著近代史的韻味,五大道就是八國租界集中之地。這裡的房屋大多都是近代西洋風格,並保留至今,因此這一棟棟的小洋樓都是有著百八十年的歷史,在加之有說法稱,房屋修建之時大多也是中國人住,因此由於中國人對於國外樓房建築風格的不了解,便會有所添加或刪減,這也就形成了一種更為特色的建築風格,比起原本的歐式建築隨意許多。
  • 天津最具異國風情的街區,到處是小洋房,被譽「萬國建築博覽苑」
    這座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位於環渤海的中心地帶,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不同於北京、上海、重慶,天津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海河五大支流匯聚在此,走在天津的街頭,這裡沒有很強的直轄市城市的感覺,節奏不快,尤其是你來到海河,悠閒的天津人,讓你覺得這是一座慢生活的城市,天津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新一線城市,百年的歷史積澱,讓它獨具個性,一邊是浪漫風情的海河,一邊是異國風情的小洋房,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苑
  • 天津體育館 23歲最年輕建築遺產 天津設計天津造
    從資料顯示來看,1938年,教堂動工後,法租界工部局就以保護教堂的名義,派安南籍(越南)巡捕駐守,並一步步企圖擴張租界面積,進而事件逐漸升級。高景雲說,1916年,教堂竣工,強行將教堂門前的路改名為法國公道,派安南(越南)兵把守,從而引發了天津大規模抗議活動。到後來,法租界內全體華人工人大罷工,法租界陷入癱瘓。
  • 港人遊天津看歐式建築
    好久以前,曾聽說,天津的建築物別具一格。趁到北京實習之機,我們去天津遊玩。果然,天津建築物的多樣性不比香港少。   香港地少人多,新建的建築物不斷向上發展,摩天大樓密密麻麻。我生活在香港,有時會感到被四周高樓大廈包圍著,喘不過氣來。
  • 被英法租界了百年,這個0.3平方公裡小島上,留下了150座歐式建築
    鴉片戰爭後,在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後淪為英、法租界。沙面,只有0.3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但卻擁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第二次鴉片戰爭,沙面變成租界沙面位於廣州市市區西南部,南瀕珠江白鵝潭,北隔沙基湧;是與六二三路相望的一個小島,有大小街巷八條。
  • 今天還在的天津老洋樓
    1860年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就把開封道以北至彰德道的這一片地區給了美國,當時天津只有英法美三國租界。1900清政府被迫讓出天津九塊區域給了九個國家作為租界。天津60%的歐式建築是在1900年至1937年不足40年的時間裡建成的。
  • 從地標建築變化看天津城市變遷
    作者: 天津特價房從地標建築變化看天津城市變遷城市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都會有一處或幾處相應的地標性建築應運而生地標性建築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科技進步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文明更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從而成為人們引以為豪的一種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