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閣是澳門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初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俗稱天后廟,位於澳門的西南方。主要建築有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殿堂。廟內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媽祖,又稱「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稱能預言吉兇,常於海上幫助商人和漁人化險為夷,消災解難,於是福建人與當地人商議在現址立廟祀奉。
每年春節和農曆三月廿三日娘媽誕期,媽祖閣香火至為鼎盛。除夕午夜開始,不少善男信女紛紛到來拜神祈福,廟宇內外,一片熱鬧。而誕期前後,廟前空地會蓋搭一座大竹棚,作為臨時舞臺,上演神功戲。
2005年7月15日,媽祖閣作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澳門大三巴牌坊,本是聖保祿教堂前壁。1835年,一場大火把聖保祿學院和教堂付之一炬,教堂僅餘前壁和壁前68級石階。但從殘存的大三巴牌坊上仍可見東西方文化的精彩碰撞和對話,也因此其成為澳門現存的最富有歷史價值的遺產。
位於大三巴牌坊後右側的哪吒廟,建於1888年,供奉哪吒神像。每年五月十八,哪吒廟會有盛大的哪吒出遊活動。它輕巧別致的形象,映襯著大三巴牌坊的敦厚雄偉,別有風味。
澳門旅遊塔,當地俗稱觀光塔,高338米,佔地面積達13363平方米,是澳門新的標誌性建築。主觀光層位於離地面223米高的位置。它集觀光、會議、娛樂於一體,是全球十大觀光塔之一。天空漫步、蹦極項目在61層,可以從223米的高空一躍而下。頂層有360度觀景餐廳,可俯瞰澳門和珠海,天氣好的話能看到香港大嶼山。
澳門聖安多尼堂,創建於1558至1560年間,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大教堂之一。中國古代傳說以花王為百花之首,管領花事,花事又象徵人間的婚姻,故以花王廟稱呼掌管婚配儀式的安多尼堂。
澳門聖老楞佐堂,位於風順堂街,於1558至1560年間由耶穌會會士所建木質小教堂發展而來,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現在的教堂充滿葡萄牙色彩,是1844年改建後而成的。
聖多明我堂於1587年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所建,奉玫瑰聖母為主保,又稱聖母玫瑰堂,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成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此後幾經重修形成現在的規模。
澳門體育館位於路氹城的填海區,在氹仔和路環之間,因其完美的橢圓型穹頂造型,被冠以「澳門蛋」之稱。
「澳門蛋」曾因舉辦2005年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和2006年第一屆葡萄牙語系運動會而名噪一時。之後「澳門蛋「不僅成為澳門市民開展籃球、排球、羽毛球、室內田徑和溜冰運動的熱門場地,也成為澳門舉辦重要會議、展覽、慶典和晚會的理想之地。
澳門鄭家大屋始建於1881年,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祖屋,由其父親鄭文瑞籌建。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於2001年7月接管該大屋,並開始按原貌進行維修。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鄭家大屋是嶺南派院落式大宅,建築沿媽閣街方向縱深達120多米,主要由兩座並列的四合院建築以及由內院連接的僕人房區建築及大門建築等組成。
來源:中華民居