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寧波共青團」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臺灣夜市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熱鬧!
熱鬧的首要表象就是人多、人氣旺。在臺北、高雄、苗慄、花蓮等地,我先後考察了各類型的夜市。雖然大都市的和各縣鄉的夜市各具特色,可謂千面風華、各有千秋,但人多、人氣旺盛則是共同的特徵。每到夜晚,各行各界的民眾逛夜市、吃夜市、玩夜市的人潮如流,熙熙攘攘,絡繹不絕。舉家出動者有之,情侶同行者有之,同仁好友結伴而遊者亦有之,甚至外地和外國遊人前來湊熱鬧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臺北、高雄等大城市都有若干觀光夜市。走進夜市,或品嘗名小吃,或隨心購物,或攜幼玩耍。吃得開心,買得稱心,玩得歡心。吃喝玩樂,其樂融融!
夜市不僅有數以百計的傳統小吃和各具特色的平民美食,滿足民眾的味覺,還有各色各樣的遊戲,供人們玩耍。苗慄夜市的套圈遊戲還真的勾起我兒時在北京天橋玩套圈的記憶!日用百貨,服裝飾品,書刊影碟,家電家具,藥品化妝品,等等,應有盡有,一應俱全。每個夜市就是一個多元化和多樣化的供需平臺;走進夜市就能觸動你的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夜市是平民休閒的樂園,也是便民、樂民、惠民的勝地。
據報載,電影導演葉天倫先生對臺北的夜市情有獨鍾。他說,上大學時,學校附近的景美夜市,不但是他常去品嘗美食的地方,也是他積累創作能量的園地,不少天馬行空的創意,都在一攤又一攤的美食小攤裡完成。正是夜市中的小人物、小故事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成就了他的電影夢。他深有體會地說:「我對夜市有說不出的親切感。」
臺灣的夜市歷史悠久,經久不衰。不少攤商幾代家人傳承。創名牌是攤家的追求,也是市場經濟競爭的產物。臺北市寧夏(街)夜市「老潤餅」攤商,已有60年的歷史,現任老闆娘林秋雲於10年前接續父親的手藝經營,一直保持著「老字號」的傳統,很受顧客的青睞。尊重歷史、保持傳統,也是臺灣夜市文化的一大特徵。
臺灣夜市的管理體制和模式也令人讚佩。在這裡,夜市是民有、民營、民享、民管的領地。管理上的自主、自治與自律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臺灣,管理夜市的機構是自治會。自治會的成員由業者直接選舉,任期兩年。夜市的場地一般是利用商業街的路段,日間交通無阻,店鋪營業,晚間封路開展夜市。有的市縣如苗慄、花蓮等地,是利用停車場,白天停車,夜晚5時至次日凌晨夜市。夜市的管理包括攤商的經營規則、市場秩序、環境衛生、維權安保。攤位每兩年抽籤方式調換一次,力求公開、公平、公正。尊重法律約束、迎接顧客檢驗、接受輿論監督是夜市自治會和攤商業者的共同承諾。與月中旬,臺北士林觀光夜市受到報界批評,自治會立即組織攤商討論,研究整改措施。有的攤主發誓「決不做害群之馬」。
夜市,為各大中城市的現代文明增添著生機盎然的文化色彩。以臺北為例,這是一座現代國際大都市,但它在與國際流行同步之際,又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特色,形成多元的生活形態和風貌。這是現代城市文明的顯著標誌。而夜市,恰恰使這種特色更加鮮明、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